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全面展示北京古都风貌保护成就

admin 2002-10-14 来源: 网
  莲花池、先农坛、菖蒲河、明城墙……近年来,北京保护古都风貌力作频出。其速度之快,手笔之大不仅让北京人吃惊,也让那些常驻京城的外国人咋舌。昨天,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新闻
  莲花池、先农坛、菖蒲河、明城墙……近年来,北京保护古都风貌力作频出。其速度之快,手笔之大不仅让北京人吃惊,也让那些常驻京城的外国人咋舌。昨天,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境内外新闻机构的70多位记者,就古都北京的保护问题对市文物保护部门进行集体采访。随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通社等近40名境外记者又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日前刚刚开放的明城墙遗址公园。

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北京是一座文物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同时,北京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工作。2000年,市政府下决心每年拨款1.1亿元抢修文物,至今拨款总额超过3.3亿元,近百项珍贵文物修缮一新;此后,北京又制定了《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从2003年起,每年投入1.2亿元用于全市文物保护。这两项措施,为北京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2002年9月,北京出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保护古都风貌立法。它提出从整体上保护北京旧城,对历史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等10个方面提出具体保护要求。北京文物保护分三个层次:第一,对举世闻名的老皇城进行整体保护。第二,对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成片保护。在已确定的第一批25片保护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二批15片,其中30片位于北京旧城,占地面积1278公顷。第三,对朝阜路等体现北京古都风貌的特色街区进行保护。

文物的腾退及环境整治一直是北京文物保护工作的难题,涉及单位、居民多,历史遗留问题十分复杂。近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这个难题的解决取得历史性突破。圆明园迁走了615户居民和11个驻园单位,解决了百年遗留问题,使圆明园得到全面保护。明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迁走居民2600余户,单位79个,是北京文物保护史上最大的腾退工程。先农坛、天坛神乐署、白塔寺西路、袁崇焕祠等一大批文物得以搬迁腾退,菖蒲河、地坛南坛墙、皇城根公园等通过搬迁整治还原了历史面貌。两年来,近6000户居民在文物腾退中喜迁新居,十多万平方米的文物得到“解放”。

随后记者们参观了刚刚竣工的明城墙遗址公园。从东便门角楼向西望去,昔日平房林立、环境脏乱的三角地已不见踪影,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苍劲古朴的图画。一片广阔的绿地,簇拥着一道青灰色的古城墙。绿地中芳草萋萋,树木离离,鲜花灼灼;城墙上残垣依旧,城砖如昨,古风犹存。园中甬路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或漫步,或拍照,赏新景,忆旧貌,怡然自得。

四十岁的白文春是东便门地区的老住户,他娓娓讲述了自己过去在这里的生活经历。白文春说,他4岁起全家就搬到明城墙脚下,一家人在一间3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住了将近40年,三代同堂的日子令他终身难忘。除此之外,院子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冬天的夜里,冒着寒风到几百米外上厕所的滋味别提有多难受。这次政府恢复明城墙遗址原貌,白文春的父母获得了50万元的拆迁补偿,如今,老两口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老街坊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明城墙也为京城新添一景。

白文春的经历引起了中外记者的兴趣,大家兴致勃勃地向他提出了各自的问题。“你喜欢现在的明城墙遗址公园吗?”“你觉得北京的历史重不重要?”……白文春说,他非常喜欢现在的明城墙遗址公园,这正是这片土地的原貌,昨天他还曾来此参观呢。他也喜欢北京的历史,那是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东西。当年他们家的大杂院就挨着东便门角楼,每天都有很多外国朋友来参观,但他们不敢让外国人看自家的大杂院,因为太破了,现在这儿漂亮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记者李泰说,明城墙遗址公园现在这样很好,很漂亮。越南通讯社记者阮友升说,越南也面临着旧城改造的问题,可以借鉴北京的做法。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