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森林里寻找城市记忆
最近,广州市将西关恩宁路成片改造列为老城中调战略重点之一。这个消息牵动着许多市民的心,有人担心广州西关的文化神经会出现断裂,西关大屋、岭南建筑等等因此而丢失;也有人认为,经过改造,老西关将会得到重生,更具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时代特点。然而,不管是担心的,还是欣喜的,市民都希望能留住广州
的城市记忆——传统西关。
其实,在北京、在上海、在许许多多的大城小镇,都遇到城市建设发展与保护城市传统文化的问题。
怎样在建筑森林里找回城市记忆?
不久前,深圳市的规划师、建设者与文化人举办了一个“文化沙龙”。在那里,这些人以极大的热情讨论着“城市建筑与城市记忆”的话题。也许,他们的观点和说法,能让我们对城市记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从中得到某些启示。———编者
三个层面解读城市记忆
深圳市原社科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立勋
关于城市记忆,我觉得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解读。
第一层面是现实的层面。由于现代化速度的加快,全球城市化的速度也加快。同时,城市迅速的变化和开发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城市建筑方面,比较多的情况是历史城市的文化遗存受到破坏。现在在这样的一个宏观的全球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保持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使城市不至于丧失记忆,已经成了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学理层面。一方面,就是建筑是城市历史的符号。另一方面,建筑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还有精神的、审美的层面在里面。所以它又受到人文精神、审美趣味等文化精神层面的影响。再一个方面,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我觉得建筑对文化的记忆,就是城市历史的记忆,城市特色的记忆,城市的文化精神的记忆。如果我们毁坏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就毁坏了城市的精神和文化特色。
第三个层面,我觉得还可以从工作上来解读这个话题。我们今天来探讨这个话题对我们自己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城市的文化工作有什么重要的启示?毫无疑问,就是到了各方面都要关注历史文化遗存或文物建筑保护问题的时候了。
在我们保护历史文物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要创造具有当代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建筑,创造能代表我们城市特色的新建筑。我想,不仅要寻求城市过去的记忆,而且要为了深圳的未来创造一个值得骄傲的城市记忆,为未来的深圳人,为未来的深圳记忆准备条件。
是不是所有的老建筑都要保存?
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
建筑对凝聚历史情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很多城市的老建筑还是消失了?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希望决策者、规划者、开发者和市民都要知道老房子的重要性。当然,保护老建筑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城市的老建筑都要保存下来,是不是保留得越多,越有文化?
现代化的进程将人类纳入了一个统一的时间里面,成了一个线性延伸的世界。这个世界又是以功能、效率为指向的。这样就可能造成历史的断裂,造成我们对生存空间感的断裂。像在古代,没有这样的时间、空间的断裂感,古代人他们也拆房子,为什么他们拆房子没有这种焦虑感呢?这是一个在不同时间观下表现出来的差异。
如果说所有的老房子都保留下来,我们今天就没有地方住了。至于如何保存,有一个策略的问题。我们如何保存?要保存那些有历史价值的,有象征意义的。纯粹的居住性的房子,拆了就拆了。但是跟历史有关联的建筑,像原来的深圳湾大酒店,它有着很多的故事,所以现在以“1982墙”的方式保留下来是有意义的。像它这样特殊的建筑,就不能随意地从物质空间中把它抹掉。
工业建筑同样保留文化记忆
深圳大学教授南翔
现在讨论城市建筑和城市记忆,接下来会不会讨论城市工业遗产的问题?我16岁到23岁在铁路上做了七年的工人,所以对工业遗产较有关注。前年我去呼和浩特开会,当时铁路蒸汽机在悲壮的落幕。能体现传统工业特征的,除了蒸汽机,还有炼钢厂。所以我到中山市特别去看了歧江公园。公园里,原来的铁轨还保留在那儿,还有经改装后的吊塔。还有一个车间,改造成了中山市画家的博物馆,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深圳的城市历史比较短,文化更新非常快,所以传统的东西留下来的不多。我们现在的建筑能给后人留下什么?我们现在很多的厂房建筑,炸掉了就是垃圾了,没有什么好可惜的。但是,工业记忆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就是工业文明的进程。我有一次开车到机场接人,在福永那里,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的红红绿绿的挖掘机,很是壮观,如果有人航拍的话一定是非常美丽的画面。已经陈旧的工厂厂房设备,都是我们城市记忆的重要内容,应该有选择性地保护一些。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已经不知道蒸汽机的真实模样了。包括大型载重汽车,这些东西我觉得如果好的都可以保存下来,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
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重要
深圳市文化局、文物局局长陈威
华侨城集团在改造深圳湾大酒店的时候,保留了原深圳湾大酒店外部的墙体,我觉得这个举措是非常有意义的。保留这么一堵墙,既能显示出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气息,同时又显示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底蕴。深圳湾大酒店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被列为政府的文物保护单位,华侨城集团没有保护它的法定责任,但是他们还是以独特的眼光将它的外墙留下来了。
城市现代化与保留历史文化遗存,是不矛盾的,是相得益彰的。因为有了历史建筑的触摸,更彰显这个城市的现代化气氛。现在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深圳的城市没有多少历史,这个历史留下的东西不值得去保留,我们要的是深圳的现代化。于是,很多建筑推倒重来,一些村落夷为平地,许多老街也推平了,重新建了。难道这样就显示了这个城市的现代化吗?我想未必。假如我们当时在建地王大厦的时候,把旁边的炮楼保留下来,那会更显示出地王大厦的现代气息。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注重保护体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的建筑和文物。因为从整个国家的近现代史当中,讲到改革开放,我想没有哪个城市是可以替代深圳的。深圳的文化特色就是改革开放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文化,我们用什么来记起它呢?我认为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些建筑,一些街区,我觉得都是值得重视,值得给予保护的。
每个城市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景观。现在有的观点认为,我们深圳没有像北京、西安这样的文物遗址,像长城、故宫、兵马俑,那样的才是值得保护,才是有价值的。我觉得每一个地方的人,是每个地方历史人文痕迹的体现,代表某一个地方的文化,不能简单地将这个地方的文化遗产和那个地方的文化遗产进行价值比较。长城对北京来说是有价值的,大鹏所城对深圳来说,同样有它的价值。从改革开放的历史来说,原深圳湾大酒店的外墙对我们这个城市来说也是重要的。
现在深圳正在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城市,我觉得这是非常得民心的。它改善了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了绿化、污水治理水平,都是非常正确的。但这只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方面。生态,它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我们现在讲的生态城市,从自然生态的角度谈得比较多。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深圳人文生态的和谐。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无疑是人文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是不断延续的,我觉得应该把人文生态的建设纳入到整个生态的建设中,在指导思想上,在财政投入上,在规划建设上,要把它提升到跟自然生态一样重要的地位。
街区里包含更多的生活记忆
深圳市规划局副局长许重光
在城市文化里面,建筑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我想在关于建筑和城市记忆的谈论里面,还应加上街区这个因素。一个城市是由很多的建筑、建筑群、街道组成,说到城市的记忆,除了建筑以外,街道或者街区也是我们城市记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街区不仅是因为它里面有一些建筑是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街区和街道里面蕴藏着很多历史事件和故事,这些东西也包含一种追念,一种回忆。所以,我们今天强调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一种保护和继承,这一共识的得来是非常不易的。
有时候我有闲暇的话,也会到一些街道走走。我上个星期散步正好走到了荔枝公园南面的荔香路。那里是一条林荫道,在那里行走,非常的舒服。虽然现在的车很多了,那条路也不是很宽,但是它保留着城市生活的一种温馨的生活记忆。
我觉得深圳还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和回忆的街区。作为一个规划工作者,我们会更多地聆听市民、专家的想法和建议。
“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地方
深圳市规划局规划处副处长丁强
我们确实要建立一个让市民有归宿感的城市,可以称之为家园的城市。我想这应该是跨时空的,时代色彩淡化一点的“家”。所谓“家园城市”,就是要方便,要有安全感。很重要的一点是,“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地方。再好的房子,它不是你的家,你就不会觉得温暖。上厕所手纸都找不到,那不是家。
事实上,我们的城市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那些上百年的建筑,城市中还有很多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方,聚集活动的场所。活动场所积存了很多人的生活记忆。所以城市建筑的含义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公共场所,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有精神,这种精神慢慢的积淀,变成了一个城市文化很重要的记忆支撑,慢慢就变成了我们培育的城市文化的内涵。同时,我们可以保护山,保护一些河流水系,保护自然的肌理。我们可以保护自然的地貌,这样才能使我们知道我们的家在什么地方。
利润之外的文化选择
《深圳特区报》王绍培
中国的城市在最近的一百年面临着比较大的冲击。最近的几十年,发展成为一种“权利”。当发展成为“权利”,效益问题就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来了。是不是有很大利润?这就成了一种选择。现在我们来谈文化,实际上是要让“文化”成为一种“权利”。文化权利的选择是什么?就是更多的考虑我们的情感,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心理感受,我们的习惯。这个跟“正确”没有关系,跟效率没有直接关系。它往往不仅是一种“权利”,它还是一种抒情,可是它对建筑的存在与否往往是没有约束力。比如在蛇口,原来有一个上海轻工总会,许多人从情感上觉得它不应该拆,后来它还是被拆掉了。今天探讨城市建筑与城市记忆,主要是希望以后我们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增加一个选择,增加文化的选择,“情感”的选择。
许多好东西眼看着消失
深圳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黄崇岳
我看了华侨城大酒店保留了一面原来深圳湾大酒店的砖墙,觉得很有意思,上面还写着1982。但是,华侨城东部改造工程,却没有把三洲田的1900年孙中山起义的遗址保留下来。为什么保留了1982年的,却没有保留1900年的呢?
再比如老东门,这是旧时的深圳墟。现在你说“老深圳”在哪儿?各位说得出来吗?没有“老深圳”了,夷为平地了。老东门改建,我们与文物部门做了很大努力,也没能留下200米老街。从经济的角度来讲,现在新东门街如果保留了200米老街,也能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
现在有一个现象,经济发展很快的城市,往往对自然和人文建筑的保护不是很重视,反而是一些不发达的地方,对自然和人文建筑的整体保护做得非常好。
是不是老建筑都应该保护?不是这样的,有文物价值的才需要保护,有历史意义的才要保护。假如龙岗保留一两个客家村、大围屋,还有原来的自然环境也保留下来,对深圳的发展又有多大影响?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眼睁睁地从我们面前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