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最上海”地标,大气归来

admin 2010-02-24 来源: 网
2009年2月20日,外滩滨水区开始了新一轮改造,并有望于今年3月底完工。世博会召开之前,外滩将以全新面貌亮相。地面道路将由双向11车道压缩为双向4车道,新建的地下快速通道将大大分流地面交通。地面之上,外滩边将出现滨水区和四大市民广场。

  

“最上海”地标,大气归来(图)

  有一个眺望黄浦江的好地方,大多数人绝对想不到。

  ——中山东一路13号、海关大楼顶部,海关钟楼。

  一级级登上狭窄的旋转楼梯,来到放着五口大钟、离地约70米高的扩音层,从正对着黄浦江的窗口朝外看,外滩和对岸的陆家嘴,尽收眼底。

  “从这里看出去,似乎每一天,黄浦江两岸都会有点不一样。”海关钟楼的“第四代护钟人”魏云寺说。从1993年起,魏师傅便负责看护“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海关大钟,几乎天天都要到这个能看到“无敌江景”的地方报到,也就此见证了近20年来外滩——这一“最上海”地标的变化。

  2009年2月20日,外滩滨水区开始了新一轮改造,并有望于今年3月底完工。世博会召开之前,外滩将以全新面貌亮相。地面道路将由双向11车道压缩为双向4车道,新建的地下快速通道将大大分流地面交通。地面之上,外滩边将出现滨水区和四大市民广场。

  虎年伊始,望着脚下初露端倪的新外滩,魏师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大气。

  黄浦公园:典雅生态绿肺

  初春的阳光洒满浦江。波光映衬下的浦江两岸,多了些许旖旎与灵动。

  海关大楼恰好处于外滩滨水区域传统“黄金段”的中间位置,晴天,钟楼上的视野无比开阔,高楼簇拥的黄浦江,宛如一条碧玉锦带。当钟声在耳边响起,时光似乎都定格了。魏师傅的“导游”,便从外滩的起点黄浦公园开始,那里绿树点点,从高处看格外精巧。“小时候经常去玩,我记得门票是5分钱。”魏师傅说,52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家就在黄浦区。在魏师傅记忆里,黄浦公园虽小,却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68年,在上海还有租界的年代,那里曾公然挂出“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解放后,黄浦公园才真正属于普通民众。

  “现在上海公园多了,黄浦公园也不稀奇了,但在上海人心中,对黄浦公园还是有一份特别的情感的,这次改造后再开放,一定要去坐一坐。”魏师傅说。

  现场实探

  在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经过外白渡桥,进入尚在施工装扮中的外滩滨水区改造现场,提前感受江景、绿化和老建筑相映成趣的美丽外滩。

  走进黄浦公园,春色扑面而来,常绿树与灌木成阴,加上近几天天气较暖的缘故,“浦江潮”青铜人物塑像前的圆形花坛中,红、黄、白三色花朵已经盛开,组出了缤纷的图案。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高56米的人民英雄纪念塔已修缮一新,蓝天白云下,伴着黄浦江的涛声,格外伟岸。

  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拆除了围墙以及部分建筑的黄浦公园,将是一片全开放式的公共绿地。原先的公园肌理、植被系统、水景等基本被保留了下来,在此基础上,工程人员对道路铺装、小品设施以及部分灌木绿化进行了局部改造。整个黄浦公园广场将与马路对面的外滩源公园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外滩生态公园,成为上海市中心重要的生态绿肺之一。

  千米长堤:拓宽观景平台

  从钟楼上俯瞰,自北京东路至新开河全长1000多米的防汛墙,修葺一新,如一条蛟龙蜿蜒。

  “你看,中山东一路的车道变少了、变窄了,而沿江的观光平台和空间更宽广了。”魏师傅说。跟许多老上海人一样,魏师傅记忆中,“情人墙”是挥之不去的一景:因空间局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情侣们只能“站”在外滩防汛墙边谈情说爱。《纽约时报》曾报道:“沿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千米长堤,集中了一万对上海情侣……这是我所见到的世界上最壮观的情人墙。”

  魏师傅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外滩改造中,防汛墙向江面外移了若干米,建成了“空厢长廊”,厢顶平台可供人游览休憩。即便这样,空间仍然不够,常常人满为患。“相比之下,新外滩大气多了。”魏师傅说,他还有一个期望,外滩这样的大型工程,能在最后收尾阶段有更多的人性化考虑,比如多一点遮阳和供人休憩的场所,走累了,可以坐下来,喝杯茶,看江景。

  现场实探

  踏上高6.9米的防汛箱体平台,江风微拂,两岸新老建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景致如画。

  这是观赏陆家嘴城市景观以及外滩风貌景观的最佳区域。同行的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防汛箱体平台除了在宽度上进行了拓展,具体细节上也进行了改造,比如,选用的主要材料与外滩历史建筑进行呼应,以灰色系石材为主。同时,还对栏杆进行了局部改造,尽量选择通透的栏杆,不阻挡游客观赏浦江对岸的景观。而防汛墙为整个外滩筑起了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已达到“千年一遇”的防汛标准。

  从黄浦公园广场一路向南漫步,连续的滨水步道串联起不同的空间,可以通过阶梯或坡道随意到达,其中有广场,有休闲场所,还有阶梯式的绿化景观,丰富了层次观景空间,也缓解了人们在防汛空箱附近所产生的压抑感。

  不过,还未最后完工的防汛箱体平台上,未见大量绿化,阳光很是耀眼。夏天怎么办?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平台受到结构承重等因素的影响,将以灌木种植以及移动式绿化为主,同时,将在平台周边合理布置座椅以及遮阳等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在观赏外滩景观的同时进行休憩活动。

  四大广场:特色公共空间

  “看,陈毅像,那里新建了一个广场,新年跨年倒计时活动,就是在那举行的。当晚,我就在海关钟楼里值班。”魏师傅告诉记者。

  那一晚,设于陈毅广场的整个舞台置身于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背景中,灯光、烟火与黄浦江上流动的彩船交相辉映。临近零点时,歌唱家魏松就站在海关大钟外的临时平台上,演唱了《今夜无人入睡》。最后,浦江对岸灯火全部熄灭,深蓝色的天空中,升起了象征美好祈愿的孔明灯,东方明珠化身为新年倒计时器,中间的球体上显示了最后倒计时的秒数——“5、4、3、2、1,世博年到啦!”欢呼声中,全上海伴随着海关大钟的钟声跨入新的一年。

  “那天说实话我很紧张,之前对大钟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保万无一失。”魏师傅说,“不过,那一晚的外滩真的美极了,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但愿,这样的美丽能够一年一年持续下去……”

  现场实探

  步入陈毅广场,吸引眼球的是一堵鲜花做成的花墙,黄色和紫色的鲜花,勾勒出“EXPO”四个英文字母和世博会标志的图案。这个广场以陈毅雕像作为中心景观,保留了原来陈毅雕像北侧的香樟林,而休闲观景空间则相比过去扩大了一倍。

  往南,福州路口增设的,是总面积为4900平方米的外滩金融广场,这里将立起“金融牛”雕塑,信息屏还将即时播放股票、外汇等金融信息,这里也将是中外游客观赏外滩历史建筑和市民举办节庆活动的最佳地点;延安路广场处,则是以有100多年历史的气象信号台为中心的广场,这里结合整个外滩历史建筑群,成为展示外滩历史变迁及地域文化的特色空间。

  黄浦公园广场、陈毅广场、金融广场、气象信号台广场,好比四颗耀眼的明珠,相连相通,成为外滩滨水区的四大亮点。而这些广场所倚的防汛墙内部,高2.5米、宽14.4米的空箱,被巧妙设计为停车库和供游人驻足购物或品茗小憩的商店、休息场所等。广场周边还布置了绿化带,悬铃木、银杏、香樟、美女樱、丰花月季等争奇斗艳。今年3月底工程完成后,外滩滨水区整个绿化面积将达到2.3万平方米,公共活动空间增加40%。

  专家点评

  新外滩,不再人“挤”人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奚文沁

  外滩滨水区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改造之前的外滩滨水区,主要是在1990年初对防汛墙外移和交通综合改造后形成的,空间比较局促。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外滩的日均人流量平时约为10万—20万人次,双休日为30万人次,“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游客多达百万人次,靠黄浦江岸的防汛墙平台上挤得满满当当,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

  显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滩已日益难以满足游客和广大市民公共活动的要求。此次利用外滩地下通道工程建设契机,进行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改造方案充分征求了各方意见,也考虑了国情市情,目标是提升地区形象和环境品质,最大限度地体现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上海最经典的滨水景观区域。

  除此之外,这次改造,还体现了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原有的场所特征。在整个外滩滨水区,历史保护建筑是整个区域的“主角”,滨水区应该作为历史建筑的“配角”出现,与历史保护建筑一起形成和谐共生的姿态,因此,在滨水区的景观塑造应当体现谦逊、简洁的性格,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

  二是体现城市时代特征。外滩滨水区以简洁、大气、整体的空间形态来展示整个上海的特征,同时在设施设计、小品设计、照明设计等方面采用最新的设计概念以及材料设备,突出展现了上海作为时尚之都的形象。

  三是缝合城市与黄浦江的联系。原来滨水区与腹地被川流不息的城市干道所割裂。通过外滩地下通道建设,地面道路得以缩减,为释放地面公共空间、改善外滩环境创造了条件。

  四是提供多种活动体验的场所。原有的滨水区主要供游客和市民观赏外滩历史建筑、黄浦江及对岸陆家嘴景观,活动方式以漫步为主,比较单一。这次改造,在主要人流交汇处和重要观景点设置了四个广场,提供重大活动、节日庆典、人流集散等功能,同时,适当扩大防汛空箱顶平台,增设中间高度的平台广场和几处舒缓的坡道,满足游客观景、漫步、休憩等多种活动体验需求。

  五是根据游客需求和空间特点,设置合理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公厕、餐饮、服务等,主要满足游客和市民来外滩休闲游览时的需求,原有设施分散、零乱、品质不高的状况得以改变。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满足公共活动和尽量在视线上不遮挡优秀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此次改造对绿化规模、布局、形式予以了充分考虑,适当设置了广场树阵,增加行道树,在绿地种植中增加乔木和灌木,在防汛空箱顶部平台设置一些移动式的绿化设施,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地区实际绿量,以改善生态环境,并为游人提供遮阳空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