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扬州生态市创建成为“苏中样本”

admin 2011-12-30 来源: 网
为了改变农村环境“有人怨、无人理”的状况,扬州市在短短几年间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使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让百姓享受到了“生态福利”,也为财力有限的苏中地区提供了生态市创建的“样本”。
  金秋时节,驱车行进在扬州市众多乡镇,小桥流水、草木绿地、人在画中的新农村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在5年前,这些乡镇还流传着“屋前屋后污水横流,村前村后垃圾成堆,家不来客、客不喝茶”的顺口溜。

  为了改变农村环境“有人怨、无人理”的状况,扬州市在短短几年间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使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让百姓享受到了“生态福利”,也为财力有限的苏中地区提供了生态市创建的“样本”。

  将“民标”和“国标”统一

  
生态市创建为了什么?记者在扬州看到了一幕幕这样的镜头:在仪征市真州镇大大小小的河塘边,随处可见垂钓的村民,他们说,以前的河塘水是黑的、臭的,现在好了,河水清了,鱼儿多了,景色美了,每天的心情也愉快了!

  中午来到邗江区杭集镇的八圩村,赶上村民们忙着做午饭,虽然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但不少村民还是到村边的河塘里淘米、洗菜。他们感慨地告诉记者,“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这么清的河水了,现在政府把河水整治好,能和以前一样淘米洗菜,真好啊!”

  这是对扬州市委、市政府创建生态市初衷的最好的诠释。就像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所言:“抓创建就是抓民生福祉,抓群众幸福感、满意率的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是衡量创建成效的关键。”

  将“民标”与“国标”放在了同等的位置上,百姓对环境的满意率开始逐年提高。据国家环保部委托国家社情民意中心开展的公众环境满意率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公众环境满意率平均为62.9%,其中东部地区63.1%,扬州为74.3%,在全省名列第一,这也是扬州市连续第二年名列全省公众满意率第一。

  惠民财政“染绿”新农村

  “今年,我们8个乡镇的环境整治资金是一个亿,这样大的农村环保投入,史无前例!”邗江区环保局局长陈德感叹道。惠民财政向农村环保基础工程倾斜,乡镇每建造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区财政奖励就达100万元以上,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区财政则再拿30万元以奖代补。

  截至今年8月底,江都市已有7家乡镇创成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剩下的6家乡镇把生态创建当成提升改善投资环境的机遇。江都市环保局局长徐春元告诉记者,今年新建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加上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河道疏浚、集镇改造,累计投入1.5亿元。

  巨额的财政投入,突出解决了集镇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增加了公共绿地和活动空间,邗江的李典镇、杨寿镇,江都的樊川镇、浦头镇疏浚了一批臭水河,重现碧水绕村头的生态美景,换来百姓的称赞。2010年,仅仪征市政府的财政投入就达2亿元。这个数字对于一个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不足20亿元的县级市来说,委实不小,但仪征市市长程希给记者算了这样一本账:“投入2亿元,既还了30多年水利欠账,又能让农民得益30年以上,惠及30多万农村人口,人均一年不到12元,你说值不值?”

  正是有了这种“硬件”建设投入毫不含糊的“劲头”,扬州市生态创建也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和区域供水四个“全覆盖”。其中,仅宝应、高邮、仪征、江都四县(市)新增区域的供水受益人口,就达到了100万人。

  “四位一体”长效管理

  “为了使生态市创建不成为‘面子’工程,扬州市创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了道路管护、河道保洁、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绿化管护‘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并对所有管护人员予以目标考核并付以劳动报酬,全市基本实现了农村环境长效管护队伍的全覆盖,农村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省环保厅农村环境保护处处长英剑波告诉记者,这也是我省独创的一项新机制。

  在邗江区泰安镇勤俭村,步生宝师傅负责清运该村的40个垃圾池,每天有专人考核他的工作绩效。村委会负责人蒋国华说,过去只有城市、集镇才有环卫工,如今村里有环卫工、绿化工、河道护理工,农村道路、河道、垃圾都有专门管理队伍。

  支付这些队伍的钱从何而来?对此,英剑波以邗江区举例说,该区财政会设立一个专款专用的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奖补资金,按每120个农户配备一名管护员计算,区、镇各半发放管护人员工资。农村环境管护工作按季度考评一季一查评,同时结合随机抽查结果,综合评分,联绩计奖,并将四个季度查评结果纳入区对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内容。

  “创‘国家级生态乡镇’不是目的,关键要让老百姓得实惠。”英剑波说。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而生态市的创建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找到了一条出路。作为财力有限的苏中地区,扬州市生态创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作为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本报记者 刘晓东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