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灾后重建老城区规划出炉:峰迭新区明年亮相
admin
2011-02-12
来源:
网
按照“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舟曲”的总目标,到2012年全面完成舟曲老城灾后重建规划项目。近日,甘肃省建设厅官方网站公布了《省政府关于印发舟曲灾后重建老城区详细规划和舟曲灾后重建峰迭新区详细规划的通知》。 据了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完成《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城镇规划》和《舟曲县峰迭新区详细规划》。舟曲重建采取原址重建和异地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重建区包括三块,即老县城、峰迭新区和兰州秦王川异地安置区,由县城和峰迭新区共同承担居住、教育、商业服务和行政管理职能。
按照“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舟曲”的总目标,到2012年全面完成舟曲老城灾后重建规划项目。近日,甘肃省建设厅官方网站公布了《省政府关于印发舟曲灾后重建老城区详细规划和舟曲灾后重建峰迭新区详细规划的通知》。
据了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完成《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城镇规划》和《舟曲县峰迭新区详细规划》。舟曲重建采取原址重建和异地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重建区包括三块,即老县城、峰迭新区和兰州秦王川异地安置区,由县城和峰迭新区共同承担居住、教育、商业服务和行政管理职能。
老城区规划
围绕白龙江北岸展开
本次详细规划范围包括《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城镇规划》(以下简称城镇规划)中所划定的舟曲老城区所有建设用地,大部分位于白龙江北岸。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白龙江南岸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内人口需逐步搬迁,并严格禁止进行新的建设。
老城区重点发展民俗文化和自然山水旅游业,以及农副产品特色加工业。合理利用兰州新区产业用地,科学论证和选择落地兰州新区的工业项目,将兰州新区产业用地作为舟曲产业发展、提升的延续和重要支撑。到2012年全面完成舟曲老城灾后重建规划项目,恢复老城正常生产生活,完成受灾群众永久性安置住房工程、受损公共设施重建工程、重建规划项目区基础设施工程,完成必需的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险场地建设,建成特大泥石流地质纪念公园。
老城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主要包括安置居住、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商贸服务、少量办公,市政基础设施恢复及白龙江和山洪沟道治理等。对安置居住区,详细规划保持城镇规划安排位置,位于罗家峪与王家山山脚之间的缓坡地带,总用地8.24公顷,可安置1640户。
教育项目基本保持原位置并进行整合,且兼顾东西城区服务半径的需求。医疗卫生项目以县医院用地为主并适当扩大,成为全县医疗中心。社会福利机构重建分散布局,方便居民就近使用。恢复的部分办公项目用地主要布局在城区东部区域。商贸服务重点布局在老城东部受损和重建区域。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纪念公园位于三眼峪沟道沿线,包括纪念广场、同舟园、追思园和地质园,总用地42.84公顷。纪念公园将成为灾后重建重点之一,也是居民进行纪念活动、休闲锻炼的场所。
峰迭新区规划
峰迭新区将于2012年建成
峰迭新区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安置区,在2012年建成。
峰迭新区位于舟曲县城白龙江上游13公里处,与峰迭乡政府所在地一山之隔。新区用地被群山包围,呈月牙形状,东侧濒临白龙江。按照规划,峰迭新区为主要规划安置区,是全县的居住、教育、文化、经济服务中心,兼有部分行政管理和旅游服务功能。到2012年,峰迭新区规划总人口1.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
新区定位
近山、亲水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峰迭新区自然环境优美,是一个全新的城区,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示范。据此确定规划思路为:
安全定城。以白龙江、4条泥石流沟为生态和安全底线,按照安全避让和防护需要,合理选择建设用地,构筑场地和路网布局的基本骨架,确定新区竖向设计标准,制定综合防灾系统。
山、水定城。因地制宜,顺应山形水势,道路和街区形成自由格网形式,在江岸、山体之间建立起通道和视线联系,使居民能够近山、亲水,使人工建设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步行定城。新区面积小、出行距离短,在区内活动非常适宜步行。规划以步行出行为主导,机动车道路系统作为支撑和疏散通道,构建新区交通网络,推进绿色、低碳交通方式。
尺度定城。根据用地和人口规模,以及场地空间感受,应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和空间尺度,与山水环境有机结合,突出灵、秀、美的艺术气质和建设特点。
功能布局
白龙江与泥石流沟构成一江多廊
按照上述理念,规划形成“一江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一干多枝”的商贸服务体系,和“一心一区”的活力功能区。
“一江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由白龙江和4条泥石流沟防护绿带组成。保持白龙江自然弯曲的形态和沿岸滩涂湿地。规划4条垂直山体的泥石流沟道,两侧规划绿带,连接起山、水生态环境,兼作市民日常休闲场所和步行通道。
“一干多枝”的商贸服务体系:由滨江商贸旅游休闲带,和垂直沿江的步行商业小街构成。滨江商贸旅游休闲带兼有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服务的功能。步行商业小街主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商贸服务,为当地居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场所。
“一心一区”的活力功能区:指中央公园及其周边公共建筑群,以及北部由“林草坝—揽秀山公园—坝子村民俗旅游村”组成的休闲旅游区。将峰迭乡和瓜咱坝之间山丘规划为山体公园,命名为“揽秀山”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眺望新区风采的平台。
整个新区按照“家庭—邻里—街坊—社区”四级社会体系,规划“住宅单元—居住组团—社区”三级公共交往空间,和“组团—街坊步行空间—县公园、广场”的连续空间。新区安置受灾人口2195户,安置区选择在用地东部靠近老县城方向。
绿地系统
白龙江右岸打造滨江公园绿带
绿地系统以白龙江、周围环状山体和通向江岸的泥石流沟道为基本骨架,形成“一带、一环、两园、四廊、一心”的绿地结构。新区绿地系统形成三级结构,即县公园、带状公园(兼组团绿地)、宅前绿地。
综合防灾
泥石流防治采用20年一遇标准
峰迭新区白龙江干流段防洪堤按50年一遇设计建设,建设用地周边山洪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泥石流防治采用20年一遇标准。根据国土部门建议,峰迭新区内保留4条山洪及泥石流通道。规划峰迭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规划峰迭新区体育场、中央公园和文博馆广场、峰迭小学体育场为固定避难场所,总面积为4.1万平米,可满足1.5~2.2万人避难要求。
构建慢行专用通道,规划建设步行街、滨河游览道。在道路空间分配上向步行交通倾斜。适当限制机动车运行条件,压缩机动车道宽度。
据了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完成《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城镇规划》和《舟曲县峰迭新区详细规划》。舟曲重建采取原址重建和异地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重建区包括三块,即老县城、峰迭新区和兰州秦王川异地安置区,由县城和峰迭新区共同承担居住、教育、商业服务和行政管理职能。
老城区规划
围绕白龙江北岸展开
本次详细规划范围包括《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城镇规划》(以下简称城镇规划)中所划定的舟曲老城区所有建设用地,大部分位于白龙江北岸。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白龙江南岸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内人口需逐步搬迁,并严格禁止进行新的建设。
老城区重点发展民俗文化和自然山水旅游业,以及农副产品特色加工业。合理利用兰州新区产业用地,科学论证和选择落地兰州新区的工业项目,将兰州新区产业用地作为舟曲产业发展、提升的延续和重要支撑。到2012年全面完成舟曲老城灾后重建规划项目,恢复老城正常生产生活,完成受灾群众永久性安置住房工程、受损公共设施重建工程、重建规划项目区基础设施工程,完成必需的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险场地建设,建成特大泥石流地质纪念公园。
老城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主要包括安置居住、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商贸服务、少量办公,市政基础设施恢复及白龙江和山洪沟道治理等。对安置居住区,详细规划保持城镇规划安排位置,位于罗家峪与王家山山脚之间的缓坡地带,总用地8.24公顷,可安置1640户。
教育项目基本保持原位置并进行整合,且兼顾东西城区服务半径的需求。医疗卫生项目以县医院用地为主并适当扩大,成为全县医疗中心。社会福利机构重建分散布局,方便居民就近使用。恢复的部分办公项目用地主要布局在城区东部区域。商贸服务重点布局在老城东部受损和重建区域。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纪念公园位于三眼峪沟道沿线,包括纪念广场、同舟园、追思园和地质园,总用地42.84公顷。纪念公园将成为灾后重建重点之一,也是居民进行纪念活动、休闲锻炼的场所。
峰迭新区规划
峰迭新区将于2012年建成
峰迭新区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安置区,在2012年建成。
峰迭新区位于舟曲县城白龙江上游13公里处,与峰迭乡政府所在地一山之隔。新区用地被群山包围,呈月牙形状,东侧濒临白龙江。按照规划,峰迭新区为主要规划安置区,是全县的居住、教育、文化、经济服务中心,兼有部分行政管理和旅游服务功能。到2012年,峰迭新区规划总人口1.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
新区定位
近山、亲水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峰迭新区自然环境优美,是一个全新的城区,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示范。据此确定规划思路为:
安全定城。以白龙江、4条泥石流沟为生态和安全底线,按照安全避让和防护需要,合理选择建设用地,构筑场地和路网布局的基本骨架,确定新区竖向设计标准,制定综合防灾系统。
山、水定城。因地制宜,顺应山形水势,道路和街区形成自由格网形式,在江岸、山体之间建立起通道和视线联系,使居民能够近山、亲水,使人工建设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步行定城。新区面积小、出行距离短,在区内活动非常适宜步行。规划以步行出行为主导,机动车道路系统作为支撑和疏散通道,构建新区交通网络,推进绿色、低碳交通方式。
尺度定城。根据用地和人口规模,以及场地空间感受,应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和空间尺度,与山水环境有机结合,突出灵、秀、美的艺术气质和建设特点。
功能布局
白龙江与泥石流沟构成一江多廊
按照上述理念,规划形成“一江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一干多枝”的商贸服务体系,和“一心一区”的活力功能区。
“一江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由白龙江和4条泥石流沟防护绿带组成。保持白龙江自然弯曲的形态和沿岸滩涂湿地。规划4条垂直山体的泥石流沟道,两侧规划绿带,连接起山、水生态环境,兼作市民日常休闲场所和步行通道。
“一干多枝”的商贸服务体系:由滨江商贸旅游休闲带,和垂直沿江的步行商业小街构成。滨江商贸旅游休闲带兼有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服务的功能。步行商业小街主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商贸服务,为当地居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场所。
“一心一区”的活力功能区:指中央公园及其周边公共建筑群,以及北部由“林草坝—揽秀山公园—坝子村民俗旅游村”组成的休闲旅游区。将峰迭乡和瓜咱坝之间山丘规划为山体公园,命名为“揽秀山”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眺望新区风采的平台。
整个新区按照“家庭—邻里—街坊—社区”四级社会体系,规划“住宅单元—居住组团—社区”三级公共交往空间,和“组团—街坊步行空间—县公园、广场”的连续空间。新区安置受灾人口2195户,安置区选择在用地东部靠近老县城方向。
绿地系统
白龙江右岸打造滨江公园绿带
绿地系统以白龙江、周围环状山体和通向江岸的泥石流沟道为基本骨架,形成“一带、一环、两园、四廊、一心”的绿地结构。新区绿地系统形成三级结构,即县公园、带状公园(兼组团绿地)、宅前绿地。
综合防灾
泥石流防治采用20年一遇标准
峰迭新区白龙江干流段防洪堤按50年一遇设计建设,建设用地周边山洪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泥石流防治采用20年一遇标准。根据国土部门建议,峰迭新区内保留4条山洪及泥石流通道。规划峰迭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规划峰迭新区体育场、中央公园和文博馆广场、峰迭小学体育场为固定避难场所,总面积为4.1万平米,可满足1.5~2.2万人避难要求。
构建慢行专用通道,规划建设步行街、滨河游览道。在道路空间分配上向步行交通倾斜。适当限制机动车运行条件,压缩机动车道宽度。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