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掷30余亿建“黄金酒店”的城市化争议
admin
2011-10-11
来源:
网
在“慢生活”开始引起不少都市重视之际,中国新农村的“标杆”华西村却在追求“高速”。 华西村委书记回应炫富质疑: 不介意争议“黄金酒店” 建村50周年庆典引发转型模式争议,“城市化之路”遭遇维稳隐忧,专家认为华西之路无法代表中国新农村建设方向。
▲9月29日,华西村328米高“黄金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内一吨重的金牛。
远眺华西村,最高建筑就是10月8日开业的龙希国际大酒店。
在 “慢生活”开始引起不少都市重视之际,中国新农村的“标杆”华西村却在追求“高速”。经过近4年的24小时不间断施工,投资30余亿元、高328米的华西 村“黄金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以超五星级酒店的面目于8日开业,向建村50周年“献礼”。当天,华西村为期一周的村庆也拉开帷幕,庆典将于15日闭 幕,预计届时将迎来3万宾客。
华西村党委书记、主任、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协恩在 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高楼为超五星级酒店,设有豪华会所、观光平台等,定位为华西旅游新的增长点、华西国际化的新突破口。对于外界质疑该楼内置1吨重 金牛、装修奢华是在“炫富”,吴协恩表示毫不介意,称“就让时间来检验大楼投用带来的效益”。
据酒店总经理戴立明介绍,村庆期间,酒店客房主要用来接待来宾,目前入住率尚未统计;但在投用当天,酒店便已迎来上万游客,预计可在3-5年内实现盈利。此外,吴协恩之前接受采访时说,以后可以考虑引进单位入驻。戴立明昨日表示,由于大楼刚刚投用,暂时未有单位入驻。
对 于华西建高楼,有观点认为这代表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亦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新农村城镇化走入了“盲目建楼”误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 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西村早已不是“村庄”,而是“小城市”,无法代表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至于建摩天大楼本身无可非议,只 是在投资管理上或有比建在华西村更好的选择。
早报记者了解到,华西村本身亦在探寻从实质到身份的“城市化”——今年上半年,已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华西村“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则是建设新市,完成“新市村”向“新市城”的转变。
村庆献礼:掷30余亿建超五星酒店
龙希国际大酒店位于华西中心村的西南角,从外观看,楼体由三个圆柱形结构拼成,呈“三足鼎立”状;三栋楼体中央顶部设有一个直径50米的球体;整个楼身以蓝色玻璃幕墙为主,与原有华西村的特色建筑——红色基调的“塔群”互相映衬。
据大楼工程部经理、副总监朱晓美介绍,大楼始建于2007年8月8日,大楼共74层、328米高,建造时世界排名第15位、全国排名第8位。经过近4年昼夜无休的施工,大楼于8日村庆开幕当天正式揭牌投用,向华西建村50周年“献礼”。
即便时至今日,328米的高度也可以在世界摩天大楼中排进前20名,全国前10名左右,在以经济发达著称的苏锡常地区更是“拔得头筹”。用吴协恩的话来说,在高楼观光,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远眺常州、泰州、扬州。
朱 晓美向早报记者介绍,大楼按超五星级酒店的标准设计,总建筑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一楼有着华中最大的无柱大厅,面积达2600平方米,可提供1600人 宴会;整个酒店可供2000多人居住,4000多人同时用餐,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360度的空中旋转观光餐厅;大楼内设45部日立电梯,速度在10米/秒 以上,世界最快;大楼同时配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监控、消防等设备。
据戴立明介绍,整 个酒店设有826套客房,居全国单体酒店之最;其中总统套房16套、豪华行政套房90套、标间540套、公寓房180套;酒店每12层有个会所,分别以 “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主题,对应地安放了金、银、铜、铁、锡铸造的牛,各重1吨。其中金牛便位于酒店60层的“金会所”,整层会所内墙壁横梁均为 金箔裹制,金碧辉煌,令人瞠目;酒店其他楼层也尽显奢华。
据了解,老书记吴仁宝原将新大楼叫作“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意为“借天增地”;而在酒店落成后,大楼被最终命名为“龙希国际大酒店”,寓意“龙的希望”。
戴立明表示,尽管已经投用,但庆典期间酒店客房主要用来接待来宾,且不会全部开放,目前入住率尚未统计,但8日当天就已迎来了上万游客。
幕后故事:200名“村民”集资参建
“整个大楼投资30多亿元,如果是现在开建,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至少需要50亿元,大楼从开建到落成这段时间里,无形中已经增值了。”吴协恩表示,1吨黄金打造的金牛现在也已比入库时增值了30%。
“凭华西村的实力,这个投资没那么大的负担。”据吴协恩介绍,华西村去年依靠钢铁、电厂、毛纺、化纤、旅游、物流等产业,产值已超450亿元,可利用资金近30亿元;而今年以来的可利用资金已有25亿元。
在对外宣传上,华西一直声称“并没有动用村里的钱”。
吴协恩介绍,在开建之初,大楼预计投资20亿元左右,由200名老华西村民为主体,每人1000万元入股。“这个钱并不是(实打实)掏出来的,而是直接拿在华西集团的股金转为大楼建设资金,现在追加投资了依然是这么操作,由董事会讨论通过一下就行,很方便。”吴协恩表示。
据 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介绍,整个大楼的规划、建设均需通过审批等程序,但与外界酒店不同的是,该大楼土地产权性质仍属于村集体用地,所以少走了招拍挂的 程序。至于参资的村民,大都是华西集团企业的老板或者“头面人物”。但华西村里一份资料显示,老书记吴仁宝的儿孙“拿下的可用资金,占华西总量的 90.7%”。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吴氏家族想让股份制的华西集团推行某个项目,没有办不成的,大楼亦是如此。
不管200名村民集资建高楼是否出于自愿,华西村还是宣布,酒店建成投用之后,826套客房属于200名“股东村民”所有,将参与酒店盈利分红,并拥有优先入住的权利;其他村民可以选择租住的形式,享受“五星级酒店服务”。
不过,建这栋酒店的出发点远非让村民“享受”那么简单。
吴协恩表示,跟大多数传统农村一样,早期华西村的主业也是农业,发展工业也只是为了反哺农业,毫无疑问,传统工业为华西积累了财富,“但从长远来看,依靠传统工业持续发展有难度”。
“根 据长三角的发展经验,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必须利用好身边的优势,华西在旅游上有一定的基础,已经从过去的小打小闹走向了规模化,从国内走向了国 际。”吴协恩介绍,去年华西就已接待了8万名外宾,旅游业毛利超2亿元,“要拉长旅游的产业链,没有好的配套服务,做不大”。
在吴协恩看来,新酒店将是华西旅游业中又一个标志性建筑,将带领华西旅游迈上一个新起点,可以留住更多的游客。而戴立明则认为,酒店可以在3-5年内实现盈利。
华西逻辑:328米是“和中央保持一致”
靠“高个”建筑来刺激旅游,这在华西并不是第一次,其50年的发展史中更是绕不开不断长高的个头。
1961 年,华西建村,33岁的吴仁宝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当年集体资产只有2.5万元,欠债1.5万元,是个穷困落魄的小村庄。1969年开始,吴仁宝开始偷偷组 织村里建起了五金加工厂,到改革开放前夕,已有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布后,吴仁宝决定动员一切资金,大 举发展企业经济,将当时已有的38个企业合并成立了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并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年后,该实体变更为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该村开始 以公司的姿态发展经济。1999年华西集团在深圳上市,成为证券上市第一村,后又成为在国外建厂第一村……目前,该村已拥有12家大公司,集体资产超 160亿元。
随着口袋的日渐丰满,华西的“地标”也开始不断蹿个。1978年,在大家 还住平房的时候,华西村就建起了江阴地区第一座5层高的学校大楼,是当时江阴最高的建筑。1996年,“似楼非楼、似塔非塔”的华西金塔落成,塔分7级 17层,高98米,登高可俯瞰江阴,成为华西最为人所知的地标。
吴协恩认为,建楼是结 合村的发展来看的,1996年老书记投资1亿多建金塔时,并没有这么多资金,也没有这么多游客,当时也是争议一片,但后来事实证明金塔作为地标对华西旅游 的拉动作用。因此,2006年,在筹建新高楼之际,村里本来也有一些反对声,但吴协恩的建议却很快得到了老书记的力挺,该计划随后变得畅通无阻。
“建大楼也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增地’。”吴协恩表示,小华西面积0.96平方公里,可用面积仅800余亩,现大楼就可增加近400亩用地面积,相当于小半个小华西。
300多米的新高楼不仅代表了江阴、无锡乃至苏南的高度,也被认为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不少地方“村官”近年来更是直言华西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但华西村显然有自己的发展逻辑。
“大楼为什么是328米?因为北京最高楼328米,华西村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毫不讳言。
发展之道:从未“走偏”的家族路
在 外界看来,吴仁宝深谙“眼球经济”之道,无论是华西金塔还是如今的高楼。在他的主持下,华西村的“红色路线”十分明显:老华西的民族大团结广场上,毛泽 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的塑像十分起眼;离中心村不远处的“世界公园”山上便是仿造的“万米长城”和“天安门”。最让网友津津乐道的是,他给4 个儿子分别取名协东、协德、协平、协恩,“堪称意味深长”。
但老书记认为,他带着华西村富裕,靠的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尽管很痛恨形式主义,但有时觉得形式还有点用。”吴仁宝觉得,“这形式主义能对付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比较喜欢形式主义。”
吴协恩回忆,父亲对付“上头”很有一套,1969年开始在村里偷偷办小五金厂时,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同志走了之后,立马带着村民转身进工厂。
如今,虽然退居二线,但无论是各种重大事件的决策,还是每天在村里给慕名而来的游客、取经者所作的报告会上,几乎总有老书记的影子。而吴的子孙,更是无所不在。从华西村党史馆内的照片墙上可以看出,吴仁宝一家三代人几乎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对于自己的后人“接任”,吴仁宝相当满意。上月中旬,老书记在总结用人知得失大会上称,吴协恩、吴协东、吴协德三名同志,“最为突出,堪称楷模”。
“现 在,不但第一代、第二代证明是成功的,就是第三代也已经成熟。”吴仁宝说,他在任期间一路由“看当家”、“跟当家”到“自当家”走来;退位之后的9年,又 从“帮手”到“助手”,到“松手”,2010-2013这3年,会正式“放手”,但希望能够争取再观察10年,从而保证华西健康100年,“让未来的华西 真正走向世界”。
在8日的村庆开幕式上,华西村邀请了中央和各部委的领导98人、江苏省新老领导95人、各地级市领导208人等出席,村里老中青几代领导班子成员则分别登台亮相向领导嘉宾致敬。
能够持续50年保持“红色”,不但屹立不倒,还越做越大,吴仁宝让外界十分感慨。过去的60多年里,新中国不少“明星村官”的结局都令人不胜感慨,如大寨的陈永贵、大邱庄的禹作敏。
如今,在华西村党史馆中,一辆赭色的老式卡迪拉克颇为引人注目。那是20多年前,禹作敏送给吴仁宝的礼物。彼时,华西视大邱庄为“老大哥”。但禹作敏出事被捕后,大邱庄一度辉煌不再。吴仁宝再次意识到自己要保持“头脑清醒”,“敢于革自己的命”。
“我们是不同的时期,路都没走偏,可以不断壮大华西的经济实体。”在吴协恩看来,老书记观念很开放,“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个主义灵活运用得非常好,不守旧,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变化。
矛盾初显:华西扩容带来“维稳”隐忧
在 展示“高度”的背后,一些“矛盾”也开始显现。自2001年6月开始,华西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并入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组建了一个面积超35平方公 里,人口超3.5万人的大华西村。但合并后,除一些基本福利外,周边村民并不能和中心村村民“平等”分享华西村的发展成果,一度引发不满。
在 部分周边村居民看来,中心村的共约2000村民拥有股份,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周边村有村民因华西村发展而遭遇拆迁,却买不起房;有村干部认为“一分 五统”使得周边村丧失了土地资源,制约了发展经济的动力。直至高楼建成之际,周边村仍有村民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有这个钱,还不如提高大家的福利。
但在很多华西中心村村民看来,自己当初也是苦出来的,新村民要是一下子就和老村民享受一样的待遇,同样很不公平。
在互指不公的僵持下,大华西村已出现了财富悬殊的社会分层——最上层的是中心村村民,年入数以百万或千万元计;中间是新村民,或打工或找机会“发家致富”;最底层的是外来打工者,租房或住集体宿舍,月入数千元不等。
“这里收入其实并没有比外面高多少,但总体上算还可以了。”一位在华西某公司打工近10年的员工说,老书记也曾放开接纳过外来人才,待遇、分红什么的都跟老华西人一样,但这种机会非常少,“除非(工作能力)特别突出”。
或许正是由于分层明显,有中心村的负责人认为现在周边村有些员工“不好管”、“不听话”,“有的甚至连他们村书记都敢打”。
对于扩容后带来的冲突,吴协恩显然很清楚。
“华 西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个新问题,就是稳定。”吴协恩表示,大华西没有了教育的延续性,有部分并进来的村民希望吃大锅饭,矛盾增多。“共同富裕要一步到位不 现实,在满足基本保障的情况下,要富还得靠自己,要循序渐进地来。”吴协恩强调,“共富”不是“均富”,要靠自己努力,而不是坐享其成。
突破困局:“新农村”谋变“新市城”
目前,在很多论坛上,不少网友仍在从经济、科学、规划等方面审视着华西村摩天大楼。甚至有评论认为,造摩天大楼不仅是华西村的虚荣心理作祟,更代表着“先富起来”的村庄已走进农村城镇化的茫然困局。
据 吴协恩介绍,建高楼是华西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不仅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而且他有意吸引世界各地公司办事处、期货营业部等高端商务公司入驻酒店,甚 至可以拨出一部分公寓来吸引优秀人才。吴协恩对早报记者说,“希望大家给这座大楼时间,看看今后的效益究竟如何,我认为当初的决策是对的。”
在建高楼的背后,除了促进产业转型之外,这位被誉为“华西动车提速第一人”的掌门人可能还有其他计划。
“现 在大家有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农村就应该与城里不同,不能建高楼、不能收门票,这是对农村陈旧的概念,是种要将城市与农村严格区别开的心态。”吴协恩对于 “误解”也有不满,“在城里陌生人进某个单位要登记就很正常,在华西进厂要登记就说我军事化管理!这其实是规范!建高楼算得上是‘农村城市化’。”
与 高楼的备受瞩目相比,另一个被“淹没”的讯息是,去年吴协恩连任后,经江阴市政府批准,华西村已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并在现有“环保分局”的基础 上,成立规划、旅游、教育三个分局,同时保障华西体制、机制、班子“三制”不变。据规划,华西新市村将在新10年里投资20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争取早日 建成“村庄里的都市”。
尽管在称谓上改为“市+村”的形式,但华西的管理方式早已由村 庄向城市转变;机构设置亦然,无论是派出所还是规划分局等,都非传统农村具备的;其“村庄建设”显然更侧重于“市”而非“村”。早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 示,华西“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就是建设新市——即根据大华西“西南建工贸钱庄,东北建六畜粮仓,中间建人家天堂”的格局,把中心村和一至五村这块“天 堂”建好,“完成‘新市村’向‘新市城’的转变”。
外界有观点认为,其实“华西村”早已具备中等城镇的规模,更适合叫“华西城”、“华西市”,甚至有网友调侃,建议老书记早日成立“华西区”。
专家声音:不代表“新农村”建设方向
上个月,以“新农村、新中国”为主题的华西村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华西村以“中国新农村”的形象再次高调亮相国际舞台。8日的村庆开幕式上,该村更是邀请了美国环球时报,日本朝日新闻、NHK电视台,英国独立报等70多家海外媒体参加。
“城 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但华西村无法代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不可能所有农村都会这样的。新农村建设从大的视野看,的确是要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留 下的农民越来越少,越来越专业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认为,农民进城、上楼应由“市场决定、政府服务”,东部沿海发 达地区农村人均耕地少,已基本实现了工商业化,乡村城市化模式较为符合实际,而当地农民也基本脱离农业,并不反对住高楼大厦,但要看这大楼盖在什么地方。
“华 西村早已不是村庄了,而是一个新型小城市。”党国英认为,区分城市和农村的标准应该是产业结构,农村是以务农为主的农民所生活的地方,城市是非农产业聚集 的地方,目前华西村的经济以工业、三产为主,农业占总GDP的比重大概不到1%。“但华西村之所以还叫‘村’,是因为作为城市而言,它又比不上其他地 方。”党国英笑称。
“在地方政府统一规划下,‘小城市’华西村搞一些建筑群无可非议, 按说华西村应有‘世界意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这个高楼建在无锡、上海也未尝不可。”党国英认为,在华西村建摩天大楼没有其他问题,或只是管理投资的 选择问题,华西村的地理环境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靠建高楼比奢华搞旅游,你拼得过迪拜么?”党国英认为,要成为旅游胜地不一定就是靠高楼,而是要打 造一个好的软环境,“吴仁宝先生或许可以在投资上有更好的选择。”
据了解,华西确实已 将目光投向外地,目前在江阴外滩拿地,拟建设一栋118层、538米高的新大楼,总投资约60亿元,初步命名为“华西龙”,将超越南京紫峰大厦,成为江苏 第一高。巧合的是,北京新任第一高楼“中国尊”刚动工,也将是一栋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地上同样为118层。华西将再一次“与北京保持高度一致”。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