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湿地之城”生机重现
admin
2009-09-22
来源:
网
9月3日,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评审组,通过对张掖湿地公园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审阅文本和充分讨论后认为,张 掖国家湿地公园具备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规划后,建议将其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这里,曾经因填湖造庐、埋地修路,而致连片的苇溪被蚕食,成片的湿地被开垦。
这里,如今已顺应自然,恢复生态,建成黑河湿地保护区,片片沼泽地、方方芦苇池生机重现。
9月3日,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评审组,通过对张掖湿地公园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审阅文本和充分讨论后认为,张 掖国家湿地公园具备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规划后,建议将其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马广仁的四个没想到
带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评审组的专家深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考察的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马广仁主任对张掖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工作大加赞赏,他提出了四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张掖有如此大面积的湿地。在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张掖市,境内有湿地面积316万亩,仅在黑河干流就有湿地61.5万亩,在张掖市城郊就有湿地2.6万亩,这么大面积的湿地,在整个西部地区都是比较少的。
二是没想到张掖市的领导对湿地保护如此重视。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将湿地保护作为引领生态张掖建设的举措,这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上具有跨时代意义。
三是没想到张掖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有湿地植物195种、动物116种,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的西部线路之一和全球八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在湿地候鸟保护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四是没想到张掖湿地保护的成效如此显著。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实施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西北内陆河流域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典范。
湿地保护是生态立市后盾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诗人罗家伦在观瞻张掖后的感叹成为对这个城市最美好的赞许。
从上世纪以来,生活在湿地上的人们为了生存,对张掖“水乡泽国”的优美环境熟视无睹,填湖造庐、埋地修路。连片的苇溪被蚕食,成片的湿地被开垦。至本世纪前几年,这里已如同满身伤痛的“病人”,急需医生的处方对症下药,以解病痛缠身之苦。
2008年,张掖市的决策者通过精诊把脉,开出了一剂“良方”:顺应自然,恢复生态,建成黑河湿地保护区,形成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将湿地保护作为启动城市发展建设发动机的钥匙、生态立市的坚强后盾。
短短一年时间,一片片沼泽地、一方方芦苇池重现生机。
构筑地标性建设群和景观带
众所周知,生态保护与建设是长效工程,是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弯道”。甘州区跨越“弯道”的秘诀就是:构筑金张掖地标性建设群和景观带,打造城市发展的新区――滨河新区。
2008年的最后一天,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近期规划投资30亿元、远期总投资达300多亿元的滨河新区正式开工建设。新区定位为高档住宅、商务会展、教育科研和旅游休闲四大功能。滨河新区将成为张掖市整个湿地保护工程实现“弯道跨越”的实践者。
[NextPage]
仅半年多时间,滨河新区一条花团锦簇、绿意盎然足有10公里长的绿化景观带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双向六车道的滨河大道上,路网框架纵横交错。站在已建成的新区防洪大堤上,上百辆大型挖掘、运输机械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着。
在外人看来,可能这只是在戈壁滩上修了几条路、栽了几行树。但在投资商眼中这里却成了生金生银的黄金宝地。截至目前已有3亿多元的项目成功签约落户滨河新区,涉及教育、住宅和酒店等项目。
藏在寺中的历史文化积淀
大佛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的艺术设计,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点燃了他们的审美细胞;有“半城芦苇,半城塔影”之称的张掖黑河湿地,让每个人感受到了自然久违的亲切和幽美。
张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突出的农耕文化特色。大佛寺就位于张掖市的西南角,创
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据导游介绍,因大佛寺有寺大、庙大、佛大,故俗称为大佛寺。当日,河西行的成员,都被大佛寺的悠久历史和保存完整的经卷深深吸引,更被大佛殿内泥塑卧佛的宏伟壮观所折服。据了解,大佛寺现存建筑、彩塑、壁画、砖雕及名重文物,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政府投巨资打造新张掖
从2000年起,张掖市加大了对黑河流域湿地的恢复和保护力度。2004年,甘肃省政府在这里批准了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张掖市在2005年组织开展了湿地资源普查。2006年,国家林业局批复在这里开始实施总投资额达698万元的“甘肃黑河湿地流域湿地保护建设工程”。2008年7月,张掖市开始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开始恢复316万亩湿地的生态功能,在合理划分缓冲区、实验区和核心功能区的基础上,打造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悉,张掖市去年投资13586.14万元,开工建设新城区。新城区的建设,将有效带动张掖市建设、生态保护、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以此打造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生态张掖;打造集佛教文化、西域文化、汉唐文化于一体的人文张掖;打造集湿地特色、丹霞地貌、草原风光、红色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张掖,提高张掖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力。
【地理资源】
塞外江南金张掖
素有“塞外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的甘肃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境内千峰叠翠,万壑汇集,秀丽的青山碧水,映衬着一片海拨1410—2230米的冲击扇形盆地。在面积42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河襟带、状如城郭、经纬四级、绾毂八方,颇具“腾蛟起凤,虎踞龙盘”之势。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一望平畴、沃土千里、风景如画、物产丰富。
张掖境内湖泊遍布,有各类湿地21万公顷。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张掖的甘州古城里的水湖池塘面积还占到全城的1/3,城里城外苇溪连片、碧草连天、山光湖色、流泉淙淙,是得天独厚的“水韵之城”。
张掖现有湿地面积315.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2%。其中:黑河干流流经的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有湿地面积50.13万亩,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湿地植物45科124属195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黑鹳等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等18种,国家“三有”鸟类60余种。
张掖黑河湿地是河西走廊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黑河流域中、上游21万公顷的水源涵养湿地,是黑河径流产生和维系的重要生态要素,黑河37亿多立方米的径流量,决定着13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内500多万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这里,如今已顺应自然,恢复生态,建成黑河湿地保护区,片片沼泽地、方方芦苇池生机重现。
9月3日,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评审组,通过对张掖湿地公园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审阅文本和充分讨论后认为,张 掖国家湿地公园具备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规划后,建议将其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马广仁的四个没想到
带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评审组的专家深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考察的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马广仁主任对张掖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工作大加赞赏,他提出了四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张掖有如此大面积的湿地。在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张掖市,境内有湿地面积316万亩,仅在黑河干流就有湿地61.5万亩,在张掖市城郊就有湿地2.6万亩,这么大面积的湿地,在整个西部地区都是比较少的。
二是没想到张掖市的领导对湿地保护如此重视。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将湿地保护作为引领生态张掖建设的举措,这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上具有跨时代意义。
三是没想到张掖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有湿地植物195种、动物116种,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的西部线路之一和全球八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在湿地候鸟保护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四是没想到张掖湿地保护的成效如此显著。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实施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西北内陆河流域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典范。
湿地保护是生态立市后盾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诗人罗家伦在观瞻张掖后的感叹成为对这个城市最美好的赞许。
从上世纪以来,生活在湿地上的人们为了生存,对张掖“水乡泽国”的优美环境熟视无睹,填湖造庐、埋地修路。连片的苇溪被蚕食,成片的湿地被开垦。至本世纪前几年,这里已如同满身伤痛的“病人”,急需医生的处方对症下药,以解病痛缠身之苦。
2008年,张掖市的决策者通过精诊把脉,开出了一剂“良方”:顺应自然,恢复生态,建成黑河湿地保护区,形成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将湿地保护作为启动城市发展建设发动机的钥匙、生态立市的坚强后盾。
短短一年时间,一片片沼泽地、一方方芦苇池重现生机。
构筑地标性建设群和景观带
众所周知,生态保护与建设是长效工程,是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弯道”。甘州区跨越“弯道”的秘诀就是:构筑金张掖地标性建设群和景观带,打造城市发展的新区――滨河新区。
2008年的最后一天,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近期规划投资30亿元、远期总投资达300多亿元的滨河新区正式开工建设。新区定位为高档住宅、商务会展、教育科研和旅游休闲四大功能。滨河新区将成为张掖市整个湿地保护工程实现“弯道跨越”的实践者。
[NextPage]
仅半年多时间,滨河新区一条花团锦簇、绿意盎然足有10公里长的绿化景观带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双向六车道的滨河大道上,路网框架纵横交错。站在已建成的新区防洪大堤上,上百辆大型挖掘、运输机械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着。
在外人看来,可能这只是在戈壁滩上修了几条路、栽了几行树。但在投资商眼中这里却成了生金生银的黄金宝地。截至目前已有3亿多元的项目成功签约落户滨河新区,涉及教育、住宅和酒店等项目。
藏在寺中的历史文化积淀
大佛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的艺术设计,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点燃了他们的审美细胞;有“半城芦苇,半城塔影”之称的张掖黑河湿地,让每个人感受到了自然久违的亲切和幽美。
张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突出的农耕文化特色。大佛寺就位于张掖市的西南角,创
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据导游介绍,因大佛寺有寺大、庙大、佛大,故俗称为大佛寺。当日,河西行的成员,都被大佛寺的悠久历史和保存完整的经卷深深吸引,更被大佛殿内泥塑卧佛的宏伟壮观所折服。据了解,大佛寺现存建筑、彩塑、壁画、砖雕及名重文物,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政府投巨资打造新张掖
从2000年起,张掖市加大了对黑河流域湿地的恢复和保护力度。2004年,甘肃省政府在这里批准了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张掖市在2005年组织开展了湿地资源普查。2006年,国家林业局批复在这里开始实施总投资额达698万元的“甘肃黑河湿地流域湿地保护建设工程”。2008年7月,张掖市开始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开始恢复316万亩湿地的生态功能,在合理划分缓冲区、实验区和核心功能区的基础上,打造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悉,张掖市去年投资13586.14万元,开工建设新城区。新城区的建设,将有效带动张掖市建设、生态保护、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以此打造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生态张掖;打造集佛教文化、西域文化、汉唐文化于一体的人文张掖;打造集湿地特色、丹霞地貌、草原风光、红色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张掖,提高张掖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力。
【地理资源】
塞外江南金张掖
素有“塞外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的甘肃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境内千峰叠翠,万壑汇集,秀丽的青山碧水,映衬着一片海拨1410—2230米的冲击扇形盆地。在面积42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河襟带、状如城郭、经纬四级、绾毂八方,颇具“腾蛟起凤,虎踞龙盘”之势。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一望平畴、沃土千里、风景如画、物产丰富。
张掖境内湖泊遍布,有各类湿地21万公顷。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张掖的甘州古城里的水湖池塘面积还占到全城的1/3,城里城外苇溪连片、碧草连天、山光湖色、流泉淙淙,是得天独厚的“水韵之城”。
张掖现有湿地面积315.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2%。其中:黑河干流流经的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有湿地面积50.13万亩,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湿地植物45科124属195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黑鹳等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等18种,国家“三有”鸟类60余种。
张掖黑河湿地是河西走廊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黑河流域中、上游21万公顷的水源涵养湿地,是黑河径流产生和维系的重要生态要素,黑河37亿多立方米的径流量,决定着13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内500多万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