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创业总相宜
admin
2008-05-14
来源:
网
外来人眼中的银川 前年,记者家乡的县委书记一行八人来到银川。短暂的两天停留之后,他给记者留下对银川的看法。 县委书记说,来银川之前,他曾多次在脑海里勾勒银川的
外来人眼中的银川
前年,记者家乡的县委书记一行八人来到银川。短暂的两天停留之后,他给记者留下对银川的看法。
县委书记说,来银川之前,他曾多次在脑海里勾勒银川的形象,勾来勾去,大脑的画板上总离不开漫漫黄沙、枯草连天、简陋的街巷。但自从走出河东机场,一直到乘车进入市区,他对银川的认识被彻底颠覆。
他说,这是一座美得令人拍案叫绝的城市,她既苍劲又秀美,既豪放又从容,既古老又现代,既雍容又大气。
在一天用早餐的时候,他坐在我对面,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你猜昨晚我们到哪里去了,转完大街转小巷。你说银川为什么这么干净,干净得看不到一张废纸片。我们几个人不服气,到犄角旮旯里去找,还是没有,服了!
这几年,凡是到过银川的人,都会对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刮目相看,天蓝、地绿、水清、城净,一个高品位的城市呈现在人们面前。
银川的净
作为一个西部城市,银川市的洁净让人到了叹服的地步。一年四季,从春到冬,银川市始终那样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为城市打扮梳妆。对于城市的洁净,银川市委书记崔波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我们的城市就像花季少女,她虽然身材曼妙、面容清秀,但如果衣服总是脏兮兮的,给人的感觉就不好。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不干净,接下来再看别的。
为了城市的洁净,银川市城管部门付出了艰辛劳动。城市的洁净并非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通过管理、通过规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银川也和其它城市一样,存在着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乱涂
写、乱张贴、乱刻画问题。银川城管部门也曾为这个问题头疼过,但头疼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他们积极商量对策,将“三乱”清洗招标承包给两个专业清洁公司,“三乱”乱到哪里,清洁公司就追到哪里。那些贴小广告的人甚至发现,他们前脚贴出的小广告,后脚就被清洁公司铲除了。银川市也有小商小贩,城管部门采取人性化管理,对待他们的办法不是堵而是疏。为解决占道摊区、摊点和店外占道经营、流动经营这个难题,银川市城管局将市区街道按区域和时段划为严管、控制和规范管理三类,并对银川市190个占道摊点、12个早市、9个夜市和30个全天市场进行招标,解决了占道摊点“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
银川市并非不产生垃圾,关键是怎样对待影响市容的人为因素。银川市除了充分发挥环卫队伍的作用外,还刻意培养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号召大家加入到清洁城市的行列中来。银川市有一个残疾人叫郭新民,从2000年开始,一直骑着自行车捡垃圾,有人嘲笑过他,有人对他不理解,他从不解释,从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捡起丢弃在城市里的废纸片、香烟头。如今,银川市民自发加入到捡垃圾队伍中的人越来越多。
2007年9月,银川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银川的绿
如今,银川的绿色越来越多。从机场路两旁的排排绿树,一直延续到市区内片片绿荫,住宅小区内的草坪、景观树,还有占地面积180公顷的森林公园,无不为这个城市增添着更多景致。与南方城市相比较,银川市的植树播绿要多花费十倍甚至更多的力气。银川市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200毫米至1800毫米,是降水量的6至9倍。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银川市干部群众始终没有放弃播绿的心愿。每年春天,他们都要抓紧机会大面积植树造林。银川市土壤条件不好,为了确保树的成活率,就要把树坑挖大挖深。艰苦的劳动换来丰硕成果,根据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绿化指标统计,银川市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名列榜首。今年,银川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分别达到36.02%、34.6%和8平方米。银川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塞上绿城。
记者在宁夏工作将近7年时间里,时刻感受着银川市绿化步伐的加快。古老的唐徕渠两边,原来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乎枯死的沙枣树,银川市对唐徕渠进行整治时,同时在渠道两旁植树绿化,现在这里绿荫如盖,成为人们夏日乘凉、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在记者所居住的唐槐园对面,那里曾经是一大片被废弃的土地。后经园林部门规划,园林工人开始在那里种树,仅仅几年时间,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
从2001年开始,银川市为改善生态环境,为首府城市添绿,在市民中广泛开展“首府市民林”认育活动,如今,认育活动已经成为银川市民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自愿认育树木。记者曾采访过一位名叫钟建军的老人,钟建军一次认育了10棵树木,他在每棵树上都挂上自己的铭牌,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到自己认育的树木前看一看,为树木浇水、剪枝,和它们说话。他希望它们长得大些更大些。在银川市绿化委员会的倡导下,银川市民爱绿播绿蔚成风气。在银川市设立的市民基地林里,每逢青年男女结婚,他们要种植象征着各自爱情的“同心树”;父母过寿,栽下祝福老人健康的“长寿树”;一个新生命诞生,要栽种“成长树”;每年的妇女节到来时,各路巾帼又会种植“三八林”。
2007年底,银川市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银川的湖
“塞上湖城”是银川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城市名片。
银川区域内天然湖泊湿地众多,自然水面近万公顷,历史上曾有“七十二连湖”之称。在人口增加和城市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围湖造田和填湖盖楼,使银川市湖泊和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据银川市湿地保护办公室介绍,50年前,银川市湿地还有6.7万公顷,现在已经减少到3.2万公顷,只占国土总面积的9.2%,城里、城外千亩左右的天然湖泊只剩下10多个。保护湿地、恢复湖泊,在宁夏最高领导层形成共识。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说,湖泊是城市的“加湿器”,对调节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大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进一步改善首府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从 2002年开始,银川市加强了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提出了“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建设目标。按照规划要求,银川完成了大西湖、小西湖、北塔湖以及大西湖、沙湖水系连通工程,对宝湖、鸣翠湖、鹤泉湖、北塔湖、西湖、金波湖等15个湖泊进行重点保护与开发,实施退耕还湖,扩大水面面积,突出水性。整个工程由西湖湿地、景观水道和四二干沟扩整三部分组成。2002年12月,绘制高原湖城胜景的银川水系连通首期工程大小西湖连通正式挖土“合湖”。西湖湿地生态工程将原来的1.2万亩湿地,经过扩大改造和实施退耕还湖,建成后湿地连片面积达到2万亩,成为宁夏境内最大的自然湖泊湿地。
景观水道与城市防洪体系规划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治水思路,在治水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使银川的湿地面积大大增加。“塞上湖城”初见雏形。
为面积扩大后的湖泊补水是一件大事,银川市结合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在全市加快节水步伐。
银川市通过推行阶梯水价,加大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水回用,倡导节水灌溉,加大工业技术改造等措施,使银川节水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以来,银川市企业在保持产值增加的同时,用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
2006年,“银川市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7年3月,银川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银川的“两个最适宜”
2006年2月,银川市委、市政府提出将银川市建设成为西北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什么是“两个最适宜”?银川市将其概括为:经济繁荣、环境宜人、生活舒适、创业活跃、就业充分、教育发达、法制健全、文化先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现任银川市市长王儒贵说,“两个最适宜”其实就是两句话:生活舒适,干事容易。
总结虽然简短,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银川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并肩,朝着这个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
银川市位于西北地区东部,是宁、蒙、陕、甘的区域中心城市。以银川为中心,近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银川是唯一的大中城市,辐射人口约1400多万,这就为银川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提供了较大空间。
为增加城市魅力,银川市在增加自己的经济实力上下功夫。短短几年时间内,实施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5个,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7亿元,比2006年增长20%。现代服务业在银川市得到长足发展,新华街商业中心,兴庆区、西夏区物流市场带已经建成,国际汽车城、龙盘家私城等一批专业市场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面积比2004年扩大了一倍,达到106平方公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塞上湖城魅力彰显,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记者曾到一个新落成的住宅小区进行调查,那个小区里的住户有近一半来自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一位姓刘的老人说,银川的环境这么好,住在这里感到舒心,我准备在这里安度晚年了。记者走访在银川市创业的企业家时,他们同样对银川的创业环境表示满意。来自浙江省永康市一位姓傅的房地产商说,他前年来到银川市搞房地产开发投资,在这里,他受到欢迎与尊敬,办理各种手续时一路绿灯,银川真的是一个最适宜创业的城市。
银川市市长王儒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银川市今后仍然要在提升城市品位上下功夫,要按照特色立市的规划理念,把文化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抓好重点街区、重点地段的设计,注重档次细节和人性化处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两个最适宜”落在实处。
前年,记者家乡的县委书记一行八人来到银川。短暂的两天停留之后,他给记者留下对银川的看法。
县委书记说,来银川之前,他曾多次在脑海里勾勒银川的形象,勾来勾去,大脑的画板上总离不开漫漫黄沙、枯草连天、简陋的街巷。但自从走出河东机场,一直到乘车进入市区,他对银川的认识被彻底颠覆。
他说,这是一座美得令人拍案叫绝的城市,她既苍劲又秀美,既豪放又从容,既古老又现代,既雍容又大气。
在一天用早餐的时候,他坐在我对面,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你猜昨晚我们到哪里去了,转完大街转小巷。你说银川为什么这么干净,干净得看不到一张废纸片。我们几个人不服气,到犄角旮旯里去找,还是没有,服了!
这几年,凡是到过银川的人,都会对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刮目相看,天蓝、地绿、水清、城净,一个高品位的城市呈现在人们面前。
银川的净
作为一个西部城市,银川市的洁净让人到了叹服的地步。一年四季,从春到冬,银川市始终那样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为城市打扮梳妆。对于城市的洁净,银川市委书记崔波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我们的城市就像花季少女,她虽然身材曼妙、面容清秀,但如果衣服总是脏兮兮的,给人的感觉就不好。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不干净,接下来再看别的。
为了城市的洁净,银川市城管部门付出了艰辛劳动。城市的洁净并非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通过管理、通过规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银川也和其它城市一样,存在着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乱涂
写、乱张贴、乱刻画问题。银川城管部门也曾为这个问题头疼过,但头疼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他们积极商量对策,将“三乱”清洗招标承包给两个专业清洁公司,“三乱”乱到哪里,清洁公司就追到哪里。那些贴小广告的人甚至发现,他们前脚贴出的小广告,后脚就被清洁公司铲除了。银川市也有小商小贩,城管部门采取人性化管理,对待他们的办法不是堵而是疏。为解决占道摊区、摊点和店外占道经营、流动经营这个难题,银川市城管局将市区街道按区域和时段划为严管、控制和规范管理三类,并对银川市190个占道摊点、12个早市、9个夜市和30个全天市场进行招标,解决了占道摊点“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
银川市并非不产生垃圾,关键是怎样对待影响市容的人为因素。银川市除了充分发挥环卫队伍的作用外,还刻意培养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号召大家加入到清洁城市的行列中来。银川市有一个残疾人叫郭新民,从2000年开始,一直骑着自行车捡垃圾,有人嘲笑过他,有人对他不理解,他从不解释,从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捡起丢弃在城市里的废纸片、香烟头。如今,银川市民自发加入到捡垃圾队伍中的人越来越多。
2007年9月,银川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银川的绿
如今,银川的绿色越来越多。从机场路两旁的排排绿树,一直延续到市区内片片绿荫,住宅小区内的草坪、景观树,还有占地面积180公顷的森林公园,无不为这个城市增添着更多景致。与南方城市相比较,银川市的植树播绿要多花费十倍甚至更多的力气。银川市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200毫米至1800毫米,是降水量的6至9倍。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银川市干部群众始终没有放弃播绿的心愿。每年春天,他们都要抓紧机会大面积植树造林。银川市土壤条件不好,为了确保树的成活率,就要把树坑挖大挖深。艰苦的劳动换来丰硕成果,根据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绿化指标统计,银川市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名列榜首。今年,银川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分别达到36.02%、34.6%和8平方米。银川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塞上绿城。
记者在宁夏工作将近7年时间里,时刻感受着银川市绿化步伐的加快。古老的唐徕渠两边,原来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乎枯死的沙枣树,银川市对唐徕渠进行整治时,同时在渠道两旁植树绿化,现在这里绿荫如盖,成为人们夏日乘凉、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在记者所居住的唐槐园对面,那里曾经是一大片被废弃的土地。后经园林部门规划,园林工人开始在那里种树,仅仅几年时间,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
从2001年开始,银川市为改善生态环境,为首府城市添绿,在市民中广泛开展“首府市民林”认育活动,如今,认育活动已经成为银川市民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自愿认育树木。记者曾采访过一位名叫钟建军的老人,钟建军一次认育了10棵树木,他在每棵树上都挂上自己的铭牌,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到自己认育的树木前看一看,为树木浇水、剪枝,和它们说话。他希望它们长得大些更大些。在银川市绿化委员会的倡导下,银川市民爱绿播绿蔚成风气。在银川市设立的市民基地林里,每逢青年男女结婚,他们要种植象征着各自爱情的“同心树”;父母过寿,栽下祝福老人健康的“长寿树”;一个新生命诞生,要栽种“成长树”;每年的妇女节到来时,各路巾帼又会种植“三八林”。
2007年底,银川市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银川的湖
“塞上湖城”是银川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城市名片。
银川区域内天然湖泊湿地众多,自然水面近万公顷,历史上曾有“七十二连湖”之称。在人口增加和城市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围湖造田和填湖盖楼,使银川市湖泊和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据银川市湿地保护办公室介绍,50年前,银川市湿地还有6.7万公顷,现在已经减少到3.2万公顷,只占国土总面积的9.2%,城里、城外千亩左右的天然湖泊只剩下10多个。保护湿地、恢复湖泊,在宁夏最高领导层形成共识。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说,湖泊是城市的“加湿器”,对调节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大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进一步改善首府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从 2002年开始,银川市加强了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提出了“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建设目标。按照规划要求,银川完成了大西湖、小西湖、北塔湖以及大西湖、沙湖水系连通工程,对宝湖、鸣翠湖、鹤泉湖、北塔湖、西湖、金波湖等15个湖泊进行重点保护与开发,实施退耕还湖,扩大水面面积,突出水性。整个工程由西湖湿地、景观水道和四二干沟扩整三部分组成。2002年12月,绘制高原湖城胜景的银川水系连通首期工程大小西湖连通正式挖土“合湖”。西湖湿地生态工程将原来的1.2万亩湿地,经过扩大改造和实施退耕还湖,建成后湿地连片面积达到2万亩,成为宁夏境内最大的自然湖泊湿地。
景观水道与城市防洪体系规划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治水思路,在治水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使银川的湿地面积大大增加。“塞上湖城”初见雏形。
为面积扩大后的湖泊补水是一件大事,银川市结合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在全市加快节水步伐。
银川市通过推行阶梯水价,加大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水回用,倡导节水灌溉,加大工业技术改造等措施,使银川节水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以来,银川市企业在保持产值增加的同时,用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
2006年,“银川市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7年3月,银川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银川的“两个最适宜”
2006年2月,银川市委、市政府提出将银川市建设成为西北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什么是“两个最适宜”?银川市将其概括为:经济繁荣、环境宜人、生活舒适、创业活跃、就业充分、教育发达、法制健全、文化先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现任银川市市长王儒贵说,“两个最适宜”其实就是两句话:生活舒适,干事容易。
总结虽然简短,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银川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并肩,朝着这个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
银川市位于西北地区东部,是宁、蒙、陕、甘的区域中心城市。以银川为中心,近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银川是唯一的大中城市,辐射人口约1400多万,这就为银川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提供了较大空间。
为增加城市魅力,银川市在增加自己的经济实力上下功夫。短短几年时间内,实施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5个,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7亿元,比2006年增长20%。现代服务业在银川市得到长足发展,新华街商业中心,兴庆区、西夏区物流市场带已经建成,国际汽车城、龙盘家私城等一批专业市场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面积比2004年扩大了一倍,达到106平方公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塞上湖城魅力彰显,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记者曾到一个新落成的住宅小区进行调查,那个小区里的住户有近一半来自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一位姓刘的老人说,银川的环境这么好,住在这里感到舒心,我准备在这里安度晚年了。记者走访在银川市创业的企业家时,他们同样对银川的创业环境表示满意。来自浙江省永康市一位姓傅的房地产商说,他前年来到银川市搞房地产开发投资,在这里,他受到欢迎与尊敬,办理各种手续时一路绿灯,银川真的是一个最适宜创业的城市。
银川市市长王儒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银川市今后仍然要在提升城市品位上下功夫,要按照特色立市的规划理念,把文化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抓好重点街区、重点地段的设计,注重档次细节和人性化处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两个最适宜”落在实处。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