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南水北调助力济南水生态文明市建设

admin 2013-12-13 来源: 网
经过十一年的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近日正式通水。长江水从东线源头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源源不断地向北流去,中途经过多级泵站向山东境内输水。本世纪初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在“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经过十一年的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近日正式通水。长江水从东线源头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源源不断地向北流去,中途经过多级泵站向山东境内输水。本世纪初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在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目前,我市正处在创建水生态文明市的关键时期,南水北调工程是促进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济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90立方米,不足全国的七分之一。另外,还存在地表水体环境质量较差、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态需水保障率较低等诸多问题,其中干旱年份生活、生产与生态用水和保持泉水喷涌的矛盾尤为突出,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环境脆弱已成为制约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短板。济南市南水北调局局长张体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首先要解决水源的问题,将已有水源和新辟水源通过引水、输水、调蓄、供水等工程,向城区公共供水并兼顾城市生态用水。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济南市现代化水网建设的骨干工程和创建水生态文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建成后,将为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清、景美水生态文明市总体目标和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中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

  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为2163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黄淮海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46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其中京津两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人口密度大,大中城市多,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由于长期干旱缺水,这一地区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一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难以投资落产,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不得不过度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生态恶化。黄淮海流域水污染严重的形势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可能性,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不能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缓解黄淮海流域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黄淮海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决定在加大节水、治污力度和污水资源化的同时,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这一地区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经济生态效益凸显

  南水北调工程首先是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还可以解决70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南水北调实现以后,将构筑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格局,可以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除了直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外,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据东、中线总体可研阶段估算,仅此项每年可以拉动中国经济0.2至0.3个百分点。调水工程通水后,我国北方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500亿元。另外,由于调水工程的实施,每年可增加就业人口50万至60万人。东线、中线一期调水工程实施以后,可以有效缓解受水区的地下水超采局面,同时还可以增加生态和农业供水60亿立方米左右,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条件下,增加国家抗风险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国家把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主要供水对象确定为城市,一方面城市人口相对集中,耗水量和缺水量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受水资源制约严重。

  通水后,在保证城市发展需水量的同时,可逐步置换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限制超采地下水、利用丰水年增加北调水量,恢复和改善地下水环境,增加农业、生态用水量。

  我国将形成四横三纵大水网体系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运行之后,我国大水网将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其中的三纵即是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3个调水区,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泵站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经过13级(其中,山东境内7级)总扬程65米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聊城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向北至天津、河北;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小故事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