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立体步道可治“城市病”
admin
2011-12-09
来源:
网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广东面临城市更新改造、拓展城市功能等新课题。近邻香港有什么经验可供学习借鉴?省委政研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实地考察,日前出台联合调研报告《学习借鉴香港经验,推进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建设》,作了详细解答。报告认为,广东具有建设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将其作为大中城市政府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广东面临城市更新改造、拓展城市功能等新课题。近邻香港有什么经验可供学习借鉴?省委政研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实地考察,日前出台联合调研报告《学习借鉴香港经验,推进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建设》,作了详细解答。报告认为,广东具有建设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将其作为大中城市政府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香港建立体步道治“城市病”
去过香港的人,都对它在闹市区随处可见的立体步道留下深刻印象。立体步道成为香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由建筑外部的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和地面街道,以及建筑内部的公共通道构成。“有瓦遮头”的立体步道,串联起居住、办公、商务、购物、休闲等各类设施,市民可以免受日晒雨淋不受干扰到达城市任何地方,非常方便生活。
立体步道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人,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成本上涨、交通出行困难、活动空间狭窄等“城市病”而建。
报告称,兴建立体步道后,香港实现了“人在步道行,车在马路跑”。香港拥有55万辆汽车,通过适当提高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大力发展立体步道,使市民的公交出行比例高达89%,避免了交通拥堵的现代都市病。如干诺道中人行天桥每日超过4万人次使用。
立体步道除了拓展了城市空间,还形成了“连廊经济”,提升城市物业的商业价值。同时,成为城市的观景台,站在连廊上,可将繁华大都市美景尽收眼底。
深圳前海地区提供空间载体
广东建设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是否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报告给予肯定回答,认为广东已经具备了建设立体步道的基础和条件。
在我省的城市中心区建设立体步道,可将公交枢纽、商业、办公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等连接起来,改善行人设施,扩展提供行人停驻、观看和交流的空间,增加人与空间景观之间的互动,使人们从紧张的汽车交通中解脱出来,舒适便利地出行,有更多机会在公共空间中消闲交往,从而大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报告指出,随着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更新改造提速,我省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如广州南沙新城、深圳前海地区,珠海横琴等,作为新一轮高强度开发建设的热点,为立体步道建设提供了空间载体。
深圳“空中走廊”提供实践范例
报告表示,城市绿道可为立体步道建设提供重要依托。2011年,我省建成珠三角省立绿道2372公里、各市城市绿道1075公里,形成了珠三角完整、连续、可造的生态廊道。绿道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将是向城市延伸。如深圳市计划架设3公里长的“空中绿道”跨越皇岗路和彩田路,将市中心的莲花山、笔架山、市中心公园等市民公园与周边的商业中心连接起来,全天24小时免费向市民开放。
报告提到,一些城市的探索为建设立体步道提供了实践范例。深圳已建成全长1660米、连通东门和人民南两大商圈的购物“空中走廊”,人流量日均达到30万人次,节假日更是成倍增长。
建议深圳纳入规划建设管理
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后,报告认为在广东省城市中心区建设立体步道可操作性强,可以“花小钱出大效益”,是“为民所建、为民所用、为民所享”的民生幸福工程、生态工程和经济工程,可作为我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一个发力点,建议将此项工作列入我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序开展试点,加强考核评价和宣传,争取成为我省宜居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报告还建议,立体步道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主要是我省地级以上城市以及珠三角的大中城市。在深圳等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结合“三旧”改造,把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建设纳入旧区改建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在深圳前海等新区,要将立体步道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立体步道示范区的建设试点。
设为城市化考核重要指标
在政策扶持上,报告建议,把立体步道建设的物业置换、土地指标补偿和容积率奖励等激励条款纳入土地出让合同,运用市场配置资源手段,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参与立体步道建设。建成后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使立体步道变“财道”,实现“以廊养廊”。
报告最后建议,将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建设作为大中城市政府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省有关部门要组织评估与监督检查,召开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建设现场会,总结经验,完善推广。
香港建立体步道治“城市病”
去过香港的人,都对它在闹市区随处可见的立体步道留下深刻印象。立体步道成为香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由建筑外部的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和地面街道,以及建筑内部的公共通道构成。“有瓦遮头”的立体步道,串联起居住、办公、商务、购物、休闲等各类设施,市民可以免受日晒雨淋不受干扰到达城市任何地方,非常方便生活。
立体步道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人,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成本上涨、交通出行困难、活动空间狭窄等“城市病”而建。
报告称,兴建立体步道后,香港实现了“人在步道行,车在马路跑”。香港拥有55万辆汽车,通过适当提高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大力发展立体步道,使市民的公交出行比例高达89%,避免了交通拥堵的现代都市病。如干诺道中人行天桥每日超过4万人次使用。
立体步道除了拓展了城市空间,还形成了“连廊经济”,提升城市物业的商业价值。同时,成为城市的观景台,站在连廊上,可将繁华大都市美景尽收眼底。
深圳前海地区提供空间载体
广东建设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是否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报告给予肯定回答,认为广东已经具备了建设立体步道的基础和条件。
在我省的城市中心区建设立体步道,可将公交枢纽、商业、办公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等连接起来,改善行人设施,扩展提供行人停驻、观看和交流的空间,增加人与空间景观之间的互动,使人们从紧张的汽车交通中解脱出来,舒适便利地出行,有更多机会在公共空间中消闲交往,从而大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报告指出,随着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更新改造提速,我省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如广州南沙新城、深圳前海地区,珠海横琴等,作为新一轮高强度开发建设的热点,为立体步道建设提供了空间载体。
深圳“空中走廊”提供实践范例
报告表示,城市绿道可为立体步道建设提供重要依托。2011年,我省建成珠三角省立绿道2372公里、各市城市绿道1075公里,形成了珠三角完整、连续、可造的生态廊道。绿道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将是向城市延伸。如深圳市计划架设3公里长的“空中绿道”跨越皇岗路和彩田路,将市中心的莲花山、笔架山、市中心公园等市民公园与周边的商业中心连接起来,全天24小时免费向市民开放。
报告提到,一些城市的探索为建设立体步道提供了实践范例。深圳已建成全长1660米、连通东门和人民南两大商圈的购物“空中走廊”,人流量日均达到30万人次,节假日更是成倍增长。
建议深圳纳入规划建设管理
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后,报告认为在广东省城市中心区建设立体步道可操作性强,可以“花小钱出大效益”,是“为民所建、为民所用、为民所享”的民生幸福工程、生态工程和经济工程,可作为我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一个发力点,建议将此项工作列入我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序开展试点,加强考核评价和宣传,争取成为我省宜居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报告还建议,立体步道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主要是我省地级以上城市以及珠三角的大中城市。在深圳等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结合“三旧”改造,把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建设纳入旧区改建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在深圳前海等新区,要将立体步道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立体步道示范区的建设试点。
设为城市化考核重要指标
在政策扶持上,报告建议,把立体步道建设的物业置换、土地指标补偿和容积率奖励等激励条款纳入土地出让合同,运用市场配置资源手段,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参与立体步道建设。建成后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使立体步道变“财道”,实现“以廊养廊”。
报告最后建议,将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建设作为大中城市政府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省有关部门要组织评估与监督检查,召开城市中心区立体步道建设现场会,总结经验,完善推广。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