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注重城市规划顶层设计引领绿色崛起
admin
2014-09-12
来源:
网
“我们在全国率先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率先将工业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率先推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这些率先的创新举措,其实都源于市委、市政府坚持规划创新的引领作用。”在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的眼里,注重抓好城市规划顶层设计,正是海口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实现城市绿色崛起的源源动力。
“我们在全国率先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率先将工业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率先推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这些率先的创新举措,其实都源于市委、市政府坚持规划创新的引领作用。”在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的眼里,注重抓好城市规划顶层设计,正是海口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实现城市绿色崛起的源源动力。
规划服务转型发展需要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规划和思路。
海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指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和生命线。只有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才能实现绿色崛起。”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也认为:“一流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海口注重城市规划顶层设计,让规划服务于转型发展现实的需要。
优化城市布局。海口选择“带状组团+中心放射”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这种多中心的布局模式有利于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低碳化和生态化,形成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组团和卫星城镇集合体。海口同时构建“一网、两带、两廊”的生态绿地系统,既保证了生态环境质量,又合理布局城市绿色空间架构。在主城区规划用地内,规划控制了生态用地;紧邻主城区设立了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等重点生态资源保护区。
这些生态景观资源兼具休闲、旅游、景观功能,构成海口城区周边的生态屏障。
优化产业结构。海口禁止上马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2013年,海口市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26个,为保护优美环境设置了一道“绿色门槛”。
优化能源结构。为从源头控制污染,海口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政策。2013年全市原煤消耗量3.54万吨,清洁能源使用率99%。被人们誉为“空气可罐装出口的无烟城市”。
优化功能结构。近年来,海口市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西部转移”的工业布局原则,积极配合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飞地工业”、“海口药谷”和海马汽车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经济。海口工业布局主要选择在西北、西南部毗邻港口、火车站和南海大道、货运大道等交通便利、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对中心城区布局不合理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搬迁,搬迁了市区内的椰岛集团海口酒厂等项目,逐步改变历史遗留的工业与居民区混杂的状况,逐步消除结构性污染。
规划创新才能走在前面
自然之友机构每年发布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去年报告对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空气质量情况进行了排名,其中海口全国第一。在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空气质量情况的排名中,海口连续5年在31个城市中排名居首。
“第一”背后,包含着城市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先行先试的智慧和决心。
在全国率先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为减少大气污染,早在2003年,海口市政府就发布《关于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通告》,在全国率先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合理的能源结构为保持一流环境空气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国率先将工业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海口在全国率先制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时,把工业区划为二类区,除二类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均划为一类区,不设三类区。率先执行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两类,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提前10多年执行。
在全国率先推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海口是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加大新能源环保汽车的投放工作,全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占80%以上,超过96%的出租车已经换成清洁能源汽车。
此外,海口还在全省率先实施高排放机动车限行,在全省率先建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海口还立法对生态进行刚性保护,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公园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划定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等生态红线。
规划引领海口绿色崛起
今年“五一”期间,海口观澜湖国际度假区游客非常多,很多人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这里不仅有21.5平方公里的“绿色王国”,还有大型实景娱乐项目电影公社。这里已俨然成为海口响亮的旅游景点和旅游名片。
当很多外地游客欣赏着这里的绿色球场时并不知道,在规划开发前,这里是海口羊山地区火山喷发后的石漠地。后来海口市规划了3万多亩土地,建起了一批全球顶级酒店和休闲设施、保留和修复了1.5万多亩原始地貌及2万多棵古榕树、古荔枝等原生树木,打造了一个集旅游度假、健康养生和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度假区。
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今年来游客如炽。海口市此前决定,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的范围由原来的5万多亩增至12万多亩,为海南人民建设万亩红树林湿地公园,恢复和增强其生态功能,赢得了社会上的普遍赞誉,被海口市民亲切地称为“第二个万绿园”。
由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等联合公布的“第四届品牌生活榜—2013年度城市榜”显示,其中海口市被评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
从2003至2013年,海口市全市生产总值从238.18亿元增加到904.64亿元,增长了近4倍;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倍多;机动车保有量从20万辆增加到48.04万辆,增长了2倍多。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市活动更加频繁,但由于海口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加强规划引领城市绿色崛起,把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当作海口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新兴工业增产不增污,繁荣经济贸易增效不增污,发展旅游增色不增污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规划服务转型发展需要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规划和思路。
海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指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和生命线。只有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才能实现绿色崛起。”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也认为:“一流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海口注重城市规划顶层设计,让规划服务于转型发展现实的需要。
优化城市布局。海口选择“带状组团+中心放射”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这种多中心的布局模式有利于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低碳化和生态化,形成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组团和卫星城镇集合体。海口同时构建“一网、两带、两廊”的生态绿地系统,既保证了生态环境质量,又合理布局城市绿色空间架构。在主城区规划用地内,规划控制了生态用地;紧邻主城区设立了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等重点生态资源保护区。
这些生态景观资源兼具休闲、旅游、景观功能,构成海口城区周边的生态屏障。
优化产业结构。海口禁止上马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2013年,海口市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26个,为保护优美环境设置了一道“绿色门槛”。
优化能源结构。为从源头控制污染,海口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政策。2013年全市原煤消耗量3.54万吨,清洁能源使用率99%。被人们誉为“空气可罐装出口的无烟城市”。
优化功能结构。近年来,海口市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西部转移”的工业布局原则,积极配合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飞地工业”、“海口药谷”和海马汽车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经济。海口工业布局主要选择在西北、西南部毗邻港口、火车站和南海大道、货运大道等交通便利、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对中心城区布局不合理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搬迁,搬迁了市区内的椰岛集团海口酒厂等项目,逐步改变历史遗留的工业与居民区混杂的状况,逐步消除结构性污染。
规划创新才能走在前面
自然之友机构每年发布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去年报告对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空气质量情况进行了排名,其中海口全国第一。在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空气质量情况的排名中,海口连续5年在31个城市中排名居首。
“第一”背后,包含着城市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先行先试的智慧和决心。
在全国率先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为减少大气污染,早在2003年,海口市政府就发布《关于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通告》,在全国率先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合理的能源结构为保持一流环境空气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国率先将工业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海口在全国率先制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时,把工业区划为二类区,除二类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均划为一类区,不设三类区。率先执行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两类,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提前10多年执行。
在全国率先推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海口是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加大新能源环保汽车的投放工作,全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占80%以上,超过96%的出租车已经换成清洁能源汽车。
此外,海口还在全省率先实施高排放机动车限行,在全省率先建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海口还立法对生态进行刚性保护,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公园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划定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等生态红线。
规划引领海口绿色崛起
今年“五一”期间,海口观澜湖国际度假区游客非常多,很多人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这里不仅有21.5平方公里的“绿色王国”,还有大型实景娱乐项目电影公社。这里已俨然成为海口响亮的旅游景点和旅游名片。
当很多外地游客欣赏着这里的绿色球场时并不知道,在规划开发前,这里是海口羊山地区火山喷发后的石漠地。后来海口市规划了3万多亩土地,建起了一批全球顶级酒店和休闲设施、保留和修复了1.5万多亩原始地貌及2万多棵古榕树、古荔枝等原生树木,打造了一个集旅游度假、健康养生和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度假区。
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今年来游客如炽。海口市此前决定,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的范围由原来的5万多亩增至12万多亩,为海南人民建设万亩红树林湿地公园,恢复和增强其生态功能,赢得了社会上的普遍赞誉,被海口市民亲切地称为“第二个万绿园”。
由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等联合公布的“第四届品牌生活榜—2013年度城市榜”显示,其中海口市被评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
从2003至2013年,海口市全市生产总值从238.18亿元增加到904.64亿元,增长了近4倍;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倍多;机动车保有量从20万辆增加到48.04万辆,增长了2倍多。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市活动更加频繁,但由于海口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加强规划引领城市绿色崛起,把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当作海口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新兴工业增产不增污,繁荣经济贸易增效不增污,发展旅游增色不增污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