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政绩观下的投资热

admin 2004-07-13 来源: 网
  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月下降,这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正如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指出的,近年来,全
  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月下降,这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正如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指出的,近年来,全国已出现了一个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投资热。因此,寻找形成投资热背后的原因,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进而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投资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专家指出,形成投资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下的强力驱动。而地方政府片面的经营城市理念、肆意出让土地谋利,则为这种驱动力提供了财源(润滑剂)。   从黄冈东方广场说起   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披露了湖北省黄冈市是如何建设发展龙头经济的“形象工程”(市政府文件用语)——东方广场。   据审计部门介绍,1998年底,黄冈市获得了20.8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建设用地批准书。但是,其后黄冈市有关部门并没有按照其申报内容建设经济适用房,而是将取得的土地规划为东方广场及楼堂馆所建设用地。其中,作为黄冈市2000年兴办十件大事之一的东方广场,侵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110亩,挪用公路国债资金1167万元。东方广场一期工程于2000年4月动工,2000年10月竣工。   而在中部某省一个人口30余万人的经济欠发达城市,去年底开始兴建一条宽136米的“世纪大道”。   东方广场、世纪大道只是全国大广场、宽马路热的缩影。而大广场、宽马路正是城市形象工程的重要表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陈秉钊说,这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动辄追求30年不落后,但往往大而不当,大而无用,精品不多,设计粗俗低劣,可能过两年就落后了。   今年2月16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城市一律暂停批准红线宽度超过80米的道路项目和超过2公顷的游憩集会广场项目,并详细规定了今后各地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的建设规模。   宽马路、大广场这类为政府树形象的标志工程之风,近10年来可谓盛矣。专家称,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叫停宽马路、大广场,虽属迫不得已,但很有必要。宽马路、大广场的投资基本都来源于财政资金,若任其发展,不仅极大地占用公共财政资金,而且会浪费城市稀缺的土地资源。   与宽马路、大广场紧密相连的,是冲动难遏的固定资产投资热潮。   固定资产投资热后面的政府之手   4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通知要求,中央部门和地方各司其职,在1个半月内完成项目清理工作。项目进行清理后,要分类作出处理。   金融部门随后跟进。中国银监会于5月15日发出通知,决定全面清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重点便是国办上述通知中清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按照国务院规定期限,全国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工作目前应已结束,而且效果已经初显,5月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已呈逐月下降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沿用的仍然是行政手段(实践证明行政手段也最有效),因为这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背后大多有一只政府之手----政府行为必须用行政手段治理。   许多地方为何对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此热衷?无他,一为树形象,二为出政绩,而形象最终也是为政绩服务。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或者投资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或者圈地动辄数百亩甚至上千亩,可以很直接地拉动投资增长,而投资增长则可以很直接地拉动经济增长,市长当然要大力促成,哪怕是重复建设项目,哪怕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因为这种投资很快可以见效,出政绩。固定资产投资热,往往有其惯性,地方政府换届后一两年最为常见。   专家说,片面政绩观,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热。要从根本上防止和纠正这一现象,必须倡导科学发展观。但这需要时间。   同时,我们发现,国办通知要清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多与房地产有关。这是源于房地产投资对其他行业进而对经济非同寻常的拉动作用。   地方政府为何热衷卖地?   固定资产投资热与卖地热之间有何联系?   今年初,国家有关部门说,近年来出现了第三次圈地运动。而这次的圈地运动居然发端于2002年7月1日全国开始实行经营性土地的招标拍卖挂牌(招拍挂)制度,值得深长思之。   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认为,投资热的出现,是地方政府以经营城市为主导思想,以土地招拍挂为手段,以土地盈利为收入来源,以城市面貌改变和GDP增长为表现的利益驱动的必然结果。   专家解释说,实行土地招拍挂后,地方政府可以在土地的低进高出的经营之中获得远远超过土地出让金地租的土地转让、开发的收益。土地收益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并为地方政府带来了推动投资增长循环的财力和动力。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土地垄断的招拍挂制度结合,使土地作为资源稀缺的高价商品获得价值兑现,巨额利润成为政府的动机驱动,于是新一轮的快速投资增长出现了。土地招拍挂制度,让政府有了从土地中获利的动力和财源,有了借债、举债和预支的能力与预期,也因此会对市场产生远远超出政府财政预算对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能力,甚至超出了地方政府自己能力预期,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   这样,许多地方就陷入了一种逻辑圆圈:为追求政绩,就要建设宽马路、大广场等形象工程。要上大项目,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速度,钱从哪里来?大肆转让土地,且本质上希望地价越高越好。于是,卖地热出现了。而地价高企,必然抬升房价,过高的房价则容易引发社会对所谓房地产过热的责问。   如何防范和抑制地方政府对卖地的过度热情?中央决定实行省以下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此次宏观调控,停止半年审批建设用地,即是发挥土地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尝试。专家同时建议,应继续探索建立调控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效机制,防止各地在新一轮政绩驱动下的投资热反弹。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