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天下第一塔危急 曹时中质疑七院士方案

admin 2002-07-17 来源: 网
  曹时中   曹时中我国著名建筑结构专家和纠偏大师,著名作家金庸的妹夫。创办了杭州建筑物纠偏加固研究所,并兼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用自已的技术已扶正杭州明代古
  曹时中

  曹时中我国著名建筑结构专家和纠偏大师,著名作家金庸的妹夫。创办了杭州建筑物纠偏加固研究所,并兼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用自已的技术已扶正杭州明代古塔舒公塔、上海千年古塔青龙塔、太原东塔等80多座建筑物。1998年应邀赴意大利为比萨塔号脉,国际拯救比萨塔协会主席、国际土力学协会主席亚苗尔科夫斯基称赞他是“技术水平超一流的专家”。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坐落于山西省北部应县县城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又名释迦塔,据传由赫赫有名的辽国仁懿皇后倡建,目的是彰显其一门三后、一家三王的累世功勋和祈祷亲人。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千年全木古塔,也是世界最高的木建筑,塔高67.13米,堪与一座22层的现代大楼比肩。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整个塔体自重约5700吨,用材约3500立方米,但全部采用榫铆连接法,未用一颗铁钉,创下千年不倒的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天下第一塔在危急中

  这座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山西应县古塔正危在旦夕,有倾倒的可能性。由于地震、风雨侵蚀以及战火破坏,应县木塔的塔身现已出现严重的倾斜和扭曲,已偏离中轴线0.62米,向东北方向明显倾斜。柱头、枋梁等很多关键部位都发生了破损、扭曲、断裂和变形,第二层的一根承重柱的偏离角度达到27度。如遇地震、大风之类的外力,后果不堪设想。
  去年,国家文物局向曹时中发函,征求拯救应县木塔的锦囊妙计。

  这位极富盛名的世界级纠偏大师今年72岁,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命运坎坷,执著于事业,他用自己的技术已扶正了杭州的明代舒公塔、上海千年古塔青龙塔、太原东塔等80多座建筑物。

  除了曹时中,各路专家学者已多次汇聚并州,为应县木塔号脉会诊。单是1999年10月至今,就有4批共15位专家先后进行实地考察。之所以至今尚未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主要是因为木塔乃无价之宝,当地领导和文物主管部门表现了难能可贵的责任心,对维修方案的定夺慎之又慎,给木塔维修设置了三个“门槛”:一是构件更换比率要求降至最低,否则将失去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二是维修以后,木塔承载能力要有足够保证;三是艺术风格不能有丝毫改变。

  曹时中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推演论证,“胸中有成塔”了,他拿出了“中医疗法”方案,满怀信心地表示:一年之内即可完成古塔主体结构的拯救工作。

  七院士“方案”

  今年6月5日至7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方案评审论证会在太原举行。但是,纠偏专家曹时中没有被邀请,他的方案也没有在会上予以讨论。

  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吴良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肇元、张锦秋、傅熹年、叶可明、江欢成等七位院士,以及40多位专家参加了评审论证。

  除了曹时中的“中医疗法”,大致还有另外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落架重建,拆了重建。此方案必然要更换大量的构件,防潮、防雨、防火、防盗等工作量大;拆除重建有失文物价值,也不可取。

  第二种方案:根据现状加固,即哪里有损坏就加固哪里。事实上木塔在历史上已经加固过很多回了,能加固的地方早就加固过了。而且在加固的问题上,建筑物年代越久远,成功率越小。仅仅是加固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第三种方案:周干峙等提出的“七院士方案”,称为“抬升修缮”,即“吊起上三层,拆开下三层”,就是用现代手段,将木塔上三层全部托起,固定在一个操作平台上,重点对残损严重的一、二、三层拆开维修。

  此次会议首肯的正是“七院士方案”。也就是说,应县木塔即将面对一次外科手术式的维修。

  曹时中“质疑”
  曹时中对“七院士方案”的实际可行性提出质疑。他表示:这个外科大手术式的方案实施难度过大。木塔自重约5700吨,直径30米,这个庞大工程很可能一开工就要很多年。木塔属全木框架结构,通体没有一根铁钉,全部木构件都由榫铆相互勾心拉角,一个节点有许多构件,上下左右前后交错空间连结,非常严密,可谓动一木而伤全身。假如拆开的话,木塔难免会受严重的内伤。同时塔内存在的如“飞天”壁画、佛像等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珍品也会被毁掉。

   他比喻:木塔的木头已经承受了近10个世纪风雨沧桑,犹如一位病魔缠身的老者。这样一位年迈体弱的病人,如何能够再承受得住剖膛开肚、伤筋动骨?

  他忧虑:7月14、15日,杭州天气奇热,曹时中冒着酷暑,连续两天赶到本报编辑部,充分表达了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忧虑:“吊起上三层、拆开下三层”,不妥!七院士的拯救方案,是近似“破坏性”的拯救!更是对古建筑拯救技术缺乏信心的体现!

  谁来校正“纠偏”方案?

  对应于伤筋动骨的“七院士方案”,曹时中向本报记者详细介绍了自己被称作“中医疗法”的拯救方案,提出“以柔克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拯救思路。他的中心思路是对木塔的结构安全采取加固,对倾斜采取纠偏。通过标本兼治,使整体结构体系及构件得到加固,使塔体上部重心和塔基,得以调整,使倾斜和扭曲的偏心受压构件变为轴心受压,减少构件内应力,受力更明确、安全。

  “曹氏方案”的核心是卸荷,辅以顶升、纠偏、加固、补强、维修等综合措施。根据木结构受外力容易变形的原理,根据每层不同倾斜和不同扭曲数据,采取卸荷,进行调整。这样做的实际好处是工期短、造价低,可以把木塔的外观损害与内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七院士大多是全国建筑结构、建筑力学、文物保护等学科的著名专家。曹时中认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无疑是领衔人物,但是却没有一位是属于古塔纠偏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者,在这块领域也许缺乏足够的经验。

  “七院士方案”与“曹氏方案”到底哪个更合理?院士是否就“权威”?纠偏专家是否只是一家之言?天下第一塔将面临怎样的终极命运?缺少专业训练的记者显然不好轻易断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这个科学大行其道的时代,决策应该提倡科学精神,竞争必须体现公平原则,做事要不唯上不唯名。曹时中出于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良知和勇气,对七个院士的方案提出非常认真的质疑,其意义已经超越了事件本身。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