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4年节水量相当于60昆明湖
admin
2015-03-26
来源:
网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则是“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纪念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则是“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纪念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北京晨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去年,本市着力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全年节水1.2亿立方米,这相当于60个昆明湖。今年,北京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牢固树立“量水发展”理念,施行治水兴水七大举措,全面节约水资源,有效保障水安全。
治水兴水七大措施
1 落实节水优先,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以节水型区县创建为切入点,推进节水“七进”活动,培育节水文化,推进全社会牢固树立节水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节水器具、节水工艺、节水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加快老旧自来水管网改造。完善中心城区再生水供水点布局,加快再生水供水设施建设。
2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供水安全
加快南水北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建设,提升本市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平台、水质监测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和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清水、雨洪水、再生水联合调配,水量、水质信息实时共享。按照江水进京调度方案,做好分时段分区域调配保障,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实施自备井向市政管网供水置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设施评估。
3 加强防控保护,保障水环境安全
按照“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目标要求,继续推进重点河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坚定不移完成三年治污任务,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重点围绕解决污水直排入河问题,开展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实施。
4 加强系统治理,保障水生态安全
加强源头治理,继续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加大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快推进“三环水系”建设,着力构建流域相济、多线联络、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完成废弃机井封填,优化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启动实施地下水回补工程,结合实施自备井置换,积极压减集中水源地、地面严重沉降区地下水开采。
5 提升防洪能力,确保防汛安全
进一步完善防汛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强化防汛统一指挥调度,依法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继续实施中小河道治理。完善中心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提高城区防御西山洪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防汛决策指挥、预报预警、社会动员“三个能力”和应急保障工作水平,确保首都安全度汛。
6 完善水务体制机制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推动建立京津冀水资源高层协调机制。出台《北京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全面落实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创新河湖管护机制,探索“河长制”。严格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积极探索水务领域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7 全面依法治水,提升水务管理效能
健全完善水务法规体系,出台《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加快推进《北京市水文管理办法》等立法研究。积极推进水务执法体制改革,强化综合执法,创新执法工作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污水、污泥违法排放、盗采地下水等行为。
数说治水
◎2014年节水1.2亿立方米
◎新增、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
◎全市共退出高耗水、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680家
◎市财政每年4亿元用于区县节水与水资源保护
◎16个区县完成近20万套件节水器具换装
◎全市初步形成“1+10+N”的城乡供水新格局
◎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72万立方米
◎截至2014年底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440万吨
◎密云水库库区6万亩土地退耕禁种
◎完成3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完成中心城区23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形成蓄洪能力470万立方米
水资源短缺 仍是基本市情
北京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文明古都,同时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城市,特别是1999年以来,北京遭遇持续干旱,首都北京面临的供水保障、水污染防治和防洪排涝等压力持续增加,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多年来,本市积极应对水资源短缺形势,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挖掘水资源潜力,通过外调水、动用库存水、超采地下水等特殊措施,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7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水资源代价,河道断流、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去年底,南水北调江水顺利进京,北京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考虑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等刚性需求因素,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短缺仍将是北京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首都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任务依然繁重、压力依然巨大。
治水兴水七大措施
1 落实节水优先,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以节水型区县创建为切入点,推进节水“七进”活动,培育节水文化,推进全社会牢固树立节水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节水器具、节水工艺、节水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加快老旧自来水管网改造。完善中心城区再生水供水点布局,加快再生水供水设施建设。
2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供水安全
加快南水北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建设,提升本市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平台、水质监测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和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清水、雨洪水、再生水联合调配,水量、水质信息实时共享。按照江水进京调度方案,做好分时段分区域调配保障,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实施自备井向市政管网供水置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设施评估。
3 加强防控保护,保障水环境安全
按照“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目标要求,继续推进重点河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坚定不移完成三年治污任务,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重点围绕解决污水直排入河问题,开展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实施。
4 加强系统治理,保障水生态安全
加强源头治理,继续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加大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快推进“三环水系”建设,着力构建流域相济、多线联络、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完成废弃机井封填,优化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启动实施地下水回补工程,结合实施自备井置换,积极压减集中水源地、地面严重沉降区地下水开采。
5 提升防洪能力,确保防汛安全
进一步完善防汛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强化防汛统一指挥调度,依法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继续实施中小河道治理。完善中心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提高城区防御西山洪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防汛决策指挥、预报预警、社会动员“三个能力”和应急保障工作水平,确保首都安全度汛。
6 完善水务体制机制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推动建立京津冀水资源高层协调机制。出台《北京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全面落实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创新河湖管护机制,探索“河长制”。严格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积极探索水务领域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7 全面依法治水,提升水务管理效能
健全完善水务法规体系,出台《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加快推进《北京市水文管理办法》等立法研究。积极推进水务执法体制改革,强化综合执法,创新执法工作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污水、污泥违法排放、盗采地下水等行为。
数说治水
◎2014年节水1.2亿立方米
◎新增、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
◎全市共退出高耗水、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680家
◎市财政每年4亿元用于区县节水与水资源保护
◎16个区县完成近20万套件节水器具换装
◎全市初步形成“1+10+N”的城乡供水新格局
◎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72万立方米
◎截至2014年底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440万吨
◎密云水库库区6万亩土地退耕禁种
◎完成3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完成中心城区23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形成蓄洪能力470万立方米
水资源短缺 仍是基本市情
北京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文明古都,同时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城市,特别是1999年以来,北京遭遇持续干旱,首都北京面临的供水保障、水污染防治和防洪排涝等压力持续增加,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多年来,本市积极应对水资源短缺形势,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挖掘水资源潜力,通过外调水、动用库存水、超采地下水等特殊措施,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7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水资源代价,河道断流、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去年底,南水北调江水顺利进京,北京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考虑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等刚性需求因素,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短缺仍将是北京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首都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任务依然繁重、压力依然巨大。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