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著作《大脚革命与新桃源》入选“2023首都科普好书”
12月13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23首都科普好书”推荐书目。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著作《大脚革命与新桃源》、“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与自由撰稿人张燕波所著的《巨目观天——中国天眼的故事》、加拿大著名科普新闻记者丹·福克(Dan Falk)所著的《莎士比亚的科学:一位剧作家和他的时代》等30部深度挖掘科普阅读意义的图书,经过17位来自科学研究、科普传媒、出版发行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和评阅,从132家出版社的436部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3首都科普好书”。
“2023首都科普好书”书目名单
此次评选出的“首都科普好书”类型覆盖范围广,凸显首都人文特色,涉及科学家传记、前沿科技、博物人文、基础科学、科技史以及科学思想方法等多个方面。既有《大国重器》《巨目观天——中国天眼的故事》等介绍我国科技领域重大成就的著作,也有《生命的灵动:中国生物多样性影像20年》《世界上不可思议的果实种子图鉴》等反映自然乐趣和多样性的作品,以及《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解码者:珍妮弗·杜德纳,基因编辑的历史与未来》等体现科研者事迹风貌的传记。
“2023首都科普好书”推荐书目发布活动现场
在“2023首都科普好书”书目发布活动现场上,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苏青表示,“2023首都科普好书”入围图书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专家学者成为国内原创科普图书主体,二是主旋律科普图书正能量满满,三是少儿科普图书形式创新多样,四是引进版科普图书优中选优,30种“好书”中有8种是引进版科普图书,可谓精挑细选。
苏青在“2023首都科普好书”书目发布活动上发言
北京市科协表示,将联合全市各阅读空间、科普基地、学校、社区共建30个“首都科普阅读空间”,举办“2023首都科普好书”主题书展。至2024年1月,市科协将联动北京图书大厦、市规划展览馆、国家动物博物馆等场馆及数十家出版机构,为市民呈现四条“科技馆之城”主题科学游探访新路线,共绘“首都科普阅读地图”。其中,“强国之路”路线汇聚一系列关于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图书,“科技之路”路线涵盖众多前沿科技领域的图书,“博物之路”路线带领读者们走进大自然、探索生物的奥秘,“创意之路”为青少年推荐一系列脑洞大开的创新图书。
部分书目介绍
《大脚革命与新桃源》
本书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在建设规划领域数十年的思考和探索成果。这里有他对反自然的“小脚主义”美学观和建设规划进行的反思;有他对积累了千百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回顾。在此基础上,俞孔坚深入探讨了生态文明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描绘了如何构建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的之设计学途径。
点击//m.teenabolic.com/book/370.html跳转购买页面
《莎士比亚的科学:一位剧作家和他的时代》
万物之中皆有科学,莎士比亚的作品亦是如此。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以一种现代读者较为陌生的方式与宇宙联系在一起。“朱庇特”本人出现在《辛白林》的结尾处,而舞台提示则要求四个鬼魂围成一圈跳舞,这是否暗指伽利略新发现的四颗木星卫星?当哈姆莱特想象自己是“无限空间之王”时,他是否在暗示一个新的无限宇宙?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有关新发现的时代,从天文学、物理学到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占星术、炼金术、魔法,作者化身为向导,带领我们重新阅读莎士比亚,观察剧作家对科学发现是否感兴趣,这些知识又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大国重器》
本书深度探讨了2011年至2021年间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50项重大成就,邀请30多位一线科技工作者,通过问答形式生动地介绍这些国之重器的研制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至宏观世界的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小至微观世界的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我国都走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含泪远去的海岛——碳中和的故事》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有关低碳知识,旨在提高公众对碳中和的认识和参与度,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启示,不仅具有专业性,还具备高度可读性,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作者以细腻的文学笔触,将碳中和的故事编织成一幅饱含情感的画面,从“哭泣的地球”到“碳中和的前世今生”,再到“碳中和我们在行动”,生动地勾勒出了碳中和的历史、现实和未来。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书中描述了人们为实现碳中和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愿景,是一本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科普读物。
编辑 | 周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