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城”变成生态“绿城”
admin
2009-12-02
来源:
网
素有江西“西大门”之称的萍乡,经过多年的治理和绿化建设,改变过去因发展煤炭业等资源型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由百年“煤城”一跃变成生态“绿城”。11月30日,记者从该市园林局获得好消息,过去给人以灰
素有江西“西大门”之称的萍乡,经过多年的治理和绿化建设,改变过去因发展煤炭业等资源型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由百年“煤城”一跃变成生态“绿城”。11月30日,记者从该市园林局获得好消息,过去给人以灰尘、烟尘深刻印象的萍乡,如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主要绿化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百年“煤城”艰难而又成功地走上了生态“绿城”可持续之路,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
“煤城”变绿也有条件
曾参与该市生态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有关人士分析说,百年煤城过去在发展煤炭业等资源型经济的漫长过程中,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座“灰城”。
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该市城区周围群山环绕,山林葱翠,萍水河蜿蜒纵贯全城,具有依山面水的良好自然环境和较为丰富的绿色景观资源。该市森林覆盖率较高,地表水径流量为26.46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储量为4亿立方米。这些都是建设生态城市有利的基础条件。
萍乡市的历任领导都清楚地认识到,应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市,更好地协调萍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精心编制远景规划
该市园林局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说,2005年时,根据该市的现状条件、城市性质和结构布局,结合区内现有的自然山水特征,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优越条件,扩展园林绿地规模,突出山水植物景观特色,丰富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城市景观。该市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绿地系统,从而形成中心城区绿轴延伸,园林生辉,外围防护绿地环绕,中心绿地扩大,绿色走廊相贯,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水贯全城,创造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山水绿城”风貌。
该市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后,中期目标是2010年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远期围绕将萍乡市建设成为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特色显著、“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根据萍乡市城市用地发展条件及特点,该市规划从市域、城区两个层次,构架城市的绿地系统。在市域绿地系统总体格局层次上,规划以山、水、田、城的自然特征为基础,构筑“市域生态环廊”,建立“一纵三横”的生态廊道,构成萍乡市域景观生态格局。
在城区绿地系统总体格局的层次上,根据对该市中心城山水结构、城市肌理、绿地建设历程、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和“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构想的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确定为:以秋收起义广场与鹅湖公园、硖石公园、横板公园、架子岭公园为多核心,以萍水河绿色景观廊道为绿轴,以城市外围山林绿地为生态绿地圈,以四片楔形绿地为城市生态、防护绿地板块,以沪瑞高速、浙赣铁路等17条干道绿廊为网架,组成“一圈四楔,三河两湖,三园二片,四核十七轴”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百年“煤城”华丽转身
参加实施城市生态艰苦创建的该市建设、园林、林业和环保部门的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早在1956年,《萍乡县城初步规划报告》出台,建筑工程局、房产管理局以及市政、环卫、规划设计等部门先后建立,城市建设开始步入正轨。到1982年,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一城多镇型公共城市已经形成。
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秋收起义广场、世纪广场和一大批高层建筑建成,萍乡城市面貌和品位迅速改变,短短10多年就建设城区6.8平方公里,在萍水河以北建起了一片新城。安源新区的崛起,让萍乡城与安源镇连成了一片。
2005年以后,萍乡城市的发展进入高潮阶段,道路建设快速发展,广场公园精品迭出,园林绿化成效明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管理得到强化,公用事业蓬勃发展。
城市转型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有利于民的重大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给备受环境污染困扰的萍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极有特点的是,位居该市城区中心的凤凰街还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全街以栽种藤本植物为主,进行屋顶绿化,绿化近万平方米。
为从根本上改变老工矿城市的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萍乡在去年初启动了“四城同创”工程,即2008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9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2010年争创国家卫生城市,2011年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坚持以创建带动发展、用发展促进创建,推动萍乡这座老工矿城市向现代化、生态型城市转变。
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一场超常规的城市建设攻坚战在萍城打响,仅2007年,建设项目就多达140项。经过一系列建设改造,萍乡城变得更美、更靓了,城市品位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6.6万亩,占任务的195.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8平方米。全市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出境水质保持三类水标准;已荣获“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先进设区市”称号,环境生态指数名列全省第二。同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主要绿化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记者手记
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萍乡市历任领导班子以创建生态城市为长远目标,以创建省园林城市为起点,制定宏伟目标,不畏艰辛创造了恍若神话的“绿色家园”。
该市的生态城市建设艰难而又富有创新和特色:在规划上,突破了常规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提出了城市门户绿地景观布局的概念,即根据萍乡市中心城城市结构与形态,规划布局了四个城市门户绿地景观区。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和地域特色,利用和挖掘城市文化,因地制宜,从萍乡宏观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城区周围群山环绕,山林葱翠,萍水河蜿蜒纵贯全城的自然特征,塑造主城外围绿色生态空间,构成萍乡市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点、线、面、环、楔组合,网络与片状绿地相互关联的城市绿地系统和格局。
让记者为之惊叹的是,百年“煤城”变成生态“绿城”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令人目睹的变化是巨大的,而其生态“绿城”可持续之路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
“煤城”变绿也有条件
曾参与该市生态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有关人士分析说,百年煤城过去在发展煤炭业等资源型经济的漫长过程中,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座“灰城”。
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该市城区周围群山环绕,山林葱翠,萍水河蜿蜒纵贯全城,具有依山面水的良好自然环境和较为丰富的绿色景观资源。该市森林覆盖率较高,地表水径流量为26.46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储量为4亿立方米。这些都是建设生态城市有利的基础条件。
萍乡市的历任领导都清楚地认识到,应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市,更好地协调萍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精心编制远景规划
该市园林局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说,2005年时,根据该市的现状条件、城市性质和结构布局,结合区内现有的自然山水特征,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优越条件,扩展园林绿地规模,突出山水植物景观特色,丰富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城市景观。该市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绿地系统,从而形成中心城区绿轴延伸,园林生辉,外围防护绿地环绕,中心绿地扩大,绿色走廊相贯,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水贯全城,创造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山水绿城”风貌。
该市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后,中期目标是2010年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远期围绕将萍乡市建设成为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特色显著、“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根据萍乡市城市用地发展条件及特点,该市规划从市域、城区两个层次,构架城市的绿地系统。在市域绿地系统总体格局层次上,规划以山、水、田、城的自然特征为基础,构筑“市域生态环廊”,建立“一纵三横”的生态廊道,构成萍乡市域景观生态格局。
在城区绿地系统总体格局的层次上,根据对该市中心城山水结构、城市肌理、绿地建设历程、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和“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构想的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确定为:以秋收起义广场与鹅湖公园、硖石公园、横板公园、架子岭公园为多核心,以萍水河绿色景观廊道为绿轴,以城市外围山林绿地为生态绿地圈,以四片楔形绿地为城市生态、防护绿地板块,以沪瑞高速、浙赣铁路等17条干道绿廊为网架,组成“一圈四楔,三河两湖,三园二片,四核十七轴”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百年“煤城”华丽转身
参加实施城市生态艰苦创建的该市建设、园林、林业和环保部门的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早在1956年,《萍乡县城初步规划报告》出台,建筑工程局、房产管理局以及市政、环卫、规划设计等部门先后建立,城市建设开始步入正轨。到1982年,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一城多镇型公共城市已经形成。
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秋收起义广场、世纪广场和一大批高层建筑建成,萍乡城市面貌和品位迅速改变,短短10多年就建设城区6.8平方公里,在萍水河以北建起了一片新城。安源新区的崛起,让萍乡城与安源镇连成了一片。
2005年以后,萍乡城市的发展进入高潮阶段,道路建设快速发展,广场公园精品迭出,园林绿化成效明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管理得到强化,公用事业蓬勃发展。
城市转型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有利于民的重大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给备受环境污染困扰的萍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极有特点的是,位居该市城区中心的凤凰街还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全街以栽种藤本植物为主,进行屋顶绿化,绿化近万平方米。
为从根本上改变老工矿城市的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萍乡在去年初启动了“四城同创”工程,即2008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9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2010年争创国家卫生城市,2011年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坚持以创建带动发展、用发展促进创建,推动萍乡这座老工矿城市向现代化、生态型城市转变。
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一场超常规的城市建设攻坚战在萍城打响,仅2007年,建设项目就多达140项。经过一系列建设改造,萍乡城变得更美、更靓了,城市品位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6.6万亩,占任务的195.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8平方米。全市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出境水质保持三类水标准;已荣获“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先进设区市”称号,环境生态指数名列全省第二。同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主要绿化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记者手记
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萍乡市历任领导班子以创建生态城市为长远目标,以创建省园林城市为起点,制定宏伟目标,不畏艰辛创造了恍若神话的“绿色家园”。
该市的生态城市建设艰难而又富有创新和特色:在规划上,突破了常规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提出了城市门户绿地景观布局的概念,即根据萍乡市中心城城市结构与形态,规划布局了四个城市门户绿地景观区。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和地域特色,利用和挖掘城市文化,因地制宜,从萍乡宏观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城区周围群山环绕,山林葱翠,萍水河蜿蜒纵贯全城的自然特征,塑造主城外围绿色生态空间,构成萍乡市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点、线、面、环、楔组合,网络与片状绿地相互关联的城市绿地系统和格局。
让记者为之惊叹的是,百年“煤城”变成生态“绿城”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令人目睹的变化是巨大的,而其生态“绿城”可持续之路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