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如何改造专家建言献策
admin
2005-01-13
来源:
网
《泉州大桥南片区改造方案今日确定》追踪 昨天,泉州大桥南片区改造及立交桥建设概念性设计方案(修改)评审会召开,一号方案以压倒多数的结果入选。在听取了2个设计方案
《泉州大桥南片区改造方案今日确定》追踪
昨天,泉州大桥南片区改造及立交桥建设概念性设计方案(修改)评审会召开,一号方案以压倒多数的结果入选。在听取了2个设计方案以及后来增加的第3号专门的立交方案的介绍后,与会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B]立交如何建设[/B]
市交通局总工程师郑宗仕:如果搞立交的话,通行能力要达到8万辆。目前泉州大桥已经饱和了,顺济桥还没有出现堵车现象,但不是很顺畅,交通很混乱。3家的方案都只考虑了桥头就地改造,没有太大的突破。1号是将往厦门等车辆采用高架形式跨过环岛,在几个方案之中是比较可行的,但要补充,往晋江方向要增加一个匝道,泉州桥头往晋江方向的匝道,环岛可以缩小。往厦门的立交可以继续延长,跨到兴贤路口,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新规划这一条路流向都有计算在内。
中南规划院厦门分院副院长张卫东:建设立交桥主要解决南北过江和东西过境,包括南片区和北片区。大型立交过于复杂,要尽量避免,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车速也提不起来。立交桥应考虑现状走向,目前的立交方案比较庞大,没有考虑到与池峰路的关系。中心广场的公园要考虑与快速路之间的衔接。
市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黄世清:交通方面,解决交通问题应在更大范围进行考虑。要解决这个地块的问题,可以专门进行研究。
总体来说,可以建一个简单立交,泉州大桥南桥头建一个立交,另一个在江南环岛建一个立交,这两个节点一定要解决。方案一中架空圆盘的造价非常高。可根据方案一的立交方案,把与江滨路连接的立交往前移,使转盘落地,降低造价。田安桥和新华大桥两个桥位要保留。
华侨大学建筑系副主任申晓辉:大桥南片区建设要有观念性改变,是跨江发展的重要一步。南北过江系统工程不能就一个立交桥来讨论。
在交通设计上,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都进行了设计,但着眼点不同,第一方案的立交较好的解决了交通的疏通量,对于未来汽车发展有了有利的发展空间,立交的目的是为了疏通交通,但三层的立交未免太复杂。
厦门大学建筑系主任凌世德教授:交通问题要和整个城市的交通规划结合,要解决大桥头的交通组织问题,建议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何处理江滨景观的问题。一号方案三层立交不可取。二号方案的前提有一定的优点,道路布置是比较均衡的,跨江发展也有一定的思路,但是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缓解道路交通。此外,市民广场也可适当缩小。
[B]地块如何布局[/B]
华侨大学建筑系副主任申晓辉:从桥南片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来看,方案中的路网格局没有太大变化,街道的组织上没有明确,水系没有很好的留下来。从展览成到景观轴,住宅形式采取拼接的方法,整个具有现代化城市的特质。但是采用这种布局后,商业街不太容易形成。以前特别强调人车分流,设计上要注重生活化。第二方案比较注重从生活入手,考虑人的生活环境及人的生活形态,在肌理上没有追求现代化城市格局,路网有点呆板。
泉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桂庭:在地块规划上,第一方案居住形式比较活泼,第二方案功能结构方面规划不利于原定的规划,组合方式比较呆板。两个交叉口留了两幢高层,太逼近交叉口。建筑密度太大,按照计划,密度可以松一点,楼层可以适当拔高。
建议一号方案要统一考虑群众体育锻炼用地,把高级写字楼去掉,建成群众体育锻炼用地,或者把绿化与广场公园结合在一起,增加些市政用地。原来的水系不单单考虑江南水系,它还结合着防洪排涝的功能,把水系联合起来,成为“江南水乡”。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汉民(专家组组长):第一方案把桥南片区作为城市副中心,定位还不清楚;南片区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南片区中心又扮演什么角色?这在规划中要明确指出。一是南片区肯定要发展,成为泉州的新区,江边一定要做,江景是最宝贵的。凡是能看到江的,房子也好卖。城市很难得看到成片的江,江面700多米,空气也好,江不很好利用会很遗憾。将来在老区看来,江边高楼林立,成为上海的外滩。
两个方案各有优缺点,赞成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在副中心的定位上进行明确。特别是考虑鲤城区行政中心的位置问题,在方案内最好也要体现,而且现在市民广场太大。商业步行街,路网结构还要优化,路网比较密一点也好。
关于生态,水系要充分利用,做一些公园,要把其联系起来。新区的密度要适当降低,容积率最好也要适当降低,楼可以盖高一点。新区色彩也要考虑。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泉州的新区。
市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黄世清:整个总评布局和设计深度上,一号方案比较优一点。用地方面,多少做居住,多少做绿化,两个方案都没有明确规定,作为城市的副中心,这两个方案没有明确规划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筑密度要大大减少,里面居住人口,按原来第一方案的人口密度,达到8万—10万人口,这样的密度太高,要降到6万—7万人。把多余的建筑面积减下来,可以做绿地。公共配套方面,有几方面不足:教育用地仅有60多亩,文化设施用地也明显不足;服务这个片区的体育用地在方案中也没体现,要配套完善。如果调整的话,把市民广场稍微缩小一点,绿化带轴线清晰一点。居住小区街坊还要适当采取措施,把开口做大一点,否则进出交通不方便。水系绝对不能截断和废弃,要使之成为这个城市带状的景观。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