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解读
admin
2008-09-11
来源:
网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中轴线北部端点,一条“通往自然的轴线”——笔直的北京中轴线延伸段和碧绿而曲折的龙形水系像两条彩带,将比赛场馆、文化商业设施、绿化设施等组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中轴线北部端点,一条“通往自然的轴线”——笔直的北京中轴线延伸段和碧绿而曲折的龙形水系像两条彩带,将比赛场馆、文化商业设施、绿化设施等组织起来,也延续了北京的人文和历史。
2008年8月8日晚,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其中有一个场景让人久久铭记于心:29个巨大的脚印状焰火腾空而起,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一路向北,穿过天安门广场,一步步走到了主会场“鸟巢”。“大脚印”走过的路,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之路,这条北京的中轴之路,将古老中国的心脏与象征着现代文明和世界团结的奥林匹克运动结合了起来。在这条路的北端,是第29届奥运会的中心区域——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北四环边,北至清河,南至北土城路,西到白庙村路和北辰西路,东到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59公顷。整个公园由北向南划分为北区、中心区和南区:北区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心区为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的集中区域,南区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用地等。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一部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北部,北至清河、南至辛店村路、东至安立路,西至白庙村路。总规划用地约680公顷,以北五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约380公顷,其主山“仰山”,主湖“奥湖”是森林公园的标志性工程;北区约300公顷,是以生态保护与恢复功能为主的生态种源地。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的集中区域,占地315公顷,东至北辰东路,西至北辰西路,南至北四环,北至科荟路。区域内建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击剑馆等比赛场馆,以及国家会议中心、数字北京大厦等相关设施。
奥林匹克公园依托亚运会场馆和各项配套设施,交通便捷,人口集中,市政基础条件较好,商业、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备。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通向自然的轴线”
2002年7月14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实施方案确定:在凝聚15个国家和地区优秀建筑师奥林匹克梦想的87个方案中,“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美国萨萨基公司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合作方案脱颖而出,被7个国家13名评委推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征集活动一等奖。
“在一片神秘的湖泊里,南北2.3公里长的‘千年步道’徐徐沉入,远方一葱葱绿岭稳稳地压于轴线之上,颇具北京古城之内景山之于故宫的神韵。
‘千年步道’上设计着中华文明各个历史时期的纪念性标志物,其尽端的湖泊则与轴线东侧的奥林匹克运河组成一条巨大的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形成对称式布局。这样,已延伸至26公里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
这是当时的媒体描述这个实施方案的文字。今天,已投入使用的奥林匹克公园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方案实施,但这条“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虽然变成了“通向自然的轴线”,依然是奥林匹克公园的主线。这条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段将比赛场馆、文化商业设施等组织起来,也延续了北京的人文与历史。
总长约2.7公里,贯穿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龙形水系是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龙尾绕着国家体育场,龙头昂首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龙形水系之侧,是近4公里长的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线,笔直的中轴线和碧绿而曲折的龙形水系像两条彩带,从奥林匹克公园南端,经庆典广场、文化广场、下沉花园、休闲花园直至森林公园,绿树掩映,芳草长青,一派自然风景。
龙形水系绕公园
根据奥林匹克公园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设计者挖湖堆山,将山脉自然地融入森林公园、融入中轴、融入城市,形成山环湖、溪绕山的景致。
为了呼应龙形水系,主山“仰山”与主湖“奥湖”相互环绕,形成了完整、贯通的水系,宛若龙头。森林公园内规划的奥运湖、湿地与清河导流渠、清河、仰山大沟及原洼里公园内的湖面系统相连,湿地池塘的形态源于中国传统的云纹和梯田,蕴含着提炼于自然的形态与功能。
中心区地势平坦,为强调中轴线,规划将其略微抬起;为使原规划的龙型水系尺度更加亲人,在其上增加小岛,设置服务功能,丰富层次;为使南北地形有所呼应,将北部起伏的丘陵地形引入中轴线与龙型水系之间的开阔地,形成零星的自由坡地。
龙形水系由奥湖曲折通向中心区,形成弧形景观水体作为龙身,伴有一系列的小岛,上设小型水池、广场、花园、绿篱及咖啡屋、酒吧等设施,宛若多彩闪烁的龙鳞,增强了水龙的肌理与活力。
龙型水面以东与湖滨东路之间的绿地,滨水空间铺装和树阵形成横向的肌理,是中轴路纹样的延伸,园路蜿蜒,勾勒出龙脊背的轮廓。靠近湖滨东路布置起伏的微地形,种植大乔木,营造舒适的林下休闲空间,可供周围商务写字楼内的工作人员使用。
龙形水面位于地下商业上部的部分,岸边无下沉花园处全部布置亲水的平台,台阶下设计管道沟,便于检修;水面与下沉花园结合处,部分水面降低至下沉花园平面,湖滨西路架设在交界线上,只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湖中的梭形浮岛除布置地下商业建筑的采光井、出入口等外,其余位置布置人工湿地系统,就近净化水体,改善水质。水底防水采用以天然土壤颗粒为主要材料的澎润土防水毯,结合地下商业建筑的抗渗混凝土屋面和屋顶放水,确保商业建筑的防水安全性。龙形水面靠近森林公园处,无地下商业的部分,岸边种植水生植物以营造自然的气氛。
互联互通的地下工程
除了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龙形水系,奥林匹克公园还拥有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世界最开阔的步行广场和亚洲最长的地下交通环廊。
奥林匹克公园的地下工程包括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地下车库、地下商业空间及下沉花园等部分。
地下通道主体结构布置在南一路、湖边东路、北一路北侧及景观西路的地下,全长9.9公里,其中主通道长4.5公里,把地下商业、公共地下车库、地铁及建筑物连接成互联、互通、互用的地下公共空间。
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3.78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00平米,地下3.66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层高4.5米,地下二层层高3.8米。机动车停放数量1037辆,其中地下一层停车523辆,地下二层停车514辆。
地下商业建筑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4.35公顷,总建筑面积24.03万平方米,由三大部分组成:大屯路以南、下沉花园以西是I段商业;大屯路以南、下沉花园以东为II段商业;大屯路以北为III段商业。
I段商业: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二层。北侧与中心区地铁站相连且与大屯路大容量公交转乘站相通,西侧地下二层与会议中心区地下过街通道相连,方便来往的人流的使用。建筑层高6米。
II段商业:地下两层。商业内容:主力店、百货商店、餐饮、影院、健身休闲中心小型商店、超市等商业设施,建筑层高6米。
III段商业:地下一层,层高为5米。设置餐饮、小型商业等。
缤纷植被列阵中轴
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大道这条通向自然的轴线,以绿地、树阵连续排列,使鸟巢的现代感与森林公园的自然感形成和谐的过渡。中轴树阵区长2.4公里,宽100米,设计苗木9种,共2942株,包括银杏、油松、毛白杨、国槐、馒头柳、小叶白蜡、栾树、元宝枫、海棠等。
森林公园内的“山龙”植被最为浓密,由多种植物群落组成,山脊和北坡多为大片密植的深绿色常绿林。多彩的落叶树和灌木多覆盖于南坡,随四季的变化,“山龙”的色彩也在变化,由浅绿到深绿,到秋季为醒目“火龙”。“山龙”的背景树为北京本土树种,生长快速、抗污染力强,公园北侧山后,强调山林野趣,多为野生植物。
而湿地的植被更是别具一格,以淡雅乔木和缤纷花卉衬托奥湖的宽阔宁静。中心岛配以芳香植物,湿地边以形态高大、飘逸的乔木为主,浅滩以开花植物为主。“水龙”在中心区演绎为色彩斑斓的溪水。湖边西路的红飘带以红色的鸡爪槭表示;龙身小岛红粉色系的梅花、杏、桃、樱花等为主,色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湖边东路两侧种植垂柳,形成柳荫街。
中轴线是一个空间和时间的序列,植物也因其功能、环境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但历史和地域的延续、空间的整齐划分和绚丽的色彩是植物种植的原则。中轴草坪种植冷季型草,其绿色观赏期可达10个月左右。
在四环路以南段,中轴草坪两侧的高大树木为新疆杨,作为地域性的延续,机动车道的行道树延续南侧的千头椿。四环路至辛店村路段,富于韵律的多排东西向的树墙,采用常绿树桧柏,对空间进行强调分隔,宛如绿色客厅。绿色客厅内的树阵由南至北采用春季开白花的玉兰、夏季开粉红花的合欢、秋季结红果的栾树,产生四季变化的色彩,其树下空间可供游人流连。
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其中包括14个比赛场馆以及奥运村和媒体村等。
奥运会期间,观众经由奥林匹克公园进入各场馆观看比赛,奥林匹克公园的特色景观,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奥运会后,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像纽约中央公园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共休闲场所,为周边的物业带来无限的商机。
2008年8月8日晚,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其中有一个场景让人久久铭记于心:29个巨大的脚印状焰火腾空而起,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一路向北,穿过天安门广场,一步步走到了主会场“鸟巢”。“大脚印”走过的路,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之路,这条北京的中轴之路,将古老中国的心脏与象征着现代文明和世界团结的奥林匹克运动结合了起来。在这条路的北端,是第29届奥运会的中心区域——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北四环边,北至清河,南至北土城路,西到白庙村路和北辰西路,东到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59公顷。整个公园由北向南划分为北区、中心区和南区:北区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心区为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的集中区域,南区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用地等。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一部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北部,北至清河、南至辛店村路、东至安立路,西至白庙村路。总规划用地约680公顷,以北五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约380公顷,其主山“仰山”,主湖“奥湖”是森林公园的标志性工程;北区约300公顷,是以生态保护与恢复功能为主的生态种源地。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的集中区域,占地315公顷,东至北辰东路,西至北辰西路,南至北四环,北至科荟路。区域内建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击剑馆等比赛场馆,以及国家会议中心、数字北京大厦等相关设施。
奥林匹克公园依托亚运会场馆和各项配套设施,交通便捷,人口集中,市政基础条件较好,商业、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备。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通向自然的轴线”
2002年7月14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实施方案确定:在凝聚15个国家和地区优秀建筑师奥林匹克梦想的87个方案中,“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美国萨萨基公司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合作方案脱颖而出,被7个国家13名评委推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征集活动一等奖。
“在一片神秘的湖泊里,南北2.3公里长的‘千年步道’徐徐沉入,远方一葱葱绿岭稳稳地压于轴线之上,颇具北京古城之内景山之于故宫的神韵。
‘千年步道’上设计着中华文明各个历史时期的纪念性标志物,其尽端的湖泊则与轴线东侧的奥林匹克运河组成一条巨大的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形成对称式布局。这样,已延伸至26公里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
这是当时的媒体描述这个实施方案的文字。今天,已投入使用的奥林匹克公园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方案实施,但这条“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虽然变成了“通向自然的轴线”,依然是奥林匹克公园的主线。这条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段将比赛场馆、文化商业设施等组织起来,也延续了北京的人文与历史。
总长约2.7公里,贯穿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龙形水系是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龙尾绕着国家体育场,龙头昂首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龙形水系之侧,是近4公里长的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线,笔直的中轴线和碧绿而曲折的龙形水系像两条彩带,从奥林匹克公园南端,经庆典广场、文化广场、下沉花园、休闲花园直至森林公园,绿树掩映,芳草长青,一派自然风景。
龙形水系绕公园
根据奥林匹克公园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设计者挖湖堆山,将山脉自然地融入森林公园、融入中轴、融入城市,形成山环湖、溪绕山的景致。
为了呼应龙形水系,主山“仰山”与主湖“奥湖”相互环绕,形成了完整、贯通的水系,宛若龙头。森林公园内规划的奥运湖、湿地与清河导流渠、清河、仰山大沟及原洼里公园内的湖面系统相连,湿地池塘的形态源于中国传统的云纹和梯田,蕴含着提炼于自然的形态与功能。
中心区地势平坦,为强调中轴线,规划将其略微抬起;为使原规划的龙型水系尺度更加亲人,在其上增加小岛,设置服务功能,丰富层次;为使南北地形有所呼应,将北部起伏的丘陵地形引入中轴线与龙型水系之间的开阔地,形成零星的自由坡地。
龙形水系由奥湖曲折通向中心区,形成弧形景观水体作为龙身,伴有一系列的小岛,上设小型水池、广场、花园、绿篱及咖啡屋、酒吧等设施,宛若多彩闪烁的龙鳞,增强了水龙的肌理与活力。
龙型水面以东与湖滨东路之间的绿地,滨水空间铺装和树阵形成横向的肌理,是中轴路纹样的延伸,园路蜿蜒,勾勒出龙脊背的轮廓。靠近湖滨东路布置起伏的微地形,种植大乔木,营造舒适的林下休闲空间,可供周围商务写字楼内的工作人员使用。
龙形水面位于地下商业上部的部分,岸边无下沉花园处全部布置亲水的平台,台阶下设计管道沟,便于检修;水面与下沉花园结合处,部分水面降低至下沉花园平面,湖滨西路架设在交界线上,只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湖中的梭形浮岛除布置地下商业建筑的采光井、出入口等外,其余位置布置人工湿地系统,就近净化水体,改善水质。水底防水采用以天然土壤颗粒为主要材料的澎润土防水毯,结合地下商业建筑的抗渗混凝土屋面和屋顶放水,确保商业建筑的防水安全性。龙形水面靠近森林公园处,无地下商业的部分,岸边种植水生植物以营造自然的气氛。
互联互通的地下工程
除了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龙形水系,奥林匹克公园还拥有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世界最开阔的步行广场和亚洲最长的地下交通环廊。
奥林匹克公园的地下工程包括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地下车库、地下商业空间及下沉花园等部分。
地下通道主体结构布置在南一路、湖边东路、北一路北侧及景观西路的地下,全长9.9公里,其中主通道长4.5公里,把地下商业、公共地下车库、地铁及建筑物连接成互联、互通、互用的地下公共空间。
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3.78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00平米,地下3.66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层高4.5米,地下二层层高3.8米。机动车停放数量1037辆,其中地下一层停车523辆,地下二层停车514辆。
地下商业建筑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4.35公顷,总建筑面积24.03万平方米,由三大部分组成:大屯路以南、下沉花园以西是I段商业;大屯路以南、下沉花园以东为II段商业;大屯路以北为III段商业。
I段商业: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二层。北侧与中心区地铁站相连且与大屯路大容量公交转乘站相通,西侧地下二层与会议中心区地下过街通道相连,方便来往的人流的使用。建筑层高6米。
II段商业:地下两层。商业内容:主力店、百货商店、餐饮、影院、健身休闲中心小型商店、超市等商业设施,建筑层高6米。
III段商业:地下一层,层高为5米。设置餐饮、小型商业等。
缤纷植被列阵中轴
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大道这条通向自然的轴线,以绿地、树阵连续排列,使鸟巢的现代感与森林公园的自然感形成和谐的过渡。中轴树阵区长2.4公里,宽100米,设计苗木9种,共2942株,包括银杏、油松、毛白杨、国槐、馒头柳、小叶白蜡、栾树、元宝枫、海棠等。
森林公园内的“山龙”植被最为浓密,由多种植物群落组成,山脊和北坡多为大片密植的深绿色常绿林。多彩的落叶树和灌木多覆盖于南坡,随四季的变化,“山龙”的色彩也在变化,由浅绿到深绿,到秋季为醒目“火龙”。“山龙”的背景树为北京本土树种,生长快速、抗污染力强,公园北侧山后,强调山林野趣,多为野生植物。
而湿地的植被更是别具一格,以淡雅乔木和缤纷花卉衬托奥湖的宽阔宁静。中心岛配以芳香植物,湿地边以形态高大、飘逸的乔木为主,浅滩以开花植物为主。“水龙”在中心区演绎为色彩斑斓的溪水。湖边西路的红飘带以红色的鸡爪槭表示;龙身小岛红粉色系的梅花、杏、桃、樱花等为主,色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湖边东路两侧种植垂柳,形成柳荫街。
中轴线是一个空间和时间的序列,植物也因其功能、环境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但历史和地域的延续、空间的整齐划分和绚丽的色彩是植物种植的原则。中轴草坪种植冷季型草,其绿色观赏期可达10个月左右。
在四环路以南段,中轴草坪两侧的高大树木为新疆杨,作为地域性的延续,机动车道的行道树延续南侧的千头椿。四环路至辛店村路段,富于韵律的多排东西向的树墙,采用常绿树桧柏,对空间进行强调分隔,宛如绿色客厅。绿色客厅内的树阵由南至北采用春季开白花的玉兰、夏季开粉红花的合欢、秋季结红果的栾树,产生四季变化的色彩,其树下空间可供游人流连。
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其中包括14个比赛场馆以及奥运村和媒体村等。
奥运会期间,观众经由奥林匹克公园进入各场馆观看比赛,奥林匹克公园的特色景观,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奥运会后,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像纽约中央公园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共休闲场所,为周边的物业带来无限的商机。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