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生态“十二五”规划:4大工程铺60万亩绿地
admin
2010-12-13
来源:
网
昆明生态“十二五”规划:4大工程铺60万亩绿地。“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财富。”因此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非洲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昆明的城市环境定位就是要建设成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昆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为了昆明碧水蓝天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财富。”因此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非洲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昆明的城市环境定位就是要建设成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昆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城乡园林绿化、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了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本着还欠账就是聚财富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实现“5+2大于10”
近20年来,昆明在步入现代化潮流的进程中,天空受到污染严重威胁,当工业部门成就了工业昆明的同时,也将滚滚烟尘吹进春城。为此,环保部门一次次发出红色预警:工业污染、尾气污染、煤烟污染、噪音污染,不断破坏大气环境,黯淡了昆明的蔚蓝天空。
2008年元旦,上任伊始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就走访了市环保局。同年2月,一场“蓝天攻坚战”拉开序幕。位于昆明北郊的老昆明机床厂拆除了一台5吨冲天炉和一台2吨冲天炉,并新建一台10吨冲天炉。此前,前两台冲天炉年排放二氧化硫22.27吨,新建的冲天炉通过配套安装除尘脱硫设施,实现减排二氧化硫10余吨。
全面展开的“蓝天攻坚战”,通过将污染企业列入监控“黑名单”;与工业企业签订环保责任状;安排环保专项基金;加大全城禁煤力度,治理和淘汰污染企业;对机动车进行环保标志管理;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终于使纯净蓝天重返昆明。与此同时,全市124台4吨/小时以上锅炉及194座工业窑炉的废气排放口实现污染物排放监控;烟尘控制区面积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2.6%;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日处理能力达到30吨/天。至2009年底,全市共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项目105个,实现总量减排2.2万多吨。
截至今年9月30日,昆明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已达106天、优良率100%,超过去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级天数105天的总数,再破近年来最高纪录。如今昆明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4名、省会城市第2名、西部省会城市第1名,昆明成为内陆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唤醒全民环保意识
不要“36减1归0”
高原明珠滇池遭受严重污染是昆明最大的痛,近30年来滇池水质从III类下降到劣IV类。由于滇池属半封闭型湖泊,自净能力较低,平均每4年滇池水才能置换一次。加之滇池位于昆明城市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因此,整治入滇河道是滇池治理的关键,并且要在唤醒全民环保意识的同时,大力灌输“36减1归0”的理念。因为36条出入湖河道中只要有任何1条河道整治不好,治污工作的所有努力就会归零。
2008年1月,昆明提出“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全新治水观。同年3月27日,昆明实施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综合环境控制目标“河(段)长负责制”。由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从截污导流、河床清淤、生态修复、两岸禁养等方面,对36条出入湖河道及82条支流开展综合整治。
每位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人。2009年11月28日,由本报组织的“市民河长”活动进行了第一次巡河。“市民河长”在巡视了宝象河经开区段后表示,对河道治理、滇池治理的信心增强了。感受颇深的市民李彦辉说:“近一年多以来,‘河长制’使入滇河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每一个在昆明生活的人都是滇池的污染者,保护滇池、拯救滇池需要唤醒全民环保意识。” 对于“河长制”被纳入昆明地方法规,市环保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永军说:“目的就是要让‘河长制’形成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都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
2008年底,35条河道实现全线截污、全线禁养,15条河道水质污染程度显着减轻。截至目前,所涉及的67个滇池治理项目已完成43项。与2007年相比,滇池外海主要超标项目总氮下降29.2%,接近V类水标准。2009年湖体总体水质虽然仍为劣V类,但其中5个月的外海水质已达到V类标准。今年1至6月监测数据显示,冷水河、牧羊河水质已达到II类,洛龙河达到III类。与此同时,整个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作共完成退塘退田4.1万多亩,开展湖滨生态建设4.7万亩,滇池流域林木覆盖率达50.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近40%。
生态“十二五”规划
4大工程铺60万亩绿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国走不通也走不起。必须要在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国家环境保护部长周生贤说。对于昆明来讲,搞好以滇池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行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的环境保护,是昆明市应该且必须履行好的职责。为此,在“十二五”规划中,昆明市确定了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
今后5年,昆明将大力推行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真实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做到市民步行5分钟或500米就能到达一块绿地公园,实现市民享受公共绿地资源的公平性与可达性。“十二五”期间,通过城市生态隔离林带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城镇绿化建设和村庄绿化建设4大工程的重点开展,全市新增绿地面积将达到近60万亩。其中能新增公共绿地5.1万多亩的茶高山公园、滇越铁路主题公园等9大全市性公园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
到2013年,昆明将全面实现“四创两争”目标。2015年提前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滇池外海水质达到IV类标准,草海水质达到V类标准。届时昆明主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要达到90%,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0%,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30以上,显着减少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
“十二五”期间,全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要维持在2007年的水平或略有下降。到2015年,全市将建成40座CNG加气站,80%的出租车和公交车将使用车型燃用洁净的天然气燃料。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财富。”因此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非洲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昆明的城市环境定位就是要建设成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昆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城乡园林绿化、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了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本着还欠账就是聚财富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实现“5+2大于10”
近20年来,昆明在步入现代化潮流的进程中,天空受到污染严重威胁,当工业部门成就了工业昆明的同时,也将滚滚烟尘吹进春城。为此,环保部门一次次发出红色预警:工业污染、尾气污染、煤烟污染、噪音污染,不断破坏大气环境,黯淡了昆明的蔚蓝天空。
2008年元旦,上任伊始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就走访了市环保局。同年2月,一场“蓝天攻坚战”拉开序幕。位于昆明北郊的老昆明机床厂拆除了一台5吨冲天炉和一台2吨冲天炉,并新建一台10吨冲天炉。此前,前两台冲天炉年排放二氧化硫22.27吨,新建的冲天炉通过配套安装除尘脱硫设施,实现减排二氧化硫10余吨。
全面展开的“蓝天攻坚战”,通过将污染企业列入监控“黑名单”;与工业企业签订环保责任状;安排环保专项基金;加大全城禁煤力度,治理和淘汰污染企业;对机动车进行环保标志管理;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终于使纯净蓝天重返昆明。与此同时,全市124台4吨/小时以上锅炉及194座工业窑炉的废气排放口实现污染物排放监控;烟尘控制区面积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2.6%;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日处理能力达到30吨/天。至2009年底,全市共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项目105个,实现总量减排2.2万多吨。
截至今年9月30日,昆明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已达106天、优良率100%,超过去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级天数105天的总数,再破近年来最高纪录。如今昆明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4名、省会城市第2名、西部省会城市第1名,昆明成为内陆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唤醒全民环保意识
不要“36减1归0”
高原明珠滇池遭受严重污染是昆明最大的痛,近30年来滇池水质从III类下降到劣IV类。由于滇池属半封闭型湖泊,自净能力较低,平均每4年滇池水才能置换一次。加之滇池位于昆明城市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因此,整治入滇河道是滇池治理的关键,并且要在唤醒全民环保意识的同时,大力灌输“36减1归0”的理念。因为36条出入湖河道中只要有任何1条河道整治不好,治污工作的所有努力就会归零。
2008年1月,昆明提出“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全新治水观。同年3月27日,昆明实施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综合环境控制目标“河(段)长负责制”。由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从截污导流、河床清淤、生态修复、两岸禁养等方面,对36条出入湖河道及82条支流开展综合整治。
每位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人。2009年11月28日,由本报组织的“市民河长”活动进行了第一次巡河。“市民河长”在巡视了宝象河经开区段后表示,对河道治理、滇池治理的信心增强了。感受颇深的市民李彦辉说:“近一年多以来,‘河长制’使入滇河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每一个在昆明生活的人都是滇池的污染者,保护滇池、拯救滇池需要唤醒全民环保意识。” 对于“河长制”被纳入昆明地方法规,市环保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永军说:“目的就是要让‘河长制’形成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都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
2008年底,35条河道实现全线截污、全线禁养,15条河道水质污染程度显着减轻。截至目前,所涉及的67个滇池治理项目已完成43项。与2007年相比,滇池外海主要超标项目总氮下降29.2%,接近V类水标准。2009年湖体总体水质虽然仍为劣V类,但其中5个月的外海水质已达到V类标准。今年1至6月监测数据显示,冷水河、牧羊河水质已达到II类,洛龙河达到III类。与此同时,整个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作共完成退塘退田4.1万多亩,开展湖滨生态建设4.7万亩,滇池流域林木覆盖率达50.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近40%。
生态“十二五”规划
4大工程铺60万亩绿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国走不通也走不起。必须要在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国家环境保护部长周生贤说。对于昆明来讲,搞好以滇池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行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的环境保护,是昆明市应该且必须履行好的职责。为此,在“十二五”规划中,昆明市确定了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
今后5年,昆明将大力推行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真实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做到市民步行5分钟或500米就能到达一块绿地公园,实现市民享受公共绿地资源的公平性与可达性。“十二五”期间,通过城市生态隔离林带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城镇绿化建设和村庄绿化建设4大工程的重点开展,全市新增绿地面积将达到近60万亩。其中能新增公共绿地5.1万多亩的茶高山公园、滇越铁路主题公园等9大全市性公园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
到2013年,昆明将全面实现“四创两争”目标。2015年提前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滇池外海水质达到IV类标准,草海水质达到V类标准。届时昆明主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要达到90%,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0%,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30以上,显着减少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
“十二五”期间,全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要维持在2007年的水平或略有下降。到2015年,全市将建成40座CNG加气站,80%的出租车和公交车将使用车型燃用洁净的天然气燃料。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