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建最严城市遗产保护制度 64条道路永不拓宽

admin 2010-08-11 来源: 网
记者从10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市着手对64条中心道路进行原汁原味的整体规划保护,承诺“永不拓宽”,并将通过住房保障体制的完善,进一步平衡居民生活改善与历史建筑保护。
  记者从10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着手对64条中心道路进行原汁原味的整体规划保护,承诺“永不拓宽”,并将通过住房保障体制的完善,进一步平衡居民生活改善与历史建筑保护。

  64条道路永不拓宽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上海市先后四批公布了市优秀历史建筑共632处,2138幢,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它们与中心城区1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着上海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城市与建筑风貌。包括郊区及浦东新区已有的32个历史文化名镇与全市范围内144条风貌保护道路也已登上保护名单。目前,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已由政府规章上升为地方法规,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保障。

  “144条风貌保护道路中,有64条道路进行原汁原味的整体规划保护,也就是说这些道路将永不拓宽。”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总工程师俞斯佳介绍道,这64条道路红线永不拓宽,且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要保持历史原貌,行道树等道路空间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保护。

  建立最严保护制度

  上海对于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视,已经不仅仅就保护谈保护。“市民往往觉得本市轨道交通线路有时弯弯曲曲,其实不少都是为了绕开历史建筑。”俞斯佳表示,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已被放到“重中之重”的高度,提出在上海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甚至在地铁选线中因为保护建筑而改变线路,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少有的。

  而如今上海力推的住房保障制度,也将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添砖加瓦。例如曹杨新村,作为解放后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居民区,其布局、小区类型十分独特,其历史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建筑本身价值,十分具有保护意义。但同时小区内居民众多,生活环境相对简陋又是事实,由于该新村挂上了保护建筑的牌子,居民想通过拆迁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基本无望。

  对此,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黄永平表示,今后遇到类似的“棘手”问题,一方面结合修缮保护,提升住在历史建筑里居民的居住环境,重点解决渗漏老化、管线老化、小区环境等基本配套问题。另一方面,本市正在构建的住宅保障体系,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诞生,都将能为保护历史建筑、解决老百姓居住环境提供另一条解决办法。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