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东莞启动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admin 2013-12-19 来源: 网
改革开放多年来,“东莞模式”将一个农业县拉上了现代化的快车道。然而,这种以外源带动的发展模式摆脱不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历史局限,东莞及时意识到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多年来,“东莞模式”将一个农业县拉上了现代化的快车道。然而,这种以外源带动的发展模式摆脱不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历史局限,东莞及时意识到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提升城市承载力,建设更具生态文明的美丽东莞。”2013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打造美丽东莞。随后,我市正式启动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两项争创“国字号”工作,同时,在与省水利厅共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基础上,成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虽然东莞没有立法权,无法在环境治理法律层面上快人一步,但创建“国字号”工作成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指引,引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对我市长期以来改变传统发展方式以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举措的检验,又是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东莞”的主要抓手,目的是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关键词:生态市 拟投资388亿元创建国家生态市
  
  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说到底是生态的可持续性。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创造诸多奇迹的东莞,正力图在生态建设上创造新的东莞奇迹。今年9月,随着《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落纸成文,东莞创建国家生态市的路线图清晰浮现。
  
  按照路线图,至2016年,东莞将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创建成为广东省生态市;至2017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向环保部申报验收;至2020年,全面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培育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奠定基础。
  
  东莞创建国家生态市?在外界眼里,“世界工厂”应该是“工厂、烟囱林立,到处乌烟瘴气”才对。但是,无数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细节的人知道,近年来东莞生态环境正发生悄然巨变,积累了创建“国字号”的种种资本。
  
  随着东莞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大批污染项目被拒之门外,仅2012年就在环评过程中拒批污染项目325个。延绵东江边的绿道串联起城市绿色纽带,水乡环境综合整治初战告捷,更多的山清水秀和蓝天白云正在替代烟囱林立和乌烟瘴气。
  
  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还有精心的谋划布局。早在2011年10月,我市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市的要求。同年12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将我市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市的奋斗目标。
  
  在上述政策背景下,东莞开展了《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于今年3月、6月分别通过环保部专家论证和市人大审议后印发实施。为保障生态市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实施方案》还规划建设总投资估算达388亿元的84个重点项目,具体经费将来源于市镇(街道、管委会)各级财政和企业、市场等多方面投入。
  
  正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描绘水乡那样,在不久的将来,东莞既有虫鸣犬吠、小桥流水等农村田园的原始淳朴,也有车水马龙、灯火霓虹等都市社区的现代时尚,古老传统因子与现代摩登元素交相辉映,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象浑然天成,创建国家生态市将成为东莞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东莞的具体举措之一。
  
  关键词:治水 明确目标推动全市水域“六水”建设
  
  仅仅用了120天,麻涌华阳村南面的湿地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挖湖、造山、修桥、种树……原来脏臭的河涌变成了一个湖水清澈、翠树环绕、鸟语花香的生态湿地公园,成为邻近镇街乃至穗深市民周末出游的新去处。
  
  去年以来,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成为东莞最炙手可热的词汇,这个污染严重的区域吹响了起航的号角。市委市政府在大手笔谋划水乡之初,“水乡发展先治水”就成为各方的共识,占地千亩的麻涌华阳湿地生态公园,在这一背景下趁势而起。
  
  今年10月31日,省政府通过《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四大发展定位之首。不管是水乡发展示范片区,还是先期启动项目,都已经把恢复水乡风貌、营造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并在短期内取得了初步成效。
  
  东莞治水,华阳湿地生态公园不是起点,更不会是终点。早在今年3月27日,省水利厅就与东莞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确定在水乡地区先行先试共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7月,“示范工作”升级,东莞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在试点期(2014-2016年),东莞提出建设五大体系目标(科学高效的水管理体系、配置合理的水保障体系、系统完善的水安全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环境体系、岭南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推动全市水域的“六水”(水通、水清、水动、水美、水合、水兴)建设。
  
  在市委常委会议上,徐建华强调,水生态文明建设要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抓下去,要通过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让东莞更为宜居、宜业,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做好东部石马河、茅洲河两河流域的整治工作是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此前,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提出,要实行“河长制”,各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并以市政府名义制定“河长”考核奖惩办法,将流域整治主要目标、任务纳入“河长”政绩考核。考核机制的创新,无疑将对全市治水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创森 力争2015年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开门见绿,是古人就有的生态梦想。今年4月3日,东莞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动员会,提出了“建设生态之城、品质之城、幸福之城”,力争在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长期以来,东莞坚持牢固树立“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创森”理念,全面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统筹推进城乡森林一体化,构建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201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1%,绿化覆盖率44.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3平方米,活立木蓄积量291万立方米,森林生态效益总值达56亿元。东莞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林业生态市等荣誉称号。
  
  然而,基础良好并不代表着创建就已经胜利在握,东莞为此提出了一系列举措。首先,加快编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湿地保护规划》、《立体绿化规划》等系列规划,形成完整、系统的绿化规划。

  根据“创森”工作要求,至2020年我市将建成20个森林公园。为此,我市将加大森林公园建设力度,新建常平旗岭、谢岗崖山和虎门威远岛等森林公园。未来,东莞还将筹建更多森林公园、休闲公园和街心公园,努力使山体农田变森林公园、山塘河涌变湿地公园、闲置地变郊野公园,让市民一走出家门就能享受绿色。
  
  结合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林业部门提出围绕水乡10个特色片区和6个特色村庄,大规模种植本土阔叶林,营建色彩斑斓、四季有花的水乡绿化景观。与此同时,每年营建水乡生态林网100公里,补植补种农田、河涌、农耕路周边的残缺林网,形成林网、水网、路网“三网”结合的生态格局。
  
  正如副市长吴道闻代表市政府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时所言,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是为了拿牌子,主要是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市森林生态环境,让广大市民广泛受益森林城市的良好人居环境。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