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规划”——台州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
admin
2007-07-26
来源:
网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是一片创新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创造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全国第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全国第一条民办高速公路、全国首家民营商业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是一片创新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创造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全国第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全国第一条民办高速公路、全国首家民营商业银行、民主恳谈、党代会常任制等首开先河的创举,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5位,先后获得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台州撤地建市只有14年历史,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三个区组成,三区中间是一个62平方公里的山体绿地,三区呈三足之势构成组团式环“绿心”形态。市区城镇户籍人口70万。台州气候宜人,山水资源丰富,生态优势独具,文化遗产众多。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作为新建城市,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又从规划着手,使台州城市的规模、形态、功能布局、形象特色以及生态环境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宜居住,让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城市文明生活,这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从 2003年7月开始,我们与北京大学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手,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暨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研究,用以引导和框限城市总体空间发展格局。此项规划获得了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5年度最高奖——荣誉奖。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开放空间规划,学术界称之为“反规划”。“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生态与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非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如果把目前常规的规划方法作为“正”规划的话,那么 “反规划”表达了在规划方法和程序上的一种逆向思维。“正规划”一般根据对未来城市经济和人口增长的预测,来确定城市规模和功能,再进行布局安排。而“反规划”是以确保不破坏和损害城市最基本的生态基础设施为前提,再进行城市人口规模限定和空间布局的。“反规划”的基本观点就是:如果已有的知识尚不足以告诉我们做什么,但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
在规划理念上。我们认为,城市是大地之花,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生活在其中的人既要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也要充分享受自然给予的馈赠。城市的母体是自然,自然是可知的,包括土地、山水、河流、生物都是非随意和假设的,城市的生态容量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大地生命的基础之上。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水是城市的血液,生物是城市的生命,绿地是城市的氧吧。因此,在规划理念上,我们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规划方法上。传统城市规划是一个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要对象的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处于从属地位,通常做法是在总体功能布局、土地利用安排之后才进行编制。按照“反规划”,就把原来的“图—底”关系颠倒过来,以城市建设用地作为“灰”调子,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主”调子,优先对生态基础设施作前瞻性安排,控制好不能建设区域。
在规划内容上。宏观层面,我们建立了城市防洪、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景观、游憩景观等四方面的安全格局。中观层面,制订了城市绿线、紫线、蓝线规划框架,确定了“三环一心多廊道”的生态网络结构。绿线明确了48条不同级别的生态廊道和11个生态斑块;紫线明确了3条文化廊道及8大文化保护区块,除了国家、省级规定以外,我们还公布了48项历史文化保护措施,把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没有被列为保护单位的乡土文化景观都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蓝线对城市内的河道、湿地、滩地、堤防、岸线进行系统的保护安排。微观层面,我们着重研究如何把生态基础设施导引到城市肌理内部,让每一个城市居民都能享受到自然生态的服务。
在规划实施上。我们把“反规划”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相对应,强调生态基础设施优先,并把它作为城市各个建设规划阶段的主要依据。同时制订相配套的政策,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比如,重要生态廊道都建立建设项目准入制度,列出限制类、禁止类项目目录,严格加以控制。按照这一规划原则,我们实施的永宁公园项目,被评为中国人居建设示范工程。
总之,我市在“反规划”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保障了城市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障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障了城市生态、生物、水文、地质的安全,不但帮助我们在根本上克服了生态环境差、交通停车难、防灾减灾能力弱等城市病,而且使我们的城市形态更加优美、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城市特色更加鲜明,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城市更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然,我们的探索还刚刚起步,还需要深入实践。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创新发展,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台州一定会成为山海相连、城乡融合、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人民安居乐业的滨海生态城市。
台州撤地建市只有14年历史,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三个区组成,三区中间是一个62平方公里的山体绿地,三区呈三足之势构成组团式环“绿心”形态。市区城镇户籍人口70万。台州气候宜人,山水资源丰富,生态优势独具,文化遗产众多。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作为新建城市,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又从规划着手,使台州城市的规模、形态、功能布局、形象特色以及生态环境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宜居住,让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城市文明生活,这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从 2003年7月开始,我们与北京大学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手,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暨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研究,用以引导和框限城市总体空间发展格局。此项规划获得了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5年度最高奖——荣誉奖。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开放空间规划,学术界称之为“反规划”。“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生态与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非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如果把目前常规的规划方法作为“正”规划的话,那么 “反规划”表达了在规划方法和程序上的一种逆向思维。“正规划”一般根据对未来城市经济和人口增长的预测,来确定城市规模和功能,再进行布局安排。而“反规划”是以确保不破坏和损害城市最基本的生态基础设施为前提,再进行城市人口规模限定和空间布局的。“反规划”的基本观点就是:如果已有的知识尚不足以告诉我们做什么,但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
在规划理念上。我们认为,城市是大地之花,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生活在其中的人既要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也要充分享受自然给予的馈赠。城市的母体是自然,自然是可知的,包括土地、山水、河流、生物都是非随意和假设的,城市的生态容量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大地生命的基础之上。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水是城市的血液,生物是城市的生命,绿地是城市的氧吧。因此,在规划理念上,我们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规划方法上。传统城市规划是一个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要对象的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处于从属地位,通常做法是在总体功能布局、土地利用安排之后才进行编制。按照“反规划”,就把原来的“图—底”关系颠倒过来,以城市建设用地作为“灰”调子,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主”调子,优先对生态基础设施作前瞻性安排,控制好不能建设区域。
在规划内容上。宏观层面,我们建立了城市防洪、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景观、游憩景观等四方面的安全格局。中观层面,制订了城市绿线、紫线、蓝线规划框架,确定了“三环一心多廊道”的生态网络结构。绿线明确了48条不同级别的生态廊道和11个生态斑块;紫线明确了3条文化廊道及8大文化保护区块,除了国家、省级规定以外,我们还公布了48项历史文化保护措施,把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没有被列为保护单位的乡土文化景观都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蓝线对城市内的河道、湿地、滩地、堤防、岸线进行系统的保护安排。微观层面,我们着重研究如何把生态基础设施导引到城市肌理内部,让每一个城市居民都能享受到自然生态的服务。
在规划实施上。我们把“反规划”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相对应,强调生态基础设施优先,并把它作为城市各个建设规划阶段的主要依据。同时制订相配套的政策,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比如,重要生态廊道都建立建设项目准入制度,列出限制类、禁止类项目目录,严格加以控制。按照这一规划原则,我们实施的永宁公园项目,被评为中国人居建设示范工程。
总之,我市在“反规划”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保障了城市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障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障了城市生态、生物、水文、地质的安全,不但帮助我们在根本上克服了生态环境差、交通停车难、防灾减灾能力弱等城市病,而且使我们的城市形态更加优美、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城市特色更加鲜明,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城市更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然,我们的探索还刚刚起步,还需要深入实践。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创新发展,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台州一定会成为山海相连、城乡融合、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人民安居乐业的滨海生态城市。
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共台州市委书记 张鸿铭演讲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