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冲刺
admin
2010-07-26
来源:
网
唐尧故地、战国名城、秦汉重镇、北朝霸府、盛唐北都、明廷九边、晋商故里……无论哪个历史时期,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都堪称“历史文化名城”。“名都自古并州”!宋代词人沈唐已将太原理所当然地视为千古名都。“国家园林城市”等许多荣誉称号均为一个部委授予,唯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国务院授予,规格更高,分量更重。
唐尧故地、战国名城、秦汉重镇、北朝霸府、盛唐北都、明廷九边、晋商故里……无论哪个历史时期,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都堪称“历史文化名城”。“名都自古并州”!宋代词人沈唐已将太原理所当然地视为千古名都。“国家园林城市”等许多荣誉称号均为一个部委授予,唯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国务院授予,规格更高,分量更重。
遗憾的是,太原这座“千古名都”一再错过机会,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失之交臂。但近年来,醒悟过来的太原人奋起直追,以强有力的举措,加大了对历史古迹、历史街区的保护力度,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标准看齐。
今日起,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组成的专家组将对太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面评估。这是对近年来太原创建工作的总检阅,也是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大考!
家 底
这是一座让我们倍感自豪的城市,许多影响华夏文化历史文化走向的大事件在这里发生。
她的建城史长达2500余年。公元前497年,晋国卿赵简子在太原盆地北部,版筑城垣,创建了晋阳城。赵韩魏三家分晋,成为春秋走向战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标志性事件。赵国都城晋阳是华夏民族最早形成的7个中心城市之一。
她是著名的军事重镇。秦始皇始置太原郡,郡治晋阳。汉高祖为了防御匈奴南侵,改太原郡为韩国,都晋阳,成为北陲军事重镇。北朝时,晋阳以其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先后成为北魏之 “霸府”,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建立了强大的唐王朝。从太原走出来的武则天女主天下,颠覆了男权一统天下的传统。
她饱经沧桑,令人叹惋不已。宋太宗赵光义克晋阳,灭北汉,火焚古城,历经1500年的晋阳城夷为废墟。宋初,潘美在唐明镇兴建周长10里之太原城,此为今日太原之雏形。明洪武年间,晋王开府太原,太原遂成环周24里的雄伟古城,名满天下,史称 “锦绣太原”。明清时期,太原府为山西省巡抚治所,晋商勃兴,辐辏天下,太原成为我国北方“汇通天下”的重要商埠。
经过2500多年的深厚积淀,太原成了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2500多年的深厚积淀,浸染着太原每一寸土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难老泉的水、明太原县城的砖瓦、西山的红叶、崇善寺的香火,都因为这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而充满灵性,诉说着太原2500余年的风雨沧桑。
太原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有晋祠、龙山石窟、晋阳古城遗址、窦大夫祠、天龙山石窟、王家峰北齐墓群、狐突庙、净因寺、清徐文庙、不二寺、明秀寺、多福寺、永祚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文物单位29处。已公布历史建筑58项232处。其种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庙等。此外,我市还仍保留着一批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
2009年省政府公布了南华门、东三道巷、明太原县城、太原矿机宿舍、太原重型机械厂苏联专家楼5处历史文化街区。各街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了明清、民国和解放初工业建设时期太原的历史发展脉络。
同年,市政府公布了文庙——文瀛湖、督军府——钟楼街、城西水系、迎泽大街、小东门街5处历史文化风貌区。
市内分布着悠久传承的古村镇。其中包括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晋祠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店头村及王郭村、峰岭底村等众多各具特色的古村镇。大量保存完好、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反映了太原不同时期的乡村风貌、社会生活和文化景观,为研究太原古代军事、经济等功能体系提供了重要物证。
光耀千秋的历史名人、数量众多的古树名木、禀赋传统的老地名、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雄厚基石!
觉 醒
太原,古代中华民族融合的独特载体,传统文化多层积淀的青山沃土,中原北门控扼四方的军事重镇,近代中国的“先锋省府”,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有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有理由为太原而自豪。
然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量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遗存,更是考量我们对这座城市、对历史文化的态度——当经济发展与名城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选择短期的经济效益,还是一座城市数千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遗存?一座城市积淀下丰富的文化遗存需要数百数千年,而毁掉或许只需要短短的一瞬间。
与大同、平遥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太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硬件条件不是最好。太原历史上曾多次遭遇浩劫,许多历史文化遗址毁于一旦。其中最大的一次,当属宋太宗赵光义火焚晋阳城,1500余年的古城化为一片废墟。解放以来,太原被定位为重化工城市,一大批工业项目陆续兴建,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整座城市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在几十年的开发过程中,一条条老街巷、一座座古建筑岌岌可危,有些甚至成为一个个名不符实的老地名。在经济与历史文化的碰撞中,经济建设挤压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煤海、钢城等一个个新的光环掩盖了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芒。更让人痛惜的是,保存下来的成规模的历史文化片区相对较少,这成为太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硬伤”。
近年来,太原觉醒了,太原人民觉醒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上到市委、市政府,下到普通市民的共识。
“十一五”期间,“特色文化名城”建设成为我市三大城市建设目标之一;“改造一个旧城、打造一个新城、开发一个古城”的“三城联动”战略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战略,其中“老城开发”和“旧城改造”就是要保护老城和旧城内传统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太原固有的历史文脉。为了保护历史文脉,我市明确规定,老城内禁止大规模房地产开发。
1991年,太原市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提 速
近年来,我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步伐明显加快。
2007年9月,我市召开特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会;2008年,我市启动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生出任组长;我市制定了申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意见;2009年底,市政府颁布了《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2010年,《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明太原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等一大批法规相继出台。这些法规和规划涵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点、线、面,形成了名城保护立体的、完备的体系。在这个规划体系中,府城即明清太原城、明太原县城等历史城区,城内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成为保护重点。
2009年底,我市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全面负责全市名城保护重大事项的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市规划局专设名城处,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市规划、文物、建设等部门建立文物保护审核机制,建立项目方案审查联审会议制度,加大保护力度。至此,我市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健全的组织体系。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安排24亿元保护、维修专项经费,完成了蒙山大佛、拱极门城墙遗址、国民师范纪念馆、唱经楼等修复工程;完成了晋祠景区综合整治、青龙古镇一期改造、中华傅山园建设等工程;启动了窦大夫祠景区、双塔景区建设,钟鼓楼地区改造,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设等工作,建设了太原晋商博物馆、太原博物馆,开展了北齐徐显秀壁画馆、三畛古村农耕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279处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建档、挂牌保护。第一批232处历史建筑全部建档、挂牌保护。
不遗余力的保护,强有力的措施,让太原的历史韵味浓郁了起来。现在的太原,随处可以感受到一座2500余年古城的魅力。现在的太原,已完全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部硬件和软件要求。
让我们共同期待,太原,这座悠久的历史名城,早日摘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桂冠,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遗憾的是,太原这座“千古名都”一再错过机会,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失之交臂。但近年来,醒悟过来的太原人奋起直追,以强有力的举措,加大了对历史古迹、历史街区的保护力度,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标准看齐。
今日起,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组成的专家组将对太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面评估。这是对近年来太原创建工作的总检阅,也是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大考!
家 底
这是一座让我们倍感自豪的城市,许多影响华夏文化历史文化走向的大事件在这里发生。
她的建城史长达2500余年。公元前497年,晋国卿赵简子在太原盆地北部,版筑城垣,创建了晋阳城。赵韩魏三家分晋,成为春秋走向战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标志性事件。赵国都城晋阳是华夏民族最早形成的7个中心城市之一。
她是著名的军事重镇。秦始皇始置太原郡,郡治晋阳。汉高祖为了防御匈奴南侵,改太原郡为韩国,都晋阳,成为北陲军事重镇。北朝时,晋阳以其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先后成为北魏之 “霸府”,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建立了强大的唐王朝。从太原走出来的武则天女主天下,颠覆了男权一统天下的传统。
她饱经沧桑,令人叹惋不已。宋太宗赵光义克晋阳,灭北汉,火焚古城,历经1500年的晋阳城夷为废墟。宋初,潘美在唐明镇兴建周长10里之太原城,此为今日太原之雏形。明洪武年间,晋王开府太原,太原遂成环周24里的雄伟古城,名满天下,史称 “锦绣太原”。明清时期,太原府为山西省巡抚治所,晋商勃兴,辐辏天下,太原成为我国北方“汇通天下”的重要商埠。
经过2500多年的深厚积淀,太原成了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2500多年的深厚积淀,浸染着太原每一寸土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难老泉的水、明太原县城的砖瓦、西山的红叶、崇善寺的香火,都因为这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而充满灵性,诉说着太原2500余年的风雨沧桑。
太原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有晋祠、龙山石窟、晋阳古城遗址、窦大夫祠、天龙山石窟、王家峰北齐墓群、狐突庙、净因寺、清徐文庙、不二寺、明秀寺、多福寺、永祚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文物单位29处。已公布历史建筑58项232处。其种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庙等。此外,我市还仍保留着一批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
2009年省政府公布了南华门、东三道巷、明太原县城、太原矿机宿舍、太原重型机械厂苏联专家楼5处历史文化街区。各街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了明清、民国和解放初工业建设时期太原的历史发展脉络。
同年,市政府公布了文庙——文瀛湖、督军府——钟楼街、城西水系、迎泽大街、小东门街5处历史文化风貌区。
市内分布着悠久传承的古村镇。其中包括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晋祠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店头村及王郭村、峰岭底村等众多各具特色的古村镇。大量保存完好、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反映了太原不同时期的乡村风貌、社会生活和文化景观,为研究太原古代军事、经济等功能体系提供了重要物证。
光耀千秋的历史名人、数量众多的古树名木、禀赋传统的老地名、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雄厚基石!
觉 醒
太原,古代中华民族融合的独特载体,传统文化多层积淀的青山沃土,中原北门控扼四方的军事重镇,近代中国的“先锋省府”,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有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有理由为太原而自豪。
然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量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遗存,更是考量我们对这座城市、对历史文化的态度——当经济发展与名城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选择短期的经济效益,还是一座城市数千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遗存?一座城市积淀下丰富的文化遗存需要数百数千年,而毁掉或许只需要短短的一瞬间。
与大同、平遥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太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硬件条件不是最好。太原历史上曾多次遭遇浩劫,许多历史文化遗址毁于一旦。其中最大的一次,当属宋太宗赵光义火焚晋阳城,1500余年的古城化为一片废墟。解放以来,太原被定位为重化工城市,一大批工业项目陆续兴建,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整座城市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在几十年的开发过程中,一条条老街巷、一座座古建筑岌岌可危,有些甚至成为一个个名不符实的老地名。在经济与历史文化的碰撞中,经济建设挤压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煤海、钢城等一个个新的光环掩盖了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芒。更让人痛惜的是,保存下来的成规模的历史文化片区相对较少,这成为太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硬伤”。
近年来,太原觉醒了,太原人民觉醒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上到市委、市政府,下到普通市民的共识。
“十一五”期间,“特色文化名城”建设成为我市三大城市建设目标之一;“改造一个旧城、打造一个新城、开发一个古城”的“三城联动”战略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战略,其中“老城开发”和“旧城改造”就是要保护老城和旧城内传统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太原固有的历史文脉。为了保护历史文脉,我市明确规定,老城内禁止大规模房地产开发。
1991年,太原市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提 速
近年来,我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步伐明显加快。
2007年9月,我市召开特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会;2008年,我市启动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生出任组长;我市制定了申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意见;2009年底,市政府颁布了《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2010年,《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明太原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等一大批法规相继出台。这些法规和规划涵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点、线、面,形成了名城保护立体的、完备的体系。在这个规划体系中,府城即明清太原城、明太原县城等历史城区,城内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成为保护重点。
2009年底,我市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全面负责全市名城保护重大事项的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市规划局专设名城处,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市规划、文物、建设等部门建立文物保护审核机制,建立项目方案审查联审会议制度,加大保护力度。至此,我市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健全的组织体系。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安排24亿元保护、维修专项经费,完成了蒙山大佛、拱极门城墙遗址、国民师范纪念馆、唱经楼等修复工程;完成了晋祠景区综合整治、青龙古镇一期改造、中华傅山园建设等工程;启动了窦大夫祠景区、双塔景区建设,钟鼓楼地区改造,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设等工作,建设了太原晋商博物馆、太原博物馆,开展了北齐徐显秀壁画馆、三畛古村农耕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279处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建档、挂牌保护。第一批232处历史建筑全部建档、挂牌保护。
不遗余力的保护,强有力的措施,让太原的历史韵味浓郁了起来。现在的太原,随处可以感受到一座2500余年古城的魅力。现在的太原,已完全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部硬件和软件要求。
让我们共同期待,太原,这座悠久的历史名城,早日摘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桂冠,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