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官员专家回应《中国城市批判》一书批判西安

admin 2004-11-24 来源: 网
  近来,在国内广为流传的《中国城市批判》一书,对包括西安在内的国内16个城市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批判。在对西安的描述中,该书作者认为,“破落土气的西安‘老英雄大喘粗气……
  近来,在国内广为流传的《中国城市批判》一书,对包括西安在内的国内16个城市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批判。在对西安的描述中,该书作者认为,“破落土气的西安‘老英雄大喘粗气……随着大唐王朝的寿终正寝,西安的无限辉煌和荣光随风飘逝’。”他尖刻地指出了西安在城市心态、城市环境、城市精神、重视人才、旅游开发、户籍政策等6个方面存在着制约西安发展的缺憾,抛出了“西安,落后城市的代表”这样一个结论。了解了该书针对西安的“批判”之后,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部分专家就此一一作了回应,在批评与回应之间,反映出西安这个具有悠久灿烂历史的千年古都,在新的历史机遇、发展关口和理念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img]/upload/news/20041124111522202.jpg[/img] [center]虽然西安偶尔是灰蒙蒙的天气,但并不存在“风沙无处不在”的景象 本报资料图片 王智 摄[/center]   [B]1 批判 城市心态:封闭而保守   回应 西安人开拓精神有长足进步 [/B]   [B]原文摘录[/B]:西安历史的影子太长了,以致西安人永远走不出来……最能反映西安人生存状态的是古老的城墙,封闭而保守……知足常乐、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心态在古城西安的城墙头上升腾、弥漫、经久不散。   [B]专家观点[/B] 杨发荣(省社科院副院长)西安人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走不出历史的阴影,思想观念受历史影响较大,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而言,在西安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开放开发政策的一些事情做不成。有些现在在上海、深圳创业成功的人士,原来就有过在西安创业失败的经历。西安曾出台过一些政策,比沿海城市还进步,但落实难。有句话是“醒得早,起得晚”。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安人的开拓精神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大多数西安人已逐步具有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进取、合作等多方面的心态,这是西安人精神状态的主流。   [B]2 批判 城市环境:灰头灰脸的感觉   回应 西安对外宣传策略应加强[/B]   [B]原文摘录[/B]:名声在外的西安总是没有人们想像中的那样古香古色,那样深沉和浑厚。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总给人一种灰头灰脸的感觉,整个城市一副破落贵族的表情,让人提不起精神。在西安,灰尘和风沙无处不在……10年前,站在钟楼可以清楚地看见西安南面的南山,现在连高耸的电视塔都看不见了。   [B]官员回应[/B] 戚岳汉(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宣教处处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好多古风貌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如城墙里的一些建筑与古城风貌很不相称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中,的确有人认为眼前西安与印象中的西安有较大差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钟楼以南没有高楼大厦,视野空阔,站在钟楼上的确可以看到南山,但到上世纪80年代污染日益严重,逐渐就看不到了。近年来,西安通过持续不断地发展天然气,改造燃煤锅炉,环境污染状况已明显得到改善。目前,今年西安的空气环境质量前256天中,好于二级以上的已达210多天。西安气候干燥,灰尘有些大,但不存在“风沙无处不在”的景象。   [B]专家观[/B]点 石英(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观点本身也反映出游客对西安认识仍停留在印象中,这说明,西安的对外宣传策略应该加强。同时,这种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出城市建设在保护和开发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B]3 批判 城市精神:百思不得其解   回应 “西安精神”正在进一步完善[/B]   [B]原文摘录[/B]:让西安异常苦恼的是,外界一直抱怨西安步子迈得太稳,发展太慢,西安何尝不想加快步伐呢?时下沉郁的性格成了西安的一块心病,在西安的精神轮回里,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始终是终点回到起点,百思不得其解。   [B]官员回应[/B] (西安市委有关人士)西安以前的城市精神比较含混,去年八九月份,市文明办在全市展开“城市精神主题语征集”活动,征集活动同时在网上公开进行讨论,并围绕“中国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文化身份定位,进行城市精神的提炼和文化标识系统的构建。目前,西安应该说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已初步形成了关于西安城市精神的相对统一的认识,即:“承古开新,开放包容,勤奋进取,文明诚信。”“西安精神”正在宣传和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真正让西安的城市精神能唤起一种凝聚人心、激发热情的力量。   [B]专家观点[/B] 杨明丽(省社科院研究员)城市精神是人文化建设的核心,对建设发展城市、启迪市民心智、凝聚社会力量有极大影响。西安重塑城市精神有利于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形象。   [B]4 批判 城市旅游:没经营好资源   回应 开发旅游资源下功夫很大 [/B]   [B]原文摘录[/B]:杭州对西湖、武汉对东湖、兰州对黄河沿岸景观等的开发和利用,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在西安,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翻身靠共产党,致富靠秦始皇”。旅游业是西安的支柱产业,对西安旅游业贡献最大的景点就是兵马俑和以秦始皇陵为首的巨大陵墓群,然而西安并没有经营好自己的旅游资源。   [B]官员回应[/B] 薛刚(西安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西安作为闻名世界的古城,周、秦、汉、唐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非常深厚的。但由于这些朝代距离今天已经非常久远,保存至今的可用于旅游开发的资源其实非常有限。尽管如此,西安近些年在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方面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取得的成果也是西安市民有目共睹的。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可能制约了西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但目前已经制定成形的一个西安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显示,西安将按照各个地域旅游资源的组合特征、保存现状以及发展方向,确定西安旅游发展的不同旅游功能板块。该规划初步确定,至2020年,西安将建设成为一个“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遗产旅游目的地城市”。   [B]专家观点[/B] 张宝通(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西安旅游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城墙、是古城、是古都。国内许多城市对自己城市的主要景观开发的比较好,但陵墓仍最能反映西安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西安要通过保护、修复、再现等手段,充分整合旅游资源,恢复“古”的特色,让外国人一到西安就能看到古代的中国。  [B] 5 批判 城市软肋:人才从未受重视   回应 人才流进已超过流出人数[/B]   [B]原文摘录[/B]:2000年初,温州市委书记和市长率领由500人组成的庞大招贤团到西安招兵买马,200多家企业狮子大张口要一次性招聘1700多人……西安好像从梦中惊醒,一下子意识到西安原来遍地都是让外地垂涎三尺的人才,这些人才却从来没有引起过西安的高度重视。   [B]官员回应[/B] 吴彤(西安市人事局办公室副主任)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西安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有其形成的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西安与沿海城市相比落后的经济实力。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重视和留住人才措施的力度是在不断地加强。今年3月,西安市专门召开了人才大会,研究重视人才的相关举措。作为西安市人才工作的主管部门,西安市人事局近年来也是将主要的人力和财力都投入到了人才市场的建设上,以适应西安市留住人才、重用人才等方面的需求。统计显示,自去年开始,“东南飞”的现象已经发生了逆转,人才流进已经超过了流出的人数。随着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随着西安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西安市重视和使用人才的制度将更加完善,西安也将真正由一个人才大市变成人才强市。   [B]专家观点[/B] 曹钢(陕西行政学院副院长)西安虽然高校众多、人才富集,但是人才的外流还是我们所担心的。一个地区人才的流动应该是有进有出,大致均衡的,要是人才大量外流,就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要花大力气改善人才就业的环境。   [B]6 批判 城市户口:制约人力资源配置   回应 户口已非决定人才去向主因[/B]   [B]原文摘录[/B]: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保证就是人力资源,而户口问题一直是制约西安人力资源配置的“瓶颈”,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相继对户口进行开放的今日,西安在这方面显得太保守,几乎没有什么动作,不知有多少雄心勃勃的学子因为户口问题而寒心地离开西安。   [B]官员回应[/B] (西安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近年来,为使户籍制度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吸引资金留住人才,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西安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举措。首先是下放了引进人才中有关落户等手续的审批权限、简化了办理手续。其中包括,凡被西安市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招收招聘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可由本人或企业凭有关证明、证件向当地派出所申请,经分局审核后报市局审批落户;对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被省市人才交流中心接收的经市公安局审批,可在人才交流中心落户等。随后,2003年4月起,又放宽两个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专业人才、投资办企业和购买商品房人员的落户条件。   [B]专家观点[/B] 曹钢(陕西行政学院副院长)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人才只是一方面,还有资金、技术等。目前,人才跨区域流动更多地取决于收入水平、创业发展环境等。城市户口已经不是决定人才去向的主要因素。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