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深圳上班耗时46分钟 市民大呼“被平均”

admin 2010-06-09 来源: 网
近日,一份《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在各大媒体和网络流传,这份报告对内地50座城市上班花费的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52分钟“荣登榜首”,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而深圳的上班耗时则以46分钟“跻身前四”。众多深圳市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的上班时间远远超过了报告中所统计出来的46分钟。在这一统计数据面前,网民再次连呼“被平均”。


7日傍晚6时正,下班高峰期,罗湖区东门中路上车龙绵延。


  近日,一份《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在各大媒体和网络流传,这份报告对内地50座城市上班花费的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52分钟“荣登榜首”,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而深圳的上班耗时则以46分钟“跻身前四”。众多深圳市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的上班时间远远超过了报告中所统计出来的46分钟。在这一统计数据面前,网民再次连呼“被平均”。  
 
  网民:我们又“被平均”了

  报告刚一发布,便在深圳的市民中以及各大论坛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看来我又被平均了,我每天上班路上至少花两个小时……”网友“迦南美地”说。

  市民肖小姐家住布吉慢城小区,距离罗湖区爱国路一带的上班地点约有13公里路程,每天自己开车上班。“路上不塞车的话半个小时就可以到了”,肖小姐说,“不幸的是,早上上班就几乎没有不塞车的时候,耗费一个小时很正常。”

  “我住布吉,在上海宾馆附近上班。”市民阮先生说,这段在地图上大约是16公里左右的路程,他每天要花去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46分钟?不可能,从来就没有试过这么短的时间。”家住龙华的郑小姐则抱怨说,每天上班至少花一个半小时坐车,如果换乘地铁的话,可以快20分钟左右,“但这样一来车费就要12元一天了,吃不消啊。”

  记者调查:关内外交通瓶颈拖慢上班时间

  还有好事的网友充当了一回“专家”,代为“分析”报告调查结果是如何“出炉”的。网友“uru”分析,“在深圳大多数上班一族基本都在工厂上班,他们吃住在宿舍或工厂周边,上班基本步行10到20分钟足矣;另一部分上班群体则是老板,他们不用打卡,可以避开高峰期,并且一般都有车,上班基本三四十分钟足矣。”

  “而这46分钟的平均数呢,就是小白领们的功劳了。他们买不起关内的房,甚至也舍不得花钱租关内的房,上班时,步行数十分钟穿出城中村,再花数十分钟等上那唯一的一趟公交车,再在关口堵上数十分钟,花两个小时到公司就算不错啦!”

  网友的分析得到了统计数据的支撑。据市交警局统计,由于梅林关进出关道路汇集了梅观高速路、民治大道、梅龙路、五和大道等多条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目前梅观路进关单向的高峰时段的标准车流量为每小时7096辆,已严重饱和;而平均每天从梅林关进关的公交车辆运输客流为23.67万人次,其中上班早高峰期的7:30到9:30之间达到了7.10万人次,占全天客流量的30%。

  据了解,目前跨梅林关的公交线路共有48条,每天上班时段的7:40到8:45的公交车流量为442辆/小时,折算为标准车流量则高达每小时1106辆。

  居住在关外、上班在关内,这就是大部分普通上班族的生活。上班平均耗时46分钟的统计数据对于他们来说,不能不说是太保守了。

  上班路上如何快起来?

  即便上班耗时真的“仅为”46分钟,也的确不算快。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网民、官方和专家有不同的答案。

  1.民间版:换房、错峰

  “换房吧。自己买的房子出租,然后在工作单位附近租房住。”网友“kly”说。

  市民金先生则提出了“主动错峰”的办法。“每天提前到6时半就出门坐公交车,40分钟就可以到办公室;否则稍微迟一点,耗上1个半小时也不稀奇。”但这个“没办法的办法”,却必须以牺牲足够的睡眠时间为代价。

  2.官方版:搞好建设

  新上任的市长许勤日前曾就深圳交通问题答记者问,他提出,深圳机动车近年来年均增长率达到16%,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数量,导致交通压力极大。未来市政府将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交通拥堵的难题,一方面是在硬件上,比如地铁建设、打通97条断头路等等;软件方面,许勤透露目前深圳已经计划利用新技术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为市民和交管部门提供更多的路面信息,以更好疏导交通。

  3.专家版:改善规划

  “其实目前深圳交通的困境还不仅仅在于车多路少,还在于市民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的综合规划不够合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总设计师范钟铭表示,“例如很多人工作在特区内,但生活在关外,这样就产生了很多本来不该有的出行需求。”范钟铭认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改善就业区和生活区的规划。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