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辽源加快城市转型 建设山水林城

admin 2009-12-30 来源: 网
辽源——东辽河畔一颗璀璨明珠,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辽源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有近百年历史,是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一座东北小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因轻工业发达而被誉为“东北小上海”。辽源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丰厚,是全国闻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琵琶之乡、棉袜之乡、二人转之乡、剪纸之乡、农民画之乡。
  辽源——东辽河畔一颗璀璨明珠,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辽源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有近百年历史,是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一座东北小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因轻工业发达而被誉为“东北小上海”。辽源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丰厚,是全国闻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琵琶之乡、棉袜之乡、二人转之乡、剪纸之乡、农民画之乡。
  辽源是国家首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近年来,辽源市委、市政府把推进经济转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主线,重新明确产业定位和城市发展定位,提出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一起抓。独有的转型政策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发展思路更加深入人心,定位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袜业纺织6个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定位,成功摆脱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新的工业发展格局。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转型取得显着成效。
  城市规划理念和设计水平显着提升。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辽源重新审视发展定位,坚持“两个转型”一起抓,经济转型为城市转型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城市转型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并且城市规划率先转型,确立了打造吉林省东南部重要工业城市、长春卫星城、山水园林城的发展定位。城市建设的全过程着重体现了显山露水、依山傍水、顺山顺水的自然原生态格局和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辽源与北京泛华集团、英国PA公司合作,高起点、大手笔,按照50年不落后的目标,编制城市“5+1”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修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取得积极进展,城区“三环四纵六横”主道路网框架基本确立,城区4条河流、5座山、6个水库的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的方向目标更加明确,形成了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规划体系。严格执行了规划审批例会制度,理顺了规划管理体制,规划管理和规划监察力度得到强化,有效地推进了城市建设法制化进程。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效显着。辽源市委、市政府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大事摆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兑现对老百姓的承诺。在已进行了3年棚改的基础上,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2009年,辽源棚改规模、力度不减,结合惠民实事行动计划,改造7个棚户区地块,完成了棚户区改造拆迁9699户、48.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回迁住宅66万平方米;完成4个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小区建设;廉租住房建设按计划得到全面落实,开展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状况普查,建立低保家庭住房档案,积极争取资金为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发放了住房租赁补贴。通过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廉租住房建设,百姓居住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辽源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加大了谋划、投入和实施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采取BT等模式,静态投入资金15亿元,组织实施了辽源市有史以来城市建设规模最大、投资额度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共新建拓宽、大修改造道路56条,总面积132万平方米;完成了甲三公铁立交桥和半截河桥建设工程,拓宽改造了两处铁路平交道口;新增绿地面积16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了向阳山森林公园、龙山公园等4座公园及3个小型休闲广场;改造敷设水、电、气、热、通信等各种管线200余公里;新增路灯700基,增设交通信号系统15处、交通电子监控系统20处,新划交通标识线12万平方米;东辽河城区段2.8公里综合治理一期防洪工程完工;全民健身中心即将对社会开放;医疗废弃物处理工程和人民大街人防一期工程竣工;辽伊高速通车,辽西铁路竣工,营梅、吉草高速工程过半,集双、辽西高速和辽长铁路进入编制可研阶段;辽源机场正式列入国家计划;高速公路客运站主体封闭;农村公路完成450公里。
  经过改造,主城区断头路及城市几大出口基本打通,“三环四纵六横”路网框架初步拉开。城区街路宽阔畅通,交通附属设施水平空前提高,道路完好率由45%提高到95%,人均道路面积提高到32.6%。给排水设施不断优化,供水区域扩大,供水质量得到提升。供热方式根本性转变,全面实现水水交换,供热能力达到1200万平方米。各类通讯管线按规划统一入地埋设,实现了资源共享,随意破路现象得到彻底遏止。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辽源市连续两年开展了“两化工程、三项整治”活动,即“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环境卫生整治、市容市貌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实施“两化工程”,着力打造生态园林、景观靓丽城市。结合气候特点,突出北方特色,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加大了城区绿化力度。两年内完成城区植树133.1万株,新建和改造绿地142块,新增绿地面积466.01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均达到30%%以上。先后对城区19条次干巷路、1300余栋“黑楼道”和40个居民小区实施了亮化,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提升了社区安全度。全市城区楼体亮化单位已达60余家,形成了以主要街路亮化为框架,以道路两侧建筑物亮化为重点,以广场亮化为点缀,以广告亮化为烘托的城市夜色景观。实施“三项整治”,着力打造规范有序、环境整洁、安全顺畅城市。加大了环卫设施投入,提高了机械化、专业化作业水平。建筑施工场地实行标准化围挡,有效解决了运料车带泥上路的问题。主要街路全天候保洁实现扩面,城区卫生状况大为改观,城乡接合部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规范整治了各种影响市容的线杆、管线及障碍设施,依法查处私搭乱建行为,对市区各种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严格户外广告设置标准,对城区内墙体广告、灯箱及门头牌进行了清理规范。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流动摊点、探头市场和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充分运用宣传教育、严格管理、综合整治等手段,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整顿,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今日的辽源,城区街路宽阔畅通,城区规模快速扩张外延,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大为改观,绿化美化亮化效果显现,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集聚、吸纳生产要素能力明显增强,百姓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显山露水、依山傍水、顺山顺水的生态园林城市已初具规模。原吉林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韩长赋多次到辽源检查调研,对辽源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在今年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辽源综合增长竞争力列全国294个地级市第5位,吉林省第1位。2009年7月,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在辽源市召开,辽源城市转型的经验得到国家各部委领导的肯定。被全国城市品牌大会授予“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