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从模范城到低碳城 苏州确立生态城市新坐标

admin 2010-12-01 来源: 网
建设国内领先的水乡园林生态市,是2004年苏州市提出的一个目标。为实施此计划,苏州市已投入资金达600亿元。对于素以“园林甲天下”、“东方威尼斯”着称的城市,这无疑是个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是再造若干个美轮美奂的园林?还是疏浚河道重塑“水天堂”的美誉?答案都不是。苏州市的毅然抉择,来自这样一个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国内领先的水乡园林生态市,是2004年苏州市提出的一个目标。为实施此计划,苏州市已投入资金达600亿元。对于素以“园林甲天下”、“东方威尼斯”着称的城市,这无疑是个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是再造若干个美轮美奂的园林?还是疏浚河道重塑“水天堂”的美誉?

  答案都不是。

  苏州市的毅然抉择,来自这样一个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苏州市制造业总量达到全国第二位,开放型经济总量占全国1/10,以全国0.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的GDP,苏州市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环境资源压力。

  再一次纵身腾跃,必须补缺补短,必须要坚持“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让生态环境不再脆弱,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理念、机制、产业、格局,苏州市一次次完成了蜕变,展开了一场气势恢宏的“绿色跨跃”。

  理念之变

  绿色诉求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先过河,难免先遇坎。地少人多资源匮乏,加上产业结构偏重、能耗总量大,作为我国沿海东部的发达地区,苏州比其他地区更多、更早地面临一系列发展中的两难选择。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各类污染源增多,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

  资源约束、环境恶化“逼问”苏州:是被动防治还是主动防御?是因循守旧还是转变发展思路?是变环境投入为经济增长,还是走消耗资源环境换取经济暂时增长的老路?

  2005年,苏州开始在生态创建上大踏步前进:把建设生态市作为城市发展新坐标,确定了推进循环经济、生态保护建设、加强污染防治、节约利用资源等四大目标指向,同时立体推进蓝天、碧水和净土三大工程,在农业、工业和社会领域实施一批实事项目,进一步培育生态文明。

  200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区三城”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打造“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2010年苏州“两会”上,市长阎立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苏州将建设生态宜居的低碳城市。

  “如果说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河已基本趟过来了。”正如苏州市环保局局长孙则宁所说,经过几年努力,苏州率先在全国建成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4市建成了国家生态市,吴江生态市建设通过了国家验收,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同时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张家港、昆山等地的国家级开发区通过了国家三部委的生态工业示范园验收。

  苏州所辖各地生态创建捷报频传,为苏州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机制之变

  绿色力量放大生态价值

  到过苏州的人,除了游览小桥流水、园林美景,总要去看看工业园区的金鸡湖。“现在,湖里的水比进来的水还要干净。”环保专家如是说。如今的金鸡湖畔几乎换了模样,璀璨灯火中,一个个集金融、信息、商贸、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城市CBD傲然挺立。生态价值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形成一种发展的“绿色力量”。

  “绿色力量”来自拓宽思路,努力构建全防全控的环保体系。决策、管理、引导、投入、参与,苏州实践中推出一系列“绿色机制”。

  强化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统筹考虑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统筹考虑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环境要求,使经济活动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相适应。

  建立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形成覆盖全市的市、县(区)、镇(开发区)、村4级环保监管网络和现代化、信息化的环境监管体系。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引导功能,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多种经济手段,逐步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政策,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企业和全社会降低消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完善环保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

  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落实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环保诚信制度,建立环境质量公告和情况通报制度,扩大公民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产业之变

  绿色财富催促转型升级

  在苏州工业园区里,10平方米工作区、一根光纤、一台计算机,一个人就能创造出每年30万元~50万元的“绿色GDP”。

  经济、生态的提优改造,离不开科技的推动支撑。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环境管制压力会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美国企业竞争力专家迈克尔·波特指出,严格的环境规制并不一定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会通过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以节能减排、提升效益为目标,苏州的产业正沿着一条“绿色路径”进行转型升级。高新科技、循环经济、环保产业三者相结合展现出无穷魅力,成为苏州创造“绿色财富”的“新三驾马车”。

  2010年10月,“苏州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与应用研究”获得六大突破。这个自2006年启动的合作项目不仅推动了化纤、水泥、热电、化工等传统行业的工艺提升,同时也促进了餐厨垃圾无害化利用、废旧轮胎资源化、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等节能环保新型产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不仅是创造绿色物质财富的重要产业,还是有市场、有潜力、有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苏州先后建立了苏州高新区环保产业园等一批环保产业基地,环保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目前苏州全市范围内有环保及相关产业单位253家,环保从业人数超过两万人,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数达到74个。

  格局之变

  绿色布局扩大发展空间

  鱼米水乡是大自然给苏州的馈赠。市区共有两万多条河道、300多个大小湖泊、近3/4太湖,市域42.5%是水面,占江苏省湿地的近70%。农田林网无疑是苏州生态格局的稳定基石。如果失去这些最宝贵的生态资源,苏州的发展何以为继?

  打造一个安全的生态格局,成为全面开拓苏州发展的良性空间的必然选择。

  于是,苏州定出了目标:力争用5~10年时间,打造一个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群,重现天堂美景。把湿地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减缓开发对自然的压力,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优先保护,以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水面和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主体,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空间上,苏州梳理条块,在版图上用“团、带、区、廊”编制出一块块绿色锦绣,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生态保障与环境支撑。“四团三带”生态安全区、“二四连理”生态廊道、6个核心区和12处生态桥共同构建着苏州的生态安全格局。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