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区还要继续北拓 九州是拓展核心
admin
2010-07-20
来源:
网
兰州城北新区拓区区域位于兰州城北新区北部,与城关中心区毗连,兰州城市规划北快速路从规划区穿越,向东沿国道109可达皋兰、白银;向南通过佛慈大街、s406号路与盐场、城关中心区直接联系。
19日记者获悉,因开发用地受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兰北新区将继续北拓。
兰州城北新区拓区区域位于兰州城北新区北部,与城关中心区毗连,兰州城市规划北快速路从规划区穿越,向东沿国道109可达皋兰、白银;向南通过佛慈大街、s406号路与盐场、城关中心区直接联系。
7月17日,记者获悉,由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兰州城北新区拓区规划方案中,提出一轴四廊七组团的规划结构,旨在充分利用荒山解决兰州中心城区用地狭小、实施用地扩张和“抽疏”战略;落实兰州市“兰白经济区”和“兰北新区”等城市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了未来城北新区的城市发展轴。
*北拓原因 兰州人均建设用地不足80平米
产业布局 “一心三带多区”
根据总体目标,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集聚构筑“一心三带多区”的产业布局。
一心:以兰州九州开发区为核心。
三带:一是沿北滨河路发展金融、商务办公、商贸、会展为特色的现代服务带;二是依托徐家山森林公园、五一山森林公园、九州生态园、白塔山公园、九州台、皋兰文庙、四库全书等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着重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健体、文化旅游和绿色生态农业的绿色产业带;三是依托交通干道、打造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轻型加工业和科研教育等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带。
多区:指即庙滩子商务住宅区、盐场总部经济会展区、青白石生态观光区、九州行政商务区、生态休闲区、食品工业区、生物医药区、物流配送区、服装加工区、创意文化产业区和生态人居科教区等多个特色产业区。
*规划结构 “一轴四廊七组团”
兰州市建成区面积为130km2,人均建设用地不足80m2,建设密度为1113人/km2。城市建设长期以来沿黄河呈带状组团式发展,主要建设活动集中在城关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区建设强度已超出其合理负荷,出现了交通拥挤、污染加剧、环境恶化、城市绿化率低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一是受地形条件的限制,用地空间的约束,城市的空间拓展有限,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各产业对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受供求关系的制约,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城市用地空间变化较大,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二是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几家大型重污染企业的存在和特殊的地形所导致的冬季大气逆温层的影响,使得兰州市冬季的大气污染尤为严重,人居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三是交通问题,带状狭长城市造成兰州市东西交通流量过大,交通阻塞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间。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兰州特殊的地形条件、“重工业优先”的城市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紧密相关。
■城北新区范围:西起深沟,北、东以北绕城高速公路及城关区区界为界,南至黄河,共占地153.13平方公里,约合22.97万亩。其中:城关区124.05平方公里(18.61万亩);安宁区11.17平方公里(1.68万亩);皋兰县17.91平方公里(2.68万亩)。
■扩区范围:西以深沟为界,北、东以北绕城高速公路及城区区界为界,南以兰渝铁路货运线为界,共占地95.61平方公里(14.34万亩)其中:安宁区11.17平方公里(1.68万亩);皋兰县17.91平方公里(2.68万亩);城关区66.53平方公里(9.98万亩)
■功能定位:依托兰白经济圈和兰北新区的战略实施,开发建设成为兰州城市新型综合功能区、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先行区、城市北拓战略的先行区、城关区“抽疏”战略的接受区;以50%以上的绿化用地和人均40平方米的绿地,为兰州城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做出贡献。功能结构:建成以生物医药高新技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职业教育、生态居住等集中布局的综合功能区。促进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的生态文化转型,将开发区建成生态环境亮点地区。
■规划结构:概括为“一轴四廊七组团”。一轴:即一条城市发展轴;依托横贯东西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将新区四个组团串联在一起,形成了未来城北新区的城市发展轴;
■四廊:即四条生态分隔带;本次荒山利用规划充分考虑新区的生态建设,试图打造生态城市,田园城市的美好愿景,突出兰州山水城市特色,规划在个功能组团之间留足充分的生态修复空间,形成了四条绿色生态廊道,以提升城北新区乃至整个兰州市的环境品质。
■七组团:即七大功能组团;兰州九州经济开发区、九州文化创意生态休闲组团、盐场组团及本次荒山利用形成的四个新的功能组团,形成城北新区的六大功能组团。
■功能分区:本次规划拟对兰州城北新区分成九州行政商务区、盐场总部经济会展区、庙滩子商务居住区、九州文化创意生态休闲区、九州生物医药产业区、九州生态人居科教区、食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生态居住区、生态观光景观区等十大功能片区。
本次拓区区域位于兰州市兰州城北新区北部,与城关中心区毗连,兰州城市规划北快速路从规划区穿越,向东沿国道109可达皋兰、白银;向南通过佛慈大街、s406号路与盐场、城关中心区直接联系,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且与城关区联系便捷,可依托城关的现有资源发展。规划区与白塔山公园、徐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州台公园、五一山省级森林公园、凤凰台省级森林公园、九州生态园等毗邻,生态基础良好。规划区地势明显高于兰州市区,可俯瞰黄河、安宁新区及七里河城区,具有优越的观景条件。
*挖山填沟 可利用土地面积近8平方公里
兰州城北新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西北部、九州台和五一山之间、罗锅沟沟谷内,是盐场组团的组成部分,是近年来兰州市拓展城市用地新的发展空间,该区东与109#国道(包兰公路)隔山相邻,北可与皋兰、景泰两县以及白银市相接,与兰州市中心区隔黄河相望,仅有15分钟车程,交通便利。该区1987年经市政府审批建设破土动工,1988年由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盐场组团的一部分。2006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现隶属于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区内现总人口约3.1万人,其中包括流动人口0.35万人。
在原有的“两山夹一沟”的地形条件下,经过组织者和建设者多年的辛勤努力,挖山填沟,削坡筑台,开发区可利用土地面积已经将近8平方公里,是黄土高原侵蚀沟壑区建设的伟大奇迹。该区1988年定名为罗锅沟经济开发区,后来改名为兰州城北新区,是市政府直接审批管辖的三个开发区之一,是2003年以来国家治理整顿土地(园区)中保留的不占耕地利用荒山荒沟的开发区,发展方向是使之成为新型的经济开发区,引进大批新型无污染的工业加工项目,并开发一部分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缓解市区中心区的人口压力。
目前,该区随着推山筑台面积的不断增大,不少产业项目都被吸引入驻,主要有(蒙牛)九州乳业生产线、康师傅方便面及饮料生产线等一批新型加工工业,并且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大片用地用于房地产的开发与建设。
*荒山利用 规划共分三期实施
本次荒山利用规划共分为三期来实施:一期造地区:造地范围约15平方公里,可造地面积为8.41平方公里(约1.25万亩),其中:安宁区3.79平方公里(约5700亩);皋兰县4.62平方公里(约6800亩);二期造地区:造地范围约27平方公里,可造地面积为17.59平方公里(约2.64万亩);造地范围包括:白野沟组团、三条岭组团及小沟组团。三期造地区:造地范围约53.61平方公里,可造地面积为34平方公里(约5.11万亩)。
发展目标,通过10年的建设发展到2020年,城北新区人口从现有的16万人达到3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0家,国民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税收30亿元,实现宜居新区、生态新区、产业新区、畅通新区的目标,使之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机制体制创新的先行区、移山造地的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示范区。
*城北新区 定位兰州新型经济开发区
2008年9月,修编后的《兰州市兰州城北新区分区规划》,对规划区功能定位为:经过5—10年的努力,将九州地区建设成为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兼有居住、休闲、疗养和娱乐等一系列设施相配套的经济发展、生活安逸、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开发区。规划区空间布局结构概括为:“一心、两轴、四片、一带”。“一心”即建成以东出口西片区小广场为中心的商业、金融及行政中心;“两轴”即东西主轴(连接东西平台的九州东西出口道路)、南北主轴(贯穿南北的九州大道);“四片”即南部和北部工业片区,是集工业企业、仓储加工为一体的两大工业片区;中部集居住、商业、金融、行政、休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成为规划区的综合性片区,东南部集中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一带”即依托“两山、一川、两平台”特殊的地形,以山体绿化为背景,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各功能区绿化为支撑点,形成点、线、面、体结合的绿化系统,建设罗锅沟绿色生态廊道,绿地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依据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兰州市兰州城北新区分区规划》,整个地区沿罗锅沟走向发展,距市区中心5公里。规划总面积7.78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8927亩(其中已开发建设用地面积5555亩,九州生态园占地1000亩,奔马绿化用地1000亩,尚未完成的市政道路绿化用地676亩,待开发荒山696亩)。可建设用地资源已经严重制约兰州城北新区的发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是开发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兰州城北新区拓区区域位于兰州城北新区北部,与城关中心区毗连,兰州城市规划北快速路从规划区穿越,向东沿国道109可达皋兰、白银;向南通过佛慈大街、s406号路与盐场、城关中心区直接联系。
7月17日,记者获悉,由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兰州城北新区拓区规划方案中,提出一轴四廊七组团的规划结构,旨在充分利用荒山解决兰州中心城区用地狭小、实施用地扩张和“抽疏”战略;落实兰州市“兰白经济区”和“兰北新区”等城市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了未来城北新区的城市发展轴。
*北拓原因 兰州人均建设用地不足80平米
产业布局 “一心三带多区”
根据总体目标,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集聚构筑“一心三带多区”的产业布局。
一心:以兰州九州开发区为核心。
三带:一是沿北滨河路发展金融、商务办公、商贸、会展为特色的现代服务带;二是依托徐家山森林公园、五一山森林公园、九州生态园、白塔山公园、九州台、皋兰文庙、四库全书等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着重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健体、文化旅游和绿色生态农业的绿色产业带;三是依托交通干道、打造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轻型加工业和科研教育等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带。
多区:指即庙滩子商务住宅区、盐场总部经济会展区、青白石生态观光区、九州行政商务区、生态休闲区、食品工业区、生物医药区、物流配送区、服装加工区、创意文化产业区和生态人居科教区等多个特色产业区。
*规划结构 “一轴四廊七组团”
兰州市建成区面积为130km2,人均建设用地不足80m2,建设密度为1113人/km2。城市建设长期以来沿黄河呈带状组团式发展,主要建设活动集中在城关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区建设强度已超出其合理负荷,出现了交通拥挤、污染加剧、环境恶化、城市绿化率低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一是受地形条件的限制,用地空间的约束,城市的空间拓展有限,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各产业对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受供求关系的制约,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城市用地空间变化较大,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二是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几家大型重污染企业的存在和特殊的地形所导致的冬季大气逆温层的影响,使得兰州市冬季的大气污染尤为严重,人居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三是交通问题,带状狭长城市造成兰州市东西交通流量过大,交通阻塞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间。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兰州特殊的地形条件、“重工业优先”的城市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紧密相关。
■城北新区范围:西起深沟,北、东以北绕城高速公路及城关区区界为界,南至黄河,共占地153.13平方公里,约合22.97万亩。其中:城关区124.05平方公里(18.61万亩);安宁区11.17平方公里(1.68万亩);皋兰县17.91平方公里(2.68万亩)。
■扩区范围:西以深沟为界,北、东以北绕城高速公路及城区区界为界,南以兰渝铁路货运线为界,共占地95.61平方公里(14.34万亩)其中:安宁区11.17平方公里(1.68万亩);皋兰县17.91平方公里(2.68万亩);城关区66.53平方公里(9.98万亩)
■功能定位:依托兰白经济圈和兰北新区的战略实施,开发建设成为兰州城市新型综合功能区、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先行区、城市北拓战略的先行区、城关区“抽疏”战略的接受区;以50%以上的绿化用地和人均40平方米的绿地,为兰州城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做出贡献。功能结构:建成以生物医药高新技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职业教育、生态居住等集中布局的综合功能区。促进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的生态文化转型,将开发区建成生态环境亮点地区。
■规划结构:概括为“一轴四廊七组团”。一轴:即一条城市发展轴;依托横贯东西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将新区四个组团串联在一起,形成了未来城北新区的城市发展轴;
■四廊:即四条生态分隔带;本次荒山利用规划充分考虑新区的生态建设,试图打造生态城市,田园城市的美好愿景,突出兰州山水城市特色,规划在个功能组团之间留足充分的生态修复空间,形成了四条绿色生态廊道,以提升城北新区乃至整个兰州市的环境品质。
■七组团:即七大功能组团;兰州九州经济开发区、九州文化创意生态休闲组团、盐场组团及本次荒山利用形成的四个新的功能组团,形成城北新区的六大功能组团。
■功能分区:本次规划拟对兰州城北新区分成九州行政商务区、盐场总部经济会展区、庙滩子商务居住区、九州文化创意生态休闲区、九州生物医药产业区、九州生态人居科教区、食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生态居住区、生态观光景观区等十大功能片区。
本次拓区区域位于兰州市兰州城北新区北部,与城关中心区毗连,兰州城市规划北快速路从规划区穿越,向东沿国道109可达皋兰、白银;向南通过佛慈大街、s406号路与盐场、城关中心区直接联系,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且与城关区联系便捷,可依托城关的现有资源发展。规划区与白塔山公园、徐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州台公园、五一山省级森林公园、凤凰台省级森林公园、九州生态园等毗邻,生态基础良好。规划区地势明显高于兰州市区,可俯瞰黄河、安宁新区及七里河城区,具有优越的观景条件。
*挖山填沟 可利用土地面积近8平方公里
兰州城北新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西北部、九州台和五一山之间、罗锅沟沟谷内,是盐场组团的组成部分,是近年来兰州市拓展城市用地新的发展空间,该区东与109#国道(包兰公路)隔山相邻,北可与皋兰、景泰两县以及白银市相接,与兰州市中心区隔黄河相望,仅有15分钟车程,交通便利。该区1987年经市政府审批建设破土动工,1988年由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盐场组团的一部分。2006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现隶属于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区内现总人口约3.1万人,其中包括流动人口0.35万人。
在原有的“两山夹一沟”的地形条件下,经过组织者和建设者多年的辛勤努力,挖山填沟,削坡筑台,开发区可利用土地面积已经将近8平方公里,是黄土高原侵蚀沟壑区建设的伟大奇迹。该区1988年定名为罗锅沟经济开发区,后来改名为兰州城北新区,是市政府直接审批管辖的三个开发区之一,是2003年以来国家治理整顿土地(园区)中保留的不占耕地利用荒山荒沟的开发区,发展方向是使之成为新型的经济开发区,引进大批新型无污染的工业加工项目,并开发一部分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缓解市区中心区的人口压力。
目前,该区随着推山筑台面积的不断增大,不少产业项目都被吸引入驻,主要有(蒙牛)九州乳业生产线、康师傅方便面及饮料生产线等一批新型加工工业,并且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大片用地用于房地产的开发与建设。
*荒山利用 规划共分三期实施
本次荒山利用规划共分为三期来实施:一期造地区:造地范围约15平方公里,可造地面积为8.41平方公里(约1.25万亩),其中:安宁区3.79平方公里(约5700亩);皋兰县4.62平方公里(约6800亩);二期造地区:造地范围约27平方公里,可造地面积为17.59平方公里(约2.64万亩);造地范围包括:白野沟组团、三条岭组团及小沟组团。三期造地区:造地范围约53.61平方公里,可造地面积为34平方公里(约5.11万亩)。
发展目标,通过10年的建设发展到2020年,城北新区人口从现有的16万人达到3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0家,国民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税收30亿元,实现宜居新区、生态新区、产业新区、畅通新区的目标,使之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机制体制创新的先行区、移山造地的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示范区。
*城北新区 定位兰州新型经济开发区
2008年9月,修编后的《兰州市兰州城北新区分区规划》,对规划区功能定位为:经过5—10年的努力,将九州地区建设成为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兼有居住、休闲、疗养和娱乐等一系列设施相配套的经济发展、生活安逸、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开发区。规划区空间布局结构概括为:“一心、两轴、四片、一带”。“一心”即建成以东出口西片区小广场为中心的商业、金融及行政中心;“两轴”即东西主轴(连接东西平台的九州东西出口道路)、南北主轴(贯穿南北的九州大道);“四片”即南部和北部工业片区,是集工业企业、仓储加工为一体的两大工业片区;中部集居住、商业、金融、行政、休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成为规划区的综合性片区,东南部集中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一带”即依托“两山、一川、两平台”特殊的地形,以山体绿化为背景,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各功能区绿化为支撑点,形成点、线、面、体结合的绿化系统,建设罗锅沟绿色生态廊道,绿地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依据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兰州市兰州城北新区分区规划》,整个地区沿罗锅沟走向发展,距市区中心5公里。规划总面积7.78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8927亩(其中已开发建设用地面积5555亩,九州生态园占地1000亩,奔马绿化用地1000亩,尚未完成的市政道路绿化用地676亩,待开发荒山696亩)。可建设用地资源已经严重制约兰州城北新区的发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是开发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