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广州重新建构"亲水"城市 跳出水来看治水

admin 2007-04-13 来源: 网
  ■关注市政府一号工程     城因河而美、河因城而名,这是不少世界名都的特色。如巴黎之于塞纳河、伦敦之于泰晤士河、柏林之于莱茵河。   在国内,上海和广州分别将
  ■关注市政府一号工程   

  城因河而美、河因城而名,这是不少世界名都的特色。如巴黎之于塞纳河、伦敦之于泰晤士河、柏林之于莱茵河。 

  在国内,上海和广州分别将黄浦江、珠江及其沿岸景观规划建设作为构建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基本要素之一。河涌治理,不仅可还居民一个清新舒适的自然环境,也是重新建构广州“亲水”城市的重要契机,正如广州市长张广宁所说:“要跳出水来看治水。广州治水要在确保水安全的基础上,创建水景观、恢复水生态、挖掘水文化。” 

  回顾广州多年来的治水过程,河涌治理已从一开始的简单水利治理到越来越注重治理与文化、商业、生态特色的结合,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而对如何重新建构“亲水”城市,有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专家支招]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红红教授: 

  结合文化、商业整治河涌 

  “广州的河涌至少要有一两条改造成上档次的景观带,才能代表南方水城的形象。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韩国的清溪川、上海的苏州河。”昨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系主任赵红红教授向记者表示,广州的河涌整治要与文化、商业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学习韩国治理清溪川的经验” 

  “现在的河涌,成了广州的下水道,甚至有些涌用大理石铺在上面,高架桥横架在涌上,这种处理河涌的方式绝对是不可取的,如何让河涌与人的生活和谐共处,让市民重拾亲水情节,我们可以向韩国治理清溪川的经验中学习。”赵红红向记者如是介绍。 

  据悉,清溪川是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全长5.8公里,流往汉江。1950至196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及都市发展,清溪川曾被覆盖成为暗渠,并在上面兴建高速公路,清溪川的水质变得恶劣。2003年7月起,在首尔市长的推动下进行重新修复工程,把高速公路、天桥拆除,重新挖掘河道,并为河流重新美化及灌水,及种植各种植物,又兴建多条桥梁横跨河道,工程耗资9000亿元,在2005年9月完成。“岸上有仿古的作坊、河中有清澈的流水、岸边有用搓板洗衣的市民”,清溪川现成为首尔市中心一个著名的休憩地点。赵红红介绍:清溪川河道复原并不是简单的原貌恢复,其中既考虑了河流本身的特点,又结合了历史和现代文化,包括现代商业的开发。   

  亚运村将有岭南水乡特色 

  张广宁提出,要在2010年前完成全市河涌整治。河涌的整治不但面对过去,还面对将来,正如2010年将举办盛会的亚运村,规划中就充分重视将河涌与景观相结合。例如备选方案一提出,将亚运村打造出浓郁的岭南水乡特色。从该规划图看,建成后的亚运村内将水网交织,河涌边也将出现具有传统岭南风格的建筑来营造水乡风貌。 

  再比如,在亚运会主会场所在的天河区,也把亚运主题和车陂涌的治理紧密结合。涌旁规划的亚运景区,将把广州亚运会徽的设计理念贯穿其中,其景观造型具有强烈的运动艺术表现力,表达了人、运动、自然、广州的四层内涵,传达了强烈的现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和亚运精神。其间针对不同的运动场所,还设计了不同的运动情景雕塑。 

  “河涌综合整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根据水源、水质的现状,制订了近、中、远期目标,采取分段、分期实施的方式,逐步推进河涌综合整治。”赵红红这么设想,如果广州能拿出一两条上档次、代表广州新形象的河涌,那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梁国昭: 

  以河涌治理推动湿地保护  

  梁国昭向记者表示:“人们要重新学习滨水而居,河涌最终汇入珠江,只有通过对江、湖、涌水系脉络的重新建构,广州的市民才能重拾‘亲水情结’”。   

  水系的保护和建设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对于广州城与水的关系,梁国昭认为:2000多年来,广州的发展由水而起,从来离不开水。宋朝时,广州还有护城河,水上交通网纵横交叉,既可以通船,又减轻水患。广州城内船艇如梭,店铺如林,商贸繁盛。尤其是南濠之畔的濠畔街,“商业之盛过于秦淮十倍”。对广州来说,水系的保护和建设更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整治河涌当务之急是保护湿地 

  梁国昭说,一些城市的河涌改造实行硬底化后,反而破坏了湿地的内在生态,使之丧失了环境净化功能。另外,城市中的湿地水域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学效果,“山得水而活,岭得水而秀”,不能让房地产开发商随意破坏这些资源。很多房地产豪宅都大打“水”牌:临江、临湖、临海,这些都是临湿地,必须谨慎处置。 

  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吗?梁国昭回应: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举足轻重。首先,湿地水体是城市的天然空调器。分布在城区里密集的河涌水网作为风廊,可以促进空气的对流散热,缓解热岛效应。其次,湿地具有净化、降解环境中有毒物质的生态功能,湿地自身的生态系统、多样化的生物有内在的循环体系。例如印度加尔各答市就利用湿地进行污水净化,黑龙江七星河的污水流经芦苇地后被净化。 

  广州要整治河涌,当务之急就是保护湿地,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应该突出“湿地生态城市”的理念。再如,城市规划必须包括湿地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区湿地率(水面率)不低于10%,湿地占城市绿地面积比例应达50%;湿地环境、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应得到良好保护;城市景观建设要体现出亲水性。   

  [政府实践] 

  五阶段四网络重塑“亲水”城   

  回顾广州多年来的治水过程,其河涌整治思路和工程建设也同样经过由简单水利治理到综合治理,由“埋头苦干”到“跳出水来看治水”的历程。河涌治理,越来越注重其文化、商业、生态特色。 

  从1999年至今,广州河涌治理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满足防洪排涝的需要,河道堤岸工程采用单一的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直立式挡土墙。第二阶段增加了河道的亲水性内容,采用复式断面,建设亲水平台。第三阶段开始在亲水、生态方面做文章,尽量降低一级平台高程,修筑滚水堰,保持景观水位。第四阶段引入生态堤理念,采用简单的护脚防冲措施,上部种植花草,突出岭南水乡特色。第五阶段是在河道截污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沟通水网、调水补水。 

  随着理念的日益先进,广州河涌整治也由零散向网络转化。广州市规划部门近期已将广州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进行了梳理,并规划了未来广州中心城区的四组水网络。 

  一是石进河—白云新城区,主要将流溪河左干渠延长至景泰涌,形成一个以石井河、新市涌、白云新城景观河为中心骨干,以白海面湖、白云湖等人工湖为重要景观节点的水系网络,同时充分利用区间水资源,合理构筑具有动感的水景观系统。 

  二是“水秀花香区”,沟通荔湾芳村片区的河涌,形成以花地河和大沙河为主要骨干河涌的水系网络,利用外江潮水将两骨干河涌作为引清通道,补充河涌景观水源。 

  三是会展—果树氧吧区,主要以黄埔涌及石榴岗河为骨干河涌,形成海珠区水系网络,利用潮汐作用,通过黄埔赤岗涌、赤沙涌、石榴岗河、海珠涌等引清通道,为河涌补水。 

  四是前航道北部都市阳光区,以水库、人工湖及联控补水线路,将前航道北部河涌连通,形成以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乌涌、深涌、南岗河等主要骨干的水系网络。其水源为区间水和珠江潮水。    

  记者手记 

  河涌命运是居民文明的镜子   

  爱水亲水的广州人,在过去一周又遇上了两桩与水有关的喜事——一是整治7条河涌的市政府一号工程全面启动,一是珠江水上巴士的开航。遥想当年“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的美妙,有市民遐想,若是河涌能恢复当年的清澈秀丽,届时江、涌均可行船,将是多么浪漫惬意的一幕。 

  当然,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梦想。宽阔的珠江已可游泳,细小的河涌却依然脏臭。 

  不过河涌治理的难度,也恰恰在于其小、在于其细。231条河涌编织的密集水网,让广州每条河涌的治理,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与一江两岸的宽阔气派相比,大部分河涌都是悄无声息地在城市中穿行而过,其脏臭却能影响到数百万居民的日常生活;其治理,也同样关系到这座特大城市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一些需要大费周章的细节。 

  我们关注大型污水处理厂的逐渐增多,但不要忘记,只有拥有完善的地下污水管网,河涌才能不再沦为公共下水道。 

  我们关注工业废水的偷排,但不要忘记,只有每户居民都自觉做到垃圾分类,才不至于出现截污管道屡屡被塞的局面。 

  我们关注堤岸规划的美轮美奂,但不要忘记,只有妥善处理好每户拆迁户的善后工作,河涌两侧才会出现广场、喷泉、绿化带。 

  我们关注年内完成7条河涌整治的承诺,但不要忘记,只有全城环境改善和城中村改造完成到一定程度,全市河涌的整体面貌才会有彻底而稳定的改善。 

  这一切,决定了河涌治理必定是一项千头万绪的系统工程,任何一劳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期望,都过于理想。过去数载,我们多次听到过河涌变清指日可待的消息,收获的却总是失望。施工中途计划改变、清污之后淤泥又积、截污完毕无水可补,这些情况屡屡发生,既体现了治污道路探索的反反复复,也充分说明此项工作的错综复杂。 

  河涌的命运是居民文明的镜子,河涌的整治是城市管理的标尺。今年是广州三年城市管理年的最后一年,也是创建卫生城市的冲刺年,广州市政府选择将河涌整治作为今年的一号工程,自有其特殊的含义。通过过去一周对河涌治理的连续报道,我们欣喜地发现,从整体水系规划的确定到拆迁补偿标准的提高,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广州的河涌治理措施都更趋成熟、更为完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还将继续跟踪这一艰巨工程的进展,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随着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我们相信,河涌荡舟尽览“山水之都”的日子,不会太遥远。 

  专题撰文 曾雅 袁丁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