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人与自然:改变地球的大工程

admin 2007-05-22 来源: 网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想着要屈服于自然。他们总是努力发明各种各样的东西来改变生活质量。如今,气候变暖,饮用水不平衡,失控的城市扩张,运输的无政府发展......人类不得不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想着要屈服于自然。他们总是努力发明各种各样的东西来改变生活质量。如今,气候变暖,饮用水不平衡,失控的城市扩张,运输的无政府发展......人类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办法来弥补自身造成的问题,继续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那些惊天动地的大型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工了。


  人造岛-世界最大的填海工程之一

  在阿拉伯半岛海岸线上,迪拜是颗耀眼的明珠。虽然面积不足4000平方千米,但石油几乎让这里成了印钞的机器。  
  可怕的是,近些年来迪拜再没有发现大的新油田,年产量也随之降低了将近1/4。不甘坐以待毙的迪拜又开始了离岸旅游业的发展。四个大型建筑工程正在离海岸8000米的水域出现。
  迪拜人造岛不能称之为一座,而应称之为一群。这是个复杂的建筑,不单要壮观、特别,还要极尽奢华。四座大的人造岛是工程的主体。从空中鸟瞰,三座被设计成棕榈树的形状,另外一座是缩小版的世界地图。修长的棕榈树叶片由17座长约1600米的小岛构成,再与作为树干的主岛相连。这样大大小小的岛屿加起来,总有百余座之多。为了给亿万富翁建造这些人间天堂,目前,工程已经动用了约800万立方米的沙子和岩石,总投资为140亿美元。按计划,2010年竣工后,富人们需要的一切这里都会一应俱全。12千米的堤坝足以保护这些岛屿免遭暴风雨的袭击。人们可以在这里安居,旅游。延伸到波斯湾的迪拜和拉斯维加斯一样成为另一个度假天堂。

  2006年11月30日,贾米拉棕榈岛,也就是三座棕榈树形岛中最早动工的一座将会迎来它的第一批业主。这4000名居民不是达官显贵,就是亿万富豪。英国球星贝克汉姆更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机会,那一天他也会拿到一座豪华别墅的钥匙。
  今天,全世界60%的人口生活在长度小于60千米的海岸线上,有超过20%的人口生活在海平面3米以下。又因为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让一些岛屿时时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这些的的确确是性命攸关的问题。所以不光是迪拜想到了填海造城,很多沿海国家也纷纷采取措施,效仿从海中争取了30%领土的荷兰。在印度洋中的马尔代夫,9万人拥挤在不足2平方千米的首都岛(马累)上。为了缓解各项压力,人们刚刚建造了一个5000米长的人工岛屿——于勒于马莱岛。这个岛就坐落在离首都岛1000米处,面积大约3倍于首都岛,可容纳15万居民。它的高度超出现今海平面2米多,居民可以再不用担心被海水淹没。

  大运河-沙漠中开出的运河网

  埃及人有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这个压力不是来源于经济,而是来源于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缩小的生活空间。因地处非洲东北部,埃及国土的96%都是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茫茫沙漠,这直接导致98.5%的人口拥挤在仅占全国面积4%的尼罗河流域。  
  一边是空旷的沙漠,一边是拥挤的城市,再不拓展空间,埃及人就面临无处可住的危险。沙漠这时候成了唯一的希望。
  托西卡工程是埃及除了金字塔外,到目前为止最引人注目的工程。它要在埃及南部纳赛尔湖边的托西卡地区修建一个巨大的水网,将水从托西卡湾运送到托西卡适宜耕种的地方,力求在离尼罗河不远的2000平方千米的沙漠中安置300万到600万人口。这个水网包括一座日抽水量达2500万立方米的世界最大抽水站和总长为850千米的主水渠及9条分水渠。通过这套供水系统,埃及西南部的沙漠地区终于可以变成绿洲,形成埃及的新三角洲。
  这个浩大的工程于1997年开工,预计整体工程完工要长达20年,总投资880亿美元。届时,埃及的国土面积利用率将由现在的5%提高到25%,即便人口增长突破1亿大关,也不用担心居住空间了。
  制服河流并截取含水层来灌溉农田、提供饮用水和电,对于人类和地球的未来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农业供水的改善更是刻不容缓。根据PNUE(联合国环境计划)统计,世界30%的灌溉土地受到干旱和沙漠化的威胁,这使100个国家近9亿人口陷于危难之中。由于像埃及托西卡或土耳其幼发拉底河的大面积农田治理的成功,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如今,灌溉大约占到世界上所提取水资源的70%,20年后,此比例会再上升17%。
  但对于PNUE来说,农民对稀有资源的高强度使用,很可能会挤占一部分乡村饮用水。目前,世界1/6的人口不能得到水资源,所以在灌溉区有必要减少因为蒸发、滴漏和渗透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有时超过50%)。例如在开罗,供水网络中水的泄漏占到了供给水的70%。

  铁路-在世界屋脊上铺设铁轨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标志着这个堪与万里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得以完美的成功。皑皑雪山间蜿蜒的铁路让世人再次震惊,中国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青藏铁路的建成有好几个“世界之最”: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路段就有96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口的铁路最高点海拔达5072米;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穿越冻土里程最长,大概有550千米(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岩石和土壤。在冬天,这些多年积存的冻土会冻结膨胀,而到了夏季又会融化缩小)。这就给铁路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因为路基会在这一胀一缩的作用下破裂或塌陷。最终工程师们决定用“以桥代路”等方法才解决了这个难题;气候最恶劣的铁路,其沿线大部分地区的氧气含量仅占海平面的50%左右,最低气温可达-40℃,属高寒缺氧地段,并且全线横跨可可西里和唐古拉山两大无人区,用气候恶劣几个字已不足以形容了。
  就世界范围来说,即便现今的公路运输相当于铁路运输量的4倍,但铁路依然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在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核心的角色。磁悬浮高速列车的出现又给铁路运输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欧洲,如果高速公路持续分散状态,铁路这种低污染低耗能的运输形式就不会被淘汰。
  与此同时,一些浩大的公路建设却是前景黯淡。比如,横穿亚马孙的公路——从东到西贯穿丛林3200千米——在1975年建成后,只有几千米铺了沥青,其余路段都只是保养不良的小道。它最初的目标是在丛林的中心建立起城市和村镇,但到目前仍没有实现。至于横穿撒哈拉沙漠的公路,在它动工后的33年后还没有开通。似乎这种大型的公路工程总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而铁路却更能引起政府的注意。

  高架桥-最长的跨海大桥

  东海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全长32.5千米。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就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比东海大桥更长的大桥——杭州湾大桥。随着工程的进展,它让2005年5月竣工的东海大桥稍微显得有些逊色。


  杭州湾大桥从嘉兴到宁波,全长36千米。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千米。虽然它没有打破由庞恰特雷恩湖堤道保持的38千米世界最长桥纪录,但却以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得到了国际的认可。整座大桥平面呈S形曲线,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完全没有了传统大桥的呆板生硬,线条优美,大气又不失活泼,把长桥卧波表现得恰到好处。并且这座大桥在设计中更加注意数字化的运用,整座大桥都将设置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1000米就有1对监视器。  
  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少见的。这项工程预计2009年完工,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9亿美元。
  如果说杭州湾大桥抢了庞恰特雷恩湖堤道的风头的话,那日本也可能会丢失一直保持的中间主干段(桥墩之间)长1991米的世界最长吊桥的称号。击败它的竞争者是卡拉布勒和西西里之间的,预计2012年建成的梅西纳大桥。其内桥墩之间的距离达到了3300米。这座桥墩高达382米,且混有铁路的大桥还将抢夺米洛高架桥“地球最高桥”这一称号。
  人类不断用智慧改变着生存环境,却也不得不时时提防着自然的反击。从空中俯视,地球上一派蓬勃生机,城市扩张有如星火燎原般令人激动。但生态的改变让这一切都遭到了质疑。
  现今,1/1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到2020年,预计3/5的土地都会被城市化。根据美国国家环境组织的报告,城市占据了少于1/25的地球表面。从全球范围来看,每年有5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百分之一的领土面积)被让出用于城市化建设,甚至包括非常肥沃的土地。在美国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是,不管哪一年,总有13万公顷的农业用地和荒地(相当于整个洛杉矶的面积)在地图上被标明用于地产开发。法国也并不节约,根据IAURIF(巴黎大区城市规划与整治研究院)的报告,在1990到1999年间,每年将近有3000公顷的自然生态空间(相当于1/3的巴黎面积)消失,一般都用于城郊房屋的建造。像这样,不光绿色生态区域被破坏,更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所以人类的下一个大型工程应该是集中建造一些能够自己生产能源且多于自身消耗的建筑......随着人类的发展,这些惊天动地的大型工程只是人类改造地球的开始,将来又会有什么让人咋舌惊叹的创举呢?我们拭目以待。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