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21世纪中国建筑企业家论坛库存新观察
admin
2002-09-13
来源:
网
从中建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在演讲中提到的“全方位强调‘商业化’,破除‘官本位’”,到上海建工集团总经理徐征所预测的“未来建筑市场最大的变数将是‘全球化竞争’的问题
从中建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在演讲中提到的“全方位强调‘商业化’,破除‘官本位’”,到上海建工集团总经理徐征所预测的“未来建筑市场最大的变数将是‘全球化竞争’的问题”,日前落幕的中国建筑企业家上海论坛上,两位建筑“巨头”企业老总不约而同地触及了同一个主题: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化竞争”,中国的建筑企业必须加快改制,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不光是孙总和徐总,许多企业家在面对论坛“变化与应变”的主题议论时,都把建筑市场“全球化竞争”列入了未来最大的变化之一。无论是体制变革还是制度创新,企业家们也都把未来的制度安排和战略决策,放到了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思考着如何去“适应”,怎样去“接轨”。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入世后建筑业三年保护期稍纵即逝,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已成为中国重量级建筑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其实,以国际建造师协会理事会副主席身份出席本届论坛的丁士昭教授,在开题演讲“当今国际建筑市场的九大变化”时,已从一开始就把中国的建筑企业推到国际建筑市场的大舞台上来自我认识。不管你有没有作好准备,不管你有没有这种紧迫感,国际化竞争的大趋势谁也不能阻挡。而且这种大趋势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如何“走出去”上,对于更多的国内建筑企业来说,首先必须面对的是如何练好内功,打赢外来“狼”,守住家门口的阵地。这并非危言耸听,国外大承包商已经对中国建筑市场虎视眈眈。据出席本届论坛“海外分论坛”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专家透露,这些年来,全球225强承包商将近有一半已在华有业务。在本届论坛的演讲台上,就站出了一位应该被称之为“狼”的强大竞争对手――美国福陆工程公司中国地区总裁,这家连续被美国《工程新闻纪录》评为“世界最大设计施工公司”、“全球工程总承包商400强”前三名的国际著名承包商,面对众多的中国竞争对手,颇有风度地演讲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建筑市场取得制胜先机”,并且熟门熟路地抛出了“本土化”战略的经验。这些信息表明,建筑市场全球化竞争的狼烟已经在家门口燃起。
对于全球化的进程,仅仅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市场战略,我们的技术、管理,甚至我们的人才储备,是否都具备了同国际大承包商一决高低的实力?最新评出的2001年全球225强中,尽管中国公司有42家入围,但加起来的国际市场总营业额还不敌榜首的瑞典公司的一半,差距十分明显。当我们还在自己的家里为了“特级”、“一级”资质而拼争不休时,那些国际大承包商早已暗渡陈仓,瞄准了中国市场,等待着三年“保护期”的结束。一旦笼门打开,他们便会马上向国内建筑企业发起挑战:争夺人才、争夺市场!
从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大项目、标志性工程设计的国际招标来看,众多的“老外”胜出已向我们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在全球化竞争中,我们没有竞争优势!尤其是随着国际市场的分工更趋明显,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大承包商纷纷兼并重组,瓜分和抢占市场。同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综合性的项目增多,国际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传统的工程承包正逐步被工程承包、国际投资、项目融资、国际信贷、设备贸易、技术转让等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合作方式所取代,EPC总承包和BOT等承包方式越来越多,新材料、新工艺以及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对承包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本届论坛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主流建筑企业的警醒--尽快进行结构调整,甚至相互联手,集中技术、资金和管理实力,融入到国际大市场中去,已形成共识。正如徐征在演讲中所希望的那样:我们能在草原(国际建筑市场)上与狼共舞。
记者注意到,不光是孙总和徐总,许多企业家在面对论坛“变化与应变”的主题议论时,都把建筑市场“全球化竞争”列入了未来最大的变化之一。无论是体制变革还是制度创新,企业家们也都把未来的制度安排和战略决策,放到了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思考着如何去“适应”,怎样去“接轨”。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入世后建筑业三年保护期稍纵即逝,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已成为中国重量级建筑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其实,以国际建造师协会理事会副主席身份出席本届论坛的丁士昭教授,在开题演讲“当今国际建筑市场的九大变化”时,已从一开始就把中国的建筑企业推到国际建筑市场的大舞台上来自我认识。不管你有没有作好准备,不管你有没有这种紧迫感,国际化竞争的大趋势谁也不能阻挡。而且这种大趋势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如何“走出去”上,对于更多的国内建筑企业来说,首先必须面对的是如何练好内功,打赢外来“狼”,守住家门口的阵地。这并非危言耸听,国外大承包商已经对中国建筑市场虎视眈眈。据出席本届论坛“海外分论坛”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专家透露,这些年来,全球225强承包商将近有一半已在华有业务。在本届论坛的演讲台上,就站出了一位应该被称之为“狼”的强大竞争对手――美国福陆工程公司中国地区总裁,这家连续被美国《工程新闻纪录》评为“世界最大设计施工公司”、“全球工程总承包商400强”前三名的国际著名承包商,面对众多的中国竞争对手,颇有风度地演讲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建筑市场取得制胜先机”,并且熟门熟路地抛出了“本土化”战略的经验。这些信息表明,建筑市场全球化竞争的狼烟已经在家门口燃起。
对于全球化的进程,仅仅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市场战略,我们的技术、管理,甚至我们的人才储备,是否都具备了同国际大承包商一决高低的实力?最新评出的2001年全球225强中,尽管中国公司有42家入围,但加起来的国际市场总营业额还不敌榜首的瑞典公司的一半,差距十分明显。当我们还在自己的家里为了“特级”、“一级”资质而拼争不休时,那些国际大承包商早已暗渡陈仓,瞄准了中国市场,等待着三年“保护期”的结束。一旦笼门打开,他们便会马上向国内建筑企业发起挑战:争夺人才、争夺市场!
从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大项目、标志性工程设计的国际招标来看,众多的“老外”胜出已向我们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在全球化竞争中,我们没有竞争优势!尤其是随着国际市场的分工更趋明显,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大承包商纷纷兼并重组,瓜分和抢占市场。同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综合性的项目增多,国际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传统的工程承包正逐步被工程承包、国际投资、项目融资、国际信贷、设备贸易、技术转让等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合作方式所取代,EPC总承包和BOT等承包方式越来越多,新材料、新工艺以及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对承包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本届论坛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主流建筑企业的警醒--尽快进行结构调整,甚至相互联手,集中技术、资金和管理实力,融入到国际大市场中去,已形成共识。正如徐征在演讲中所希望的那样:我们能在草原(国际建筑市场)上与狼共舞。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