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把“水都”建成亲水生态城市
admin
2005-11-08
来源:
网
嘉宾介绍 吴振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水学会“植物在污染控制中作用”
嘉宾介绍
吴振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水学会“植物在污染控制中作用”专业委员会亚洲区协调人。长期从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武汉东湖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承担欧洲联盟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目前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示范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人们向往大自然,向往居住在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中。因此,现代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必须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并重的城市,必须是亲水城市。近日,继桂林后,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城市。此举对武汉意味着什么?要把武汉打造成怡人的水生态城市,我们该如何规划和建设?本期《点击武汉》,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与工程示范”首席科学家吴振斌研究员发表观点和看法。
“水生态试点城市”对武汉意义重大
记者:自2004年开始,水利部在全国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工作。今年8月,广西桂林成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前不久,水利部批复同意我市成为第二个试点城市。您认为这对武汉意味着什么?
吴振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密集,城市自然环境不断改变,由此产生的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水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许多江、河、湖泊、水库的水质仍在下降。由于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水环境格局,加上城市排水体制落后,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跟不上发展速度,大量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湖泊、河流,导致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受损等问题。
目前,我国有90%流经城市的河段水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水生态系统是城市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正在成为制约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城市水生态系统亟待保护和修复。武汉虽被誉为“水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按水利部要求,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城市要采用综合措施,包括编制保护和修复规划,开展系统监测与评价,实施修复工程等。这些工作对武汉的发展和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环境对城市发展具重要战略地位
记者:对于城市而言,水环境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吴振斌:水环境在城市形成的过程中,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存在。而且,水循环的各个阶段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状况、风俗习惯有着很深的联系。因此,可以说水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
纵观世界上的一些富有文化韵味的“名城”,大都是依水而兴。例如法国巴黎,就是因为有了塞纳河才得以兴盛发展,并在河的两岸形成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乘坐游船往返于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和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之间,两岸风格各异、精美别致的建筑物,沿河设置的犹如艺术品一样的多姿多彩的桥梁和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资源,都使人难以忘怀。在中欧,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为中心,形成了诸多的历史名城。可以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实现污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持中国特色、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水环境功能提出了多元化需求。除了常规防洪除涝、城市排水和航运交通等功能,旅游、休闲、自然与人造景观和丰富水文化等附加功能开始突出。水环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进入21世纪,城市化的进程也必将进一步加快。为了确保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且,这种管理会逐步从防洪、水资源利用量的管理向水质管理、水生态系统的优化和景观建设等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转变中,以恢复丰富、优美、清澈的流水为目标的水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大课题。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亲水生态城市”
记者: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您认为,武汉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吴振斌:武汉得水独厚,不仅拥有两江多湖,还拥有国内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其水环境呈现多样性。近年来,政府也非常重视对水污染的治理和对水环境的保护、修复,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机制,这是武汉能成为继桂林之后第二个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城市的原因之一。
“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简称“水专项”)列为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早在2002年,武汉市就以“科学的整体方案”和首创“水经济”的理念成为“水专项”中“城市水环境改善技术与示范”项目的首选城市,承担“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
记者:作为该项目中一个主要课题的主持者,您能为我们介绍这一项目的情况吗?
吴振斌:目前汉阳地区正在实施的六湖连通工程(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及后官湖、北太子湖),正是我们这一研究课题成果的延伸与应用。
针对城内景观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的项目从外源性污染截除与控制、重污染湖水净化与回用、污染底泥修复、水生植被重建及控制藻类水华发生等方面着手,期望最终实现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系统重建、功能恢复及其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目标,并提出适于我国超富营养水平的城内景观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记者:要把武汉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亲水生态城市,您认为该如何规划?
吴振斌:首先要因地制宜,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以生态工程为主的水体修复。
其次要对城区、城乡接合部及远郊的水体分层次进行规划,对不同地域的水体功能进行科学调整。
第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恢复江湖和湖泊间在新环境下的联系。
最终目标是使水体“净、秀、活”,把武汉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亲水生态城市。
吴振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水学会“植物在污染控制中作用”专业委员会亚洲区协调人。长期从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武汉东湖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承担欧洲联盟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目前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示范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人们向往大自然,向往居住在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中。因此,现代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必须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并重的城市,必须是亲水城市。近日,继桂林后,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城市。此举对武汉意味着什么?要把武汉打造成怡人的水生态城市,我们该如何规划和建设?本期《点击武汉》,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与工程示范”首席科学家吴振斌研究员发表观点和看法。
“水生态试点城市”对武汉意义重大
记者:自2004年开始,水利部在全国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工作。今年8月,广西桂林成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前不久,水利部批复同意我市成为第二个试点城市。您认为这对武汉意味着什么?
吴振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密集,城市自然环境不断改变,由此产生的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水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许多江、河、湖泊、水库的水质仍在下降。由于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水环境格局,加上城市排水体制落后,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跟不上发展速度,大量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湖泊、河流,导致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受损等问题。
目前,我国有90%流经城市的河段水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水生态系统是城市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正在成为制约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城市水生态系统亟待保护和修复。武汉虽被誉为“水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按水利部要求,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城市要采用综合措施,包括编制保护和修复规划,开展系统监测与评价,实施修复工程等。这些工作对武汉的发展和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环境对城市发展具重要战略地位
记者:对于城市而言,水环境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吴振斌:水环境在城市形成的过程中,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存在。而且,水循环的各个阶段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状况、风俗习惯有着很深的联系。因此,可以说水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
纵观世界上的一些富有文化韵味的“名城”,大都是依水而兴。例如法国巴黎,就是因为有了塞纳河才得以兴盛发展,并在河的两岸形成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乘坐游船往返于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和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之间,两岸风格各异、精美别致的建筑物,沿河设置的犹如艺术品一样的多姿多彩的桥梁和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资源,都使人难以忘怀。在中欧,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为中心,形成了诸多的历史名城。可以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实现污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持中国特色、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水环境功能提出了多元化需求。除了常规防洪除涝、城市排水和航运交通等功能,旅游、休闲、自然与人造景观和丰富水文化等附加功能开始突出。水环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进入21世纪,城市化的进程也必将进一步加快。为了确保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且,这种管理会逐步从防洪、水资源利用量的管理向水质管理、水生态系统的优化和景观建设等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转变中,以恢复丰富、优美、清澈的流水为目标的水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大课题。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亲水生态城市”
记者: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您认为,武汉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吴振斌:武汉得水独厚,不仅拥有两江多湖,还拥有国内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其水环境呈现多样性。近年来,政府也非常重视对水污染的治理和对水环境的保护、修复,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机制,这是武汉能成为继桂林之后第二个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城市的原因之一。
“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简称“水专项”)列为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早在2002年,武汉市就以“科学的整体方案”和首创“水经济”的理念成为“水专项”中“城市水环境改善技术与示范”项目的首选城市,承担“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
记者:作为该项目中一个主要课题的主持者,您能为我们介绍这一项目的情况吗?
吴振斌:目前汉阳地区正在实施的六湖连通工程(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及后官湖、北太子湖),正是我们这一研究课题成果的延伸与应用。
针对城内景观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的项目从外源性污染截除与控制、重污染湖水净化与回用、污染底泥修复、水生植被重建及控制藻类水华发生等方面着手,期望最终实现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系统重建、功能恢复及其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目标,并提出适于我国超富营养水平的城内景观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记者:要把武汉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亲水生态城市,您认为该如何规划?
吴振斌:首先要因地制宜,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以生态工程为主的水体修复。
其次要对城区、城乡接合部及远郊的水体分层次进行规划,对不同地域的水体功能进行科学调整。
第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恢复江湖和湖泊间在新环境下的联系。
最终目标是使水体“净、秀、活”,把武汉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亲水生态城市。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