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西湖掉队的世界遗产

admin 2008-07-28 来源: 网
  “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第一批预备名单中就有西湖,但在那时,有关的领导不了解申报的重要性,对于要花大量的钱和精力去拆迁、整治环境不理解。那时候的很多管理者,更多的热情是

  “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第一批预备名单中就有西湖,但在那时,有关的领导不了解申报的重要性,对于要花大量的钱和精力去拆迁、整治环境不理解。那时候的很多管理者,更多的热情是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的城市。”

  ■8月份,西湖将以康乾年间的行宫图为蓝本进行整修

  7月16日,在西湖博物馆的展厅里参观的游客意外发现,一份《西湖申遗———“西湖十景”及湖心亭整治方案》正在此公示。方案吸引了杭州市民的极大兴趣,“难道西湖整治就要开始了?”

  市民的猜疑得到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证实。根据西湖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为了完善以西湖十景为主的西湖自然、人文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加分,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整治工作将于8月全面启动。

  “我们的整治工程将按最小干预原则。”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向《北京科技报》记者特别强调。

  据了解,本次整治修缮的是南宋时期西湖十景,以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行宫图为蓝本,对景观、景点进行保护与整治,尽量恢复景观的历史原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中国,杭州西湖的地位举足轻重。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西湖美景的千古绝唱。“西湖十景”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成为很多老杭州人的情结。西湖申遗整治工程动作较小,算是“微调”。但是,再小的“微调”也会触动市民的敏感神经。看惯了很多年的平湖秋月如今要修上一道围墙了,很多人不能接受。在现场的意见箱中,就有一位市民提出,平湖秋月如果修上围墙,显得不够亲民。

  ■杭州这次对西湖的整治工程是不是“临时抱佛脚”?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申遗”热的出现,各地都要对申请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项目全面整饬一番,力图使其更符合世遗标准。那么,杭州这次对西湖的整治工程是不是也是“临时抱佛脚”?

  “在目前,中国的所有申遗项目中,我们算是动得少的。”“西湖十景”修复方案的设计者———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滋自信地说。黄滋同时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专家。

  有市民提出质疑:“本次整治修缮的是南宋时期西湖十景,可参照的蓝本却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行宫图?”

  西湖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解释,西湖老十景始发于南宋期间,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有机积累、更新之后,最终在清朝的康熙、乾隆时期达到了全盛风貌,所以,现在立碑建苑造亭,大都以康乾时代的全景图为依据。但是,在具体的方案中这次申遗整治,也把民国时期形成的建筑保留了下来。“西湖十景”是中国清代皇家园林和地方大型园林设计时的模仿对象。也就是说,切取这些园林的某个局部,都能看到西湖的影子。可见西湖在清代的影响力。

  “西湖的出现,是中国人‘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一种实践,是儒家文化在山水美学领域中的经典性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样式的珍贵遗存。”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文锦说,“‘西湖十景’的修复,就要选择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年代作为蓝本,向历史靠拢。”

  在具体整治方案中,争论最大的是恢复“平湖秋月”的那面围墙。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根据清代版画和民国老照片推测,平湖秋月有明确的边界范围,是面湖开敞的半围合水院。御书楼及平台四面环水,与回廊、亭榭通过曲桥相连,形成水院。御碑亭既是整体水院的组成部分,又自成一个院落空间。

  平湖秋月的整治方案就是在水岸边至人行道边6米宽的绿化带中设围墙,恢复水院。

  这堵围墙是不是应该修,相关专家发表了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恢复围墙不仅仅是截开了平湖秋月,也截断了中国古建筑原有的空透开阔的意境,可能与现代社会亲民的文化理念有矛盾;多了围墙的平湖秋月,会不会让老百姓觉得,从小到大一直就在身边的西湖变成了皇家园林,缺少了亲切感和亲民性。 

  有的专家则认为恢复平湖秋月有其合理性。“东方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不同,允许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现。恢复围墙,平湖秋月不仅恢复了历史原貌,还重新在西湖的大环境下营造出一碑、一湖、一楼、一院的古韵意境,丰富了平湖秋月的视觉形象。”


  ■专家认为,在他所见的国内申遗项目中,杭州西湖是做得最好的

  对于杭州西湖的申遗之路,刚刚从西湖回来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研究员在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从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这些年来看,最重要的是对人的观念的影响。

  罗哲文研究员感叹于杭州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道路。“原本,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第一批预备名单中就有西湖,但在那时,有关的领导不了解申报的重要性,对于要花大量的钱和精力去拆迁、整治环境不理解。那时候的很多管理者,更多的热情是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对环境和遗产的保护没有认识。于是杭州西湖在这样的发展中,其自然和历史人文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更难整治。”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杭州市决心将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罗哲文说:“现在西湖要申报的难度比以前大得多了。但是杭州的市长坚持要争取,他们说:‘知道现在难度大,但是能申报上,当然是好事,申报不上,也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我们要按国际水准来管理好我们的城市。’”

  “我认为他们的心态要比许多已经申办成功的世遗项目申办者的好。保护全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不能以申遗是否成功来衡量当地政府的成绩。”罗哲文研究员强调。“我建议把西湖龙井茶一并纳入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我很高兴看到当地政府听取了我的意见,从2001年开始,把西湖龙井茶加入了整个申遗工作中,很显然,它将为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加砝码。”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也对杭州市的西湖整治工作表示肯定:“在我所见的国内申遗项目中,杭州西湖是做得最好的,当地政府的决心很大,准备了十多年,也积极听取专家和市民的意见,我预祝他们申办成功。”

  ■西湖“是天人合一的杰作”,有专家乐观地认为西湖申遗已经完全“超标”

  而有的专家甚至乐观地认为西湖申遗已经完全“超标”。“西湖完全符合世界文化景观的定义,及世界文化遗产第1条标准———‘人类创造天才的杰作’。”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杨新平介绍说,西湖展示了1000多年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互渗性和相容性,“是天人合一的杰作”。

  此外,西湖还至少符合6条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标准中的第2条、第3条和第5条标准: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在6条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标准中,只需达到其中任一项,就具备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条件。“西湖大大超标。”杨新平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西湖的特殊地位,多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可以

  说是政府、专家之间,慢慢“磨”出来的。而且双方的地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前几年,每回政府要在西湖边动土,文物、园林方面的专家总能找出一箩筐的意见,跟政府说这里不宜挖,那里不适合建。这样磨合了七年,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少。只是政府总是扮演“急先锋”的角色,而专家始终是慢条斯理的“慢军师”———总想论证、再论证。 

  现在,“急先锋”和“慢军师”的角色互换了。为了“西湖申遗”,专家提出要对“西湖十景”进行修复,动作不算小,比如要给平湖秋月、花港观鱼加面围墙,要把断桥改成石板路……专家说这个方案已经是最小的干预了,但这让政府官员和市民对修复方案有点忐忑。

  “以前我们要弄,专家反对,现在轮到专家要弄,我们反对了。”西湖申遗办主任王水法说,“那我们就听听老百姓的意见,专家们要把为什么这么整治也好好地跟市民讲一讲。”

  2010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将讨论决定《世界遗产名录》,届时,中国杭州西湖能否入围世界遗产名录就能见分晓。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