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警惕城市化妆运动

admin 2002-09-27 来源: 网
  编者按:作者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本文是俞孔坚博士在首届世界规划教育院校大会上的发言稿(有删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城市美化的历史渊源,产生的历史背景
  编者按:作者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本文是俞孔坚博士在首届世界规划教育院校大会上的发言稿(有删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城市美化的历史渊源,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其在各个时期及不同国家的表现以及问题和教训,由此揭示中国"城市化妆运动"的本质。

  从189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开始,以城市中心地带的几何设计和惟美主义为特征的"城市美化运动"席卷全美,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所幸的是这种思潮在1909年的首届全美城市规划大会上,及时得到批评和抵制。"城市美化运动"很快被科学的城市规划思潮所替代。然而,"城市美化运动"的阴魂不散。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于中国的"城市化妆运动"在许多方面都与100年前发生在美国、以及随后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城市美化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在社会制度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行为与症结很多都如出一辙。这就警示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与历史上的"城市美化运动"相似,中国的"城市化妆运动"的典型特征是惟视觉的美而设计,为参观者或观众而美化,惟城市建设决策者或设计者的审美取向为美,具体反映如下。

  景观大道

  无论是北方大都市,还是南国小城,无论是三峡库区迁址新建的小城,还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许多城市都为建设纪念性和轴线性?quot;景观大道"而大兴土木。竭尽"城市化妆"之能事,强调宽广、气派和街景立面之装饰。这样的大道往往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景观大道往往同时是作为车流干道来设计的,因此,对步行人来说是一道危险的屏障,隔断道路两侧的交通。功能交混,复杂化,效率低下;
  第二、这种轴线性的大道,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和纤细的节理,从而使城市发生结构性破坏,造成功能性的混乱;
  第三、这样的宽广大道,往往拆迁大量居民,耗资巨大,又将传统风貌丢弃;
  第四、由于其纪念性的要求,两侧往往要求有大体量的公共和文化性建筑,否则,无论从比例、尺度上还是道路的视觉效果上,都很难达到规划设想,而这些建筑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

  城市广场

  曾几何时,兴建城市广场之风在大江南北广大城市兴起,或"中心广场"、或"文化广场",或"世纪广场"、或"市民广场"。为市民提供一些活动场所本是好事,然而,许多广场往往不是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目的,而是相反,把市民当作观众,把广场或广场上的雕塑,或广场边的市府大楼当成主体,整个广场无非是舞台布景。观众是被置于广场之外的,最好在半空之中,否则,广场优美的几何图案便难以欣赏。如同路易从凡尔赛的舞厅窗户可以看到花园最好的图案一样,市府主楼是最好的观景点。广场以大为美,以空旷为美,以不准上人的大草坪为美,以花样翻新,繁复的几何图案为美,以大理石和刨光花岗岩铺地为美,全然不考虑人的需要、人的安全。
因此,以"城市美化"为目的的城市广场的兴建可能带来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空间和社会结构的破坏。如果在城市中心地带,往往拆迁量巨大,投资动辄上亿,并使成千上万人离开故土,迁往新区,社会结构遭到破坏。
  第二、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其它同样需要城市中心土地的功能如商业需要相竞争,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使城市的整体有机性受损。
  第三、模仿的图案化和形式化的城市广场,往往没有场所性和地方性特色,实际上是对城市形象和地方精神的污染,特别在历史文化古城,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并已引起各界注意。
  第四、为广场而广场。由于城市美化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纪念及礼仪,而不是实用。因此,在许多城市中,就出现了为广场而广场的现象。在郊外稻田之中会出现一块花岗岩铺地的广场也就毫不奇怪了。白天,烈日之下是一块连蚂蚁都不敢光顾的"热锅",夜晚则是华灯下的一片死寂。即使是城市中心的广场,设计者和管理者也往往力图将商业活动、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斥在外,以追求纯粹的形式美。无树阴供人庇护,无安静场所供人休闲。
  第五、金玉堆砌。把材料的价值与广场的质量视为等同,甚至将户外广场当作室内厅堂来做,刨光的花岗岩地面,精雕的汉白玉栏杆,集宫廷之华丽,昂贵之至,却使市民举步维艰,雨雪之后,更不敢光顾。

  城市河道"美化"

  每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地的水系紧密相关。历史上它们具有防御,运输、防洪、防火和清洁城市等功能;同时,它们是多种乡土生物的栖息地和空间运动的通道和媒体。城市水系更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和历史文化之载体,是城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
  然而,如同身体之血脉的城市水系,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善待。陆路交通的发展,及自来水和城市消防设施的完善,使城市水系原有的功能因此大部分消失。随之,水系便被作为排污通道、垃圾场而被污染、被遗弃。曾几何时,城市水系似乎成了包袱,阻碍了"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等称号的达标。于是乎,大江南北掀起了城市水系治理和"美化"的高潮。一种落后的,源于小农时代对水的恐怖意识,和工业时代初期以上程为美的观念,正支配着城市水系的"美化"与治理。
  同历史上多次城市大建设中给我们留下的遗憾一样(如古建和城墙的拆除,古树的砍伐等),在今日的城市建设中,由于对城市水系的虐待及对其价值的无知,已经,正在或即将造成许多令人痛心的遗憾。这些遗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曾经有过,而且正以昂贵的代价来挽回和弥补的。概括起来,城市水系治理和"美化"过程中有"四大忌"。
  大忌之一:填之。把水系,污水甚或清流填去,改为马路或盖房子或种花草,并以此为美,是城市之最大不幸,也是城市居民的最大不幸。表面上看,填去污水,可以使城市变得卫生、清洁,使城市多了一分土地,多了一块绿地;然而,在填去水系的同时,也填去了城市中最具生命的部分,填去了儿童的梦境,填去了城市的诗意,也填去多少人所以称某一地方为家的维系和认同感。与之相反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西方国家正在掀起一个重新挖掘以往填去的水系,再塑城中自然景观的热潮。这一否定之否定却付出了多少昂贵的代价?中国的城市建设为何又要走这条老路?
  大忌之二:盖之。将明渠变成暗渠,其上筑马路或搞建筑和"美化"工程。尽管水仍在流,但其结果同样使城市环境的美化和生态化失去了最宝贵的资源。殊不知,水系之存在不仅仅因为其流水,更重要的是以水为特征的生态系统和生活空间。而与此同时,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人们又在乐此不疲地耗巨资挖湖堆山,人工造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大忌之三:断之。许多城市的水系,本来是一个连续体,它们与湿地、城郊湖泊和山林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整体。它们为城市的整体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蓝本。同时,它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成为多种乡土生物的栖息地和通道。当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连续的康体休闲空间和环境认知空间。然而,这一连续体却常常在城市建设中被切割,被断肢,从而使活水变成了死水。
  大忌之四:堤之衬之。即用钢筋水泥护衬水系。许多城市的水系治理中,偏面强调水系的防洪、泄洪和扫污功能,将水系截弯取直后以钢筋水泥护衬,以为这便是将水?quot;治服",以图一劳永逸。自然的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需要一个环境方能维持健康的。水泥衬底和护衬之后,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失去了自净能力,从而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相反,如果利用水系形成一个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