总体规划修编将定 北京“798”存留依然未果
admin
2004-07-01
来源:
网
[B]总体规划修编将定798存留依然未果[/B] 随着题为“保留一个老工厂的建筑遗产,保留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文化艺术区———798联合厂”的议案被人大代表提出,798这个本来
[B]总体规划修编将定798存留依然未果[/B]
随着题为“保留一个老工厂的建筑遗产,保留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文化艺术区———798联合厂”的议案被人大代表提出,798这个本来艺术圈里熟悉的地方随即广为人知。议案中表明希望这个地区正在发生和计划中的大规模拆建行为能够停止。此后,798的未来画上了问号。从《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度(5月30日提交初步成果、8月30日提交全部成果)来看,这项工作已接近尾声,在此期间政府官员和规划专家也多次到访798,作为文化产业规划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798受到了关注。许多人盼望,伴随总规修编,798艺术区能有一个明朗的未来。也许拆、也许保留、也许被赋予新的功能。在连续几天的采访中,从各方人士那里并没有得到确切答案。确实,像很多人说的,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牵扯了太多的人和事。本期C22版—C27版记录了我们的采访片段。
■[B]一切还是在研究中[/B]
虽然对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规所的规划师们的采访比较令人失望,面对媒体,他们始终是谨慎保守的,但也许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道理,用刘青所长的话说,真正拆与留的问题不是他们做规划能够解决的,那应该是政府解决的,深究到底应该是政府哪个部门解决,他也说不清楚。从目前看来,虽然从北京市政府到朝阳区,再到那么多的自发的专家、学者、委员无一不对798艺术区越来越关注,去参观、考察的各方领导也是一拨接着一拨,但所有的一切还是在研究中、研讨中。
据刘青所长介绍,目前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给798艺术区一个明确的定性,如果有一天,这里能被圈为“文物保护”级别的话,也许,它还有幸存的机会,如果不能,现在看来798是没有希望的。当然,目前对这块地的定性虽然还是工业用地,但是这一轮的规划也还没有得到北京市政府的审批通过,刘青说有争议的东西不能落笔,可这争议究竟要到什么时候,谁也说不清。当年徐勇的“胡同游”足足折腾了两年,那么现在轮到了798,不知又要等几个两年,事情才能有个圆满的结局。
■[B]“地主”处于两难境地 [/B]
再来看看我们的地主七星集团,据朱嘉广教授了解,目前七星集团也是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集团的物业部门因为要为所有的租户提供一定的物业服务,其实是很好地解决了798厂部分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而另一方面,由于七星集团的“上层管理机构”的决定,要把这里建设成新的办公楼或者写字楼,造成了现在不能和租户延长租期的现状。看上去他们也在受着“夹板气”,可是自从798艺术区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开始,好像他们也做了几件不太体面的小气事,例如,不让出租车进入艺术区,空载的也就算了,载了人的也不行,很多去艺术区参加活动的人,不论身怀六甲,还是老人、残疾人士都要自己走进去,这段距离可不近,我这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要走上十几分钟。
据说原来七星集团选择租户是有要求的,“不是搞艺术的不租”。可现在的规矩改成了“是搞艺术的不租”,从很多人那里都找不到答案的事情,却在厂区里有了意外收获。第二天结束采访,厂区的街道上,几个工人正在修理着什么东西,我们上去和他们搭话,想问问这里的工人对艺术区是怎么看的,没想到一下就被人家揭穿了身份,“你们是记者吧?”问话的是一位穿着工厂制服的中年人,“这里面的事很复杂,可我不能说,他们说什么都行,可我不能说。”他说着用手指指正在干活的几个工人,“你们想了解的我都知道,可是我不能说。”原来还是有人知道内幕的。可就这样不说,就真能瞒得住吗?
■[B]艺术家心存希望[/B]
最后说说我们的艺术家,跟随着朝阳区副区长李国一起参观了大概二十几间工作室,所到之处,很多人都在呼吁798艺术区应该留下来,但经过记者了解,拆掉798,其实并不意味着这些艺术家就会露宿街头,而大多数人的呼吁,都是从中国,北京到底需不需要一个文化艺术区的高度去考虑。“川三工作室”的一位画家给记者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我始终觉得从飞机上看北京,艺术区就应该在798,如果能够得到大规模的发展,这里远远比三里屯规模要大,你可以想象有一天厂门打开,南北两条街,开满了各种各样的画廊、书店、工作室、餐厅、酒吧……肯定非常有意思。”当然,所有的人一方面据理力争,一方面也会做好“撤退”准备,他们都表示,会在798拆掉之前再给自己找一个容身之地。
艺术是旷世永存的,这些热爱艺术的人们,也将会坚持做自己的事情,走自己的路。798的未来怎样,他们只有接受。
如果这里被保留了,发展了,那么它会给北京、给中国带来什么呢?答案一定非常乐观,其实798艺术区已经给北京留下了痕迹。
■关于798:798位于朝阳区酒仙桥路。占地面积百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1951年至1957年从筹建到投产经历6年时间,集当时电子技术与建筑艺术之大成于一身,曾被称为“计划经济第一厂”。几十位德国专家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建筑工艺和包豪斯设计理念,完成了这一群现代工业建筑作品,目前厂房基本保持着初建时的原貌。经济转型使部分厂房闲置,从个别艺术家的进驻到目前艺术区形成,798厂承载了大量艺术活动,并且还有许多散落其间的艺术、设计类工作室,共同构成了一片正在生长的城市艺术区。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