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拯救祁连山生态危机

admin 2009-07-22 来源: 网
  最近,一个长期、全面、科学的野外观测平台———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正式在甘肃省玉门市揭牌,这标志着祁连山地区的冰川、积雪、气象、水文和生态环境将得到全面系统的检测研究。

  最近,一个长期、全面、科学的野外观测平台———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正式在甘肃省玉门市揭牌,这标志着祁连山地区的冰川、积雪、气象、水文和生态环境将得到全面系统的检测研究。

  近年来,祁连山冰川的大幅缩减和祁连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态势,已严重威胁到河西走廊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记者近日从甘肃省政府有关部门获悉,该省已编制完成了《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总投资46.6亿元,目前正在争取国务院的批复实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参加甘肃团审议时,又强调了祁连山生态保护等问题,这已是温家宝总理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上牵挂祁连山的生态保护。

生态恶化

  “整个祁连山地的现有雪线,比古雪线升高了500至800米。”这是甘肃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对祁连山冰川考察报告上的一段话。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多年的监测表明,从195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的冰川大幅度缩减,东部冷龙岭年均后退16.8米,中部和西部的走廊南山年均后退3.3米,局部地区冰川的后退幅度每年达16米以上。

  甘肃省气象局的一份最新资料表明,祁连山冰川融水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竟达12.5至22.5米。

  有专家预测,如果再不采取大规模的治理,祁连山冰川或将在2050年左右基本消失。由于冰川缩减、地下水位下降等综合原因,祁连山区退化草地面积达到99.94万平方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116.3万平方公顷的85.9%。

  资料显示,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祁连山牧草产量下降了30.4%,牧草覆盖度下降了11.11%,牧草高度下降41.09%,畜均草地占有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2.25平方公顷减少到现在的0.6平方公顷。

  伴随着生态的恶化,河西走廊的湿地也大幅度萎缩。以张掖市为例,这座城市历史上曾是“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境内水多湖广,湖面及沼泽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如今,张掖甘州区北郊的湿地已不足2.6万亩。

  因湿地减少和破坏,祁连山保护区内一大批国家级保护动物及珍稀物种种群数量锐减,雪豹、藏雪鸡、白唇鹿、野驴、金雕等难觅踪迹,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恶化之因

  “河西走廊生态的恶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气候变化,这是自然变化,无法抗拒;另一个就是人为因素。”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甘肃省气象局的最新资料表明,近50年来,河西地区气温平均上升了1.4℃,幅度远高于北半球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近两千年来,人类活动对石羊河下游湖泊的影响量级,整个历史时期平均为28%,清代以来则高达88%以上。”王乃昂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西走廊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及其反馈过程研究》得出这一结论。

  在汉唐繁盛时期,河西走廊人口很少突破40万人,即使到明朝后期,河西三大流域人口也只有35万。而如今河西走廊的人口达到460万。

  尽管近年来祁连山保护区继实施了封山育林、禁牧、退耕还林(草)、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等多项保护工程。但由于区内目前还生活着大量的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而且生活、生产用地与林区互相交错,保护起来难免损害居民的利益。

  资金不足也严重影响了祁连山生态建设进度。据了解,祁连山高海拔区气候寒冷,前山区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造林成活率低,封山育林期限长,造一亩林的成本约为500元,封山育林成本为300元,封山育草成本200元。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甘肃省加大了祁连山区的封山育林任务,但每年也只有1.3万公顷至2.6万公顷,造林补助费、封山育林补助都每亩只有几十元,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祁连山保护区现有64万公顷林地,被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有47万公顷,被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的有2万多公顷,尚有10几万公顷林地没有被列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

  祁连山保护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管理体制本身就缺乏对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期协调管理机制之下,行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地各部门制定和执行的法规政策不统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不尽协调,导致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各自为政、治理手段和方法单一、综合治理力度不够。

保护之道

  “不是因为我生长在祁连山下,才呼吁保护它。而是因为祁连山生态实在是太重要了,保护祁连山生态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肃南县政协副主席杨新华每次在全国“两会”都讲“祁连山的故事”,一讲就是7年。

  “祁连山的雪水汇成黑河,这条养育着河西走廊460万人口和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5万多人,其生态问题直接关系到数百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杨新华说。

  “国家实施的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工程对于缓解祁连山生态恶化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续政策还需加以完善。”杨新华说。

  地处祁连山山脚下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长安国锋认为,应参照国家已实施的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工程模式,把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将青海、甘肃两省9个市23个县(市、区)总面积15.37万平方公里纳入工程建设实施范围,由国家牵头制定总体规划。

  “将甘肃省祁连山区的肃南县和天祝县的一部分列为试验示范县,鼓励支持其在加强生态用地管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经营、创新保护与建设机制方面探索新的路子。”安国锋说。

  河西走廊生态恢复问题十分复杂,需要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比如保护祁连山的水土涵养林、防沙治沙、生态移民。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认为,生态移民必须做,但不应该是主要措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河西走廊“三农”问题和节约用水的根本出路。

  “从水的角度来说,需要‘开源’和‘节流’并举。”王乃昂说,调水是最直接的方法,不妨引黄河的水缓解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甘肃省气象局提出开展“祁连山人工增雨雪”工程项目,根据测算,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增加降水3.7至7.4亿立方米。

  去年9月,国家林业局组织调研组在甘肃、青海两省对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甘肃省向国家发改委建议按照国家林业局调研报告意见,或将甘肃、青海两省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一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编制规划批复实施。

  据悉,甘肃省先后组织编制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和《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近期,甘肃省修改完善了总投资为46.6亿元的《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已报送国务院批复实施。

  甘肃省先后组织编制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和《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近期,甘肃省修改完善了总投资为46.6亿元的《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已报送国务院批复实施。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