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昆明城建规划应融入文化元素

admin 2013-08-02 来源: 网
昆明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报告提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努力打造美丽春城的目标。在昆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融入文化元素,提振城市神韵,彰显城市特色。

政协提案 昆明城建规划应融入文化元素

昆明市规划图 网络配图

 

  提案者:周忻

  承办部门:昆明市规划局

  案由: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报告也提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努力打造美丽春城的目标。落实市委全会这一部署,必须从根本上、从源头上开始重视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在昆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融入文化元素,提振城市神韵,彰显城市特色。

  建议:

  (一)文化对于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这不仅表现在文化是一个城市独有的气质、风骨和灵魂,它为城市发展塑造个性和提高品位,还表现在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文化融入经济活动之中,可以提升经济的价值和品位,从而推动消费,增加经济的总值。此外,文化还为城市发展增强整合力。通过发挥文化“化”民的作用,使市民从价值观、城市意识、城市特色等方面去了解城市、热爱城市、建设城市,可以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昆明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水文化春城和多元文化边城,拥有独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航海家郑和、人民音乐家聂耳、云南讲武堂、西南联大、护国首义等)、民族风情资源(花灯剧、“一颗印”汉族传统民居、彝族火把节、彝族刺绣等)、高原风光资源(“高原明珠”滇池、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石林、“东方雕刻艺术宝库”筇竹寺五百罗汉、云南民族村等)。这些文化资源是昆明的韵味和灵魂,在城市建设中将这些文化元素用立体的建筑符号表现出来,是对地域文化最直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昆明的城市规划建设缺乏文化元素。城市有物质性功能和精神性功能的内容,昆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只是单纯解决了物质性功能的一面,精神性功能却很薄弱,特别是城市文化缺失,缺少昆明特有的文化元素。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环境没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符号。目前,昆明的城市环境中,民族文化元素略有展现,但古滇文化、名人文化资源远未挖掘。虽然有一些街景小品零星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但由于没有统一的、高屋建瓴的文化内涵指导,没有成规模的、有艺术感染力的符号展现,人们休闲漫步在城市中感受不到昆明独有的文化气息。二是城市建筑风格普遍单调雷同。经过多年的建设,昆明的城市变大了、建筑变高了、环境变靓了,但特点不鲜明,标志性或经典建筑几乎没有,复制模仿的痕迹到处可见。单幢房子全是“火柴盒”,风格单调、色彩乏味。街区面貌雷同,整体布局呈条块式,毫无例外地陷入了全国城市“千城一面”的怪圈。

  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化虚为实的系统工程。结合昆明实际,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1.建立城市规划建设文化评估制度。在市规委会中成立文化专家评估小组,吸收文化专家考量城市建筑,对城市各项规划、重大工程和重要建筑的设计建设方案,从文化角度加以考察与评审;对建成的公共建筑、街道景观等进行文化评估与验收,看其样式、色彩、空间布局等能否反映文化品位要求。此外,可尝试组织市民开展最佳与最差建筑评议活动,通过民意促进城市建筑突出文化内涵,同时引导市民提升审美能力。

  2.合理设置城市雕塑。建议市规划局把城市雕塑作为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尤其应注重特色雕塑的开发。可面向全国统一征集一批具有昆明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特征的雕塑作品,如: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建设护国运动群雕像,让城市雕塑充分发挥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城市精神的作用。

  3.改进城市景观风貌。建议在城市重点地段、主要道路设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造型、文化墙(柱、门),如:在东风路上跨街建盖护国门作为昆明市的文化地标(此建议已由市委主要领导批示送交市规划局办理),又如:在西山区高桥建盖碧鸡坊作为昆明的西大门(此建议已有政协委员提出)。突出建筑命名的特色性,将历史文化、现代文明融入道路以及公共服务机构、桥梁等建筑的命名之中,并结合城市广告适度介绍建筑命名的文化背景,让市民和外来游客能时时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