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建新城 打造新人居
秭归归州一街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西陵峡两岸,是中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是闻名遐迩的“脐橙之乡”,同时也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全县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38.51万人。三峡工程的兴建,秭归动态移民达10万人,需动迁一座县城、6座乡集镇。秭归县城所在地由归州迁至三峡工程坝上1公里处的茅坪剪刀峪。1992年12月26日新县城奠基动工,1998年9月28日率先在三峡库区13个搬迁县市中完成整体搬迁,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
秭归县城新址位于长江南岸,紧邻三峡大坝和附坝,东距宜昌市48公里,西距古城归州37公里。按照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大纲和城市总体规划,秭归新县城以搬迁复建、适度发展总的原则为指导进行规划建设,打造新的环境,展示新的形象,建设三峡库区一流的明星县城。
在城市建设中,秭归县委、县政府及城建人坚持“服务大三峡,建设新秭归”的指导思想,贯彻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要求、环境高质量的方针,把握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提高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品位,创造“净、亮、绿、美”构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逐步凸现“园林城市、旅游城市、港口城市”的新格局。目前,新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建筑布局合理,风格别致,环境优美,市民安居乐业,开创美好生活,一座崭新的现代化花园式旅游城崛起于三峡之滨,大坝之上。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视察秭归新县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县城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卫生县城、湖北省优秀旅游县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2001年夺得湖北省第二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2002年获湖北省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5年获“全国卫生县城”、湖北省第三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2006年获首批国家园林县城。2008年获湖北省第四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秭归县委、县政府在新城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方略,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探索出一条独特新颖的路子。
加强规划管理,发挥龙头作用。新县城总体规划由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后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修编,九次评审、九易其稿,新城规划日臻完善、科学合理。县城规划编制坚持高起点和超前性,确立了三峡特色、移民风格、屈原文化、高峡平湖、坝上明珠的城市形象。2009年县城用地规模685公倾,人口6.76万人。2005年完成了县城总规修编,确定近期(2010年)用地规模7.9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10.9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城区由中心片区、九里工业区、银杏沱港口区和金缸城片区四个片区构成。建设部第四批试点小区——桔苑小区,规划综合运用建筑学、行为心理学、城市社会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的基本规律和人居的关系,延续城市文明。单体建筑与传统相结合,独特新颖、匠心独运地运用古民居的白墙、青瓦、坡屋顶、马头墙等建筑符号。楚文化一条街仿归州古城而建,古朴庄重典雅,尽显楚文化风韵。秭归县境内淹没的屈原祠、江渎庙等24处文物全部搬迁至县城凤凰山。
加大建设投入,提升功能水平。新县城基础设施移民计划投资3.51亿元,累计完成动态投资4.16亿元。建成城市道路52条54.6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75平方米。城区现有3座自来水厂,供水能力达3.7万吨/日,供水管网125.58公里,用水普及率100%。建成雨污分流制排水管网50公里。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垃圾120吨的垃圾填埋厂被国家纳入三峡库区环保示范项目,于2003年底投入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为95%、98.2%。县城医疗、卫生、教育、广播电视、邮电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县城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7.5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23平方米。城区完成建房投资16.5亿元,建成房屋面积18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住宅建筑面积36.72平方米。
强化管理手段,确保有序运行。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规定,实行规划、建设、管理“八统一”,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重点把住选址定点关、规划设计方案审批权关、放线验线和规划验收等“三关”,坚持报建窗口制、审批限时制、集中规范收费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等“四制”。为塑造城市形象,城区全面实行“四禁止”,即禁止乱贴广告、乱挂招牌;禁止建围墙,不建单门独院,全城构筑一个视野开阔的开放空间;禁止空中“蜘蛛网”,管线全部地埋;禁止生活燃煤锅炉,消灭黑烟囱,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严格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推行物业管理,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花园式单位和文明小区。
在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按照县城、中心镇、集镇、中心村“一点四级”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要求的方针,依据每一个中心镇、集镇、中心村各自的风格、特点、地理环境等进行个性规划和建设,已形成“移民搬迁型、结构调整型、灾后重建型、脱贫致富型”等四种类型的村镇建设的良好发展势头。已建成的城镇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风格各异,其中归州镇以其“乡土味、文化型、生态镇”的个性魅力成为秭归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新亮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心镇。郭家坝和沙镇溪镇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库区以外的集镇建设步伐同步加快,功能日趋完善。村庄建设迈上新台阶,涌现出蕴涵屈乡风情的茅坪镇银杏沱村、建东村,归州镇贾家店村、盐关村,郭家坝镇郭家坝村,梅家河郑家岭村,九畹溪镇周坪村、九畹溪村、槐树坪村等一批新型村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5-10年,秭归县城乡建设将抢抓后三峡发展机遇,加快拓展县城骨架,不断完善城市设施,努力把县城打造成沿江港口城、山水园林城、生态文明城、文化旅游城和宜居宜业城。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着力集镇和村庄环境整治,优化美化中心集镇,努力提升二级集镇,改造整合一般集镇,努力构建规划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新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