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划定海洋生态红线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admin
2016-02-19
来源:
网
日前,山东在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基础上,又在黄海海域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151个,至此,山东在全省范围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日前,山东在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基础上,又在黄海海域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151个,至此,山东在全省范围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日前,山东省在黄海海域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151个,将重要、敏感、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区管控范围并实施强制保护和严格管控。加之2013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在渤海海域划定了70多个禁止和限制开发区,至此,山东建立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为海洋活动设置“生态门槛”
山东濒临黄海和渤海,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与全省陆地面积相当。在黄海、渤海海域沿岸,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和重要区域。2015年,山东预计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1万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37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
然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由于受到人为过度开发的影响,湿地围垦、改造和破坏严重,面积萎缩,自然岸线减少,人工岸线增加趋势仍在延续;河口、海湾、湿地等形态的海岸生态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生物资源衰减,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山东在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基础上,又在黄海海域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151个,将重要、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区管控范围并实施强制保护和严格管控,建立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渤海、黄海共划定红线区总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涉及海域总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在此区域的海洋活动有了“生态门槛”,要遵守相关规定。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崔凤友说,在山东建立全海域的生态红线制度,促进人海和谐,使山东管控的海域能在海域空间和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得到科学管控和合理配置,以此来促进海洋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红线区内,禁止新设工业排污口
事实上,划定红线,并不是不加区别地一划了之、一禁了之。
“分区明确海洋生态保护底线,严格控制各类损害海洋生态红线区的活动;兼顾持续发展需求,为未来海洋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以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区为例,该区内分为包含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在内的禁止开发区和包含重要河口生态系统、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海域等在内的限制开发区。“各海洋生态红线区依据生态特点和管理需求,分区分类制定管控措施。”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环境保护处处长田良介绍,禁止开发区内不得实施各种与保护区无关的工程建设活动,限制开发区根据不同生态特点和管理需求,分类制定管控措施。
例如,在重要渔业海域限制开发区,在重要渔业海域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的海洋生态红线区内,禁止围填海、截断洄游通道等开发活动,在重要渔业资源的产卵育幼期禁止进行水下爆破和施工。
由于海上污染不少来自于陆上工业排污、市政排污等,崔凤友介绍,山东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坚持海上污染从陆上源头治理。据了解,到2020年,在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内,入海直排口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禁止增设新的工业排污口,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减少10%—15%;到2020年,海水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
不过,目前来看,陆源污染物入海形势依然严峻。2015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半年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省实施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共52个(不含青岛),总达标排放率34.6%。其中,重点排污口监测10次、仅4次达标排放,一般排污口监测94次、也只有32次达标排放。
开发与保护并重,海洋经济才能做大做强
“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目的就是有效推进生态保护和整治修复。”崔凤友告诉记者,目前,加强保护区管理和在红线区内各类保护区的创建力度,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最直接也是最管用的手段。
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于成璞介绍,青岛在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过程中,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海洋保护区体系。目前,已建立6个海洋保护区,总面积6万多公顷近海海域。2015年年底,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准青岛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既然有了红线,集约化用海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由之路。”于成璞说,红线禁止的要坚决禁止,允许范围内的,也要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跟踪监测。青岛市为优化蓝色经济发展布局,考虑到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规划建设了董家口港口物流产业聚集区等集中集约用海区,海洋资源利用日趋节约高效。毕竟,“开发与保护并重,海洋经济才能做大做强”。
日前,山东省在黄海海域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151个,将重要、敏感、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区管控范围并实施强制保护和严格管控。加之2013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在渤海海域划定了70多个禁止和限制开发区,至此,山东建立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为海洋活动设置“生态门槛”
山东濒临黄海和渤海,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与全省陆地面积相当。在黄海、渤海海域沿岸,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和重要区域。2015年,山东预计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1万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37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
然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由于受到人为过度开发的影响,湿地围垦、改造和破坏严重,面积萎缩,自然岸线减少,人工岸线增加趋势仍在延续;河口、海湾、湿地等形态的海岸生态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生物资源衰减,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山东在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基础上,又在黄海海域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151个,将重要、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区管控范围并实施强制保护和严格管控,建立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渤海、黄海共划定红线区总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涉及海域总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在此区域的海洋活动有了“生态门槛”,要遵守相关规定。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崔凤友说,在山东建立全海域的生态红线制度,促进人海和谐,使山东管控的海域能在海域空间和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得到科学管控和合理配置,以此来促进海洋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红线区内,禁止新设工业排污口
事实上,划定红线,并不是不加区别地一划了之、一禁了之。
“分区明确海洋生态保护底线,严格控制各类损害海洋生态红线区的活动;兼顾持续发展需求,为未来海洋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以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区为例,该区内分为包含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在内的禁止开发区和包含重要河口生态系统、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海域等在内的限制开发区。“各海洋生态红线区依据生态特点和管理需求,分区分类制定管控措施。”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环境保护处处长田良介绍,禁止开发区内不得实施各种与保护区无关的工程建设活动,限制开发区根据不同生态特点和管理需求,分类制定管控措施。
例如,在重要渔业海域限制开发区,在重要渔业海域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的海洋生态红线区内,禁止围填海、截断洄游通道等开发活动,在重要渔业资源的产卵育幼期禁止进行水下爆破和施工。
由于海上污染不少来自于陆上工业排污、市政排污等,崔凤友介绍,山东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坚持海上污染从陆上源头治理。据了解,到2020年,在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内,入海直排口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禁止增设新的工业排污口,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减少10%—15%;到2020年,海水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
不过,目前来看,陆源污染物入海形势依然严峻。2015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半年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省实施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共52个(不含青岛),总达标排放率34.6%。其中,重点排污口监测10次、仅4次达标排放,一般排污口监测94次、也只有32次达标排放。
开发与保护并重,海洋经济才能做大做强
“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目的就是有效推进生态保护和整治修复。”崔凤友告诉记者,目前,加强保护区管理和在红线区内各类保护区的创建力度,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最直接也是最管用的手段。
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于成璞介绍,青岛在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过程中,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海洋保护区体系。目前,已建立6个海洋保护区,总面积6万多公顷近海海域。2015年年底,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准青岛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既然有了红线,集约化用海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由之路。”于成璞说,红线禁止的要坚决禁止,允许范围内的,也要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跟踪监测。青岛市为优化蓝色经济发展布局,考虑到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规划建设了董家口港口物流产业聚集区等集中集约用海区,海洋资源利用日趋节约高效。毕竟,“开发与保护并重,海洋经济才能做大做强”。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