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外资建筑企业获准登陆中国市场
admin
2002-11-14
来源:
网
背景
日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建设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规定》对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工程承包范
背景
日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建设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规定》对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工程承包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外资建筑业企业允许
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包下列工程:一全部由外国投资、外国赠款、外国投资及赠款建设的工程;二由国际金融机构资助并通过根据贷款条款进行的国际招标授予的建设项目;三
外资等于或者超过50%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及外资少于50%,但因技术困难而不能由中国建筑企业独立实施,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四由中国投资,但因技术困难而不能由中国建筑企业独立实施的建设项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由中外建筑企业联合承揽。
北京建筑企业叫板外来狼
将和无论资金实力、管理技术、专业设备都领先一筹的外资企业展开同台较量,国内建筑企业并不敢小视,但诸多的国有老牌企业还是表现了大将风范。
“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建筑市场的“王牌军”北京建工集团董事长孙维林对此反应颇为平淡。“国外有竞争力的大型建筑企业参与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非常有利于规范国内建筑市场;同时也可以‘逼’着国内的施工企业尽快改革机制和体制,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而且,成熟的管理经验、有效的规章制度、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些都是以往我们到国外企业去学习和观摩的重要内容,现在在国内同台竞争,不是更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吗?”
事实上,孙维林的“平淡”是有“底气”的———建工集团几年来的改制早已名声在外,二建和浙江广厦重组、三建即将“脱胎换骨”、投资1亿和德国B B公司合资、和美方合资成立环保公司,还有路桥、地产、物业等新产业领域的涉足,正在让他实现着做强做大建工的梦想。
“当然,我们不能盲目的自我陶醉。外资企业的介入,让本来已经白热化的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由此可能产生的很多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另外,国内建筑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外资企业相比较弱,特别是资本的运作我们还处在一个学习提高的阶段,而这一点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对于国内市场的谙熟、我们的本土化成本以及我们单位产品的相对低的价格,都是明显的优势。”
“如果说引进来的是‘狼’,我们为什么不走出去也做‘狼’呢?”住总集团董事长连廉说。“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建筑市场恐怕很难以地域来划分是谁的了,不接受现实没有用,抵触更没有意义,何况,我看结果也没有那么危言耸听。”
早在10年前,住总海外就已经开始“走出去”,到非洲等地区承揽建设工程,至今早已蜚声海外。作为“先行者”,连廉说,在相关的国家,我们也同样可以得到国外建筑企业在国内的“许可”和“承诺”,这对于我们开拓海外市场同样是有利的,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这一段时间我们在尽量地完善自己———特级资质的就位、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体系、改善资金状况、增强融资能力、改革二级企业,我们要让自己的企业也有能力成为“狼”。
根据统计,2001年国际承包工程市场虽然有继续萎缩的趋势,但市场容量仍然很大。据《工程新闻记录》的统计,2001年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共计完成国际营业额1065亿美元,据估算,整个国际承包工程的市场容量应该在1800亿美元左右。
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几年来发展尤其迅猛,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开始跻身于对外承包工程大国的行列。据外经贸部统计,2001年对外承包工程的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达到130.39亿美元和89亿美元,与198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3倍和72倍;问题是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虽然涉及的地区市场较多,但市场占有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地区构成极不匹配;而且由于实力和技术等因素,国内企业仍然很难进入欧洲、美国等主流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因此,中国虽然目前已经是一个对外承包工程的大国,但却不能算是强国。
同样,在采访中,企业老总们几乎都提到了“做强、做大”的概念———“我们的企业规模够大,但是实力不够强。”
今年五月,在第五届北京科博会举行的“2002中国建筑业国际高层论坛”上,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在演讲时曾经提到: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建筑市场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而如果外资企业利用品牌和实力的优势,与国内机制相对灵活的民营建筑企业合作,挖走国有建筑企业优秀的人才,这样的竞争将是一种不堪设想的局面和后果。
由此看来,目前“狼来了”的“版本”,充其量还只是彩排。
外资建筑企业跃跃欲试
根据新规定,外资企业不仅可以参与外国投资或赠款的工程,也可以参与部分中国投资的建设项目。据了解,中国目前的建筑市场工程价值总额为2000亿美元,境外建筑公司所占份额约2%。很多国际知名建筑总承包商早已进入中国建立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开展市场公关和调研,等待时机的到来。目前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已有140多家在中国承揽业务。中国已批准了120多家中外合作和合营的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
英国ATKINS国际公司中国事业发展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外资企业的冲击目前主要体现在高技术难度的工程,与先进的外资建筑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弱点主要体现在对一些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超高层钢结构、特殊地基项目等缺乏相关经验;另外外资企业在管理体系中会把和银行、发展商、供应商的关系管理得好,对每一个环节定量化掌握可以节省成本。相比较之下,中国的建筑业企业多达10万余家,从业人员3400万人,大都存在着生产能力弱、生产效率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弊病。
根据世贸组织协议,中国政府将在3年内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合资合作企业在3年内也将开始享受国民待遇。
“中国的建筑业从经营到管理,传统的东西比较多。不像IT等新经济,不得不采用大量的海外技术达到和国际接轨。而建筑业就不是,严格来讲,我们的建筑业离开国外仍然可以生存,甚至生存得很好,这是根本区别。”中建一局华江建设工程公司总经理郑朝来说,“实际上我们的很多同行还没有感觉到这种威胁。”
“中国的建筑业和欧美的状态不一样,甚至和香港、日本也不同。国内的一些企业投资、房地产投资项目还不是十分规范,比如说投资商会把价格压得很低、工期却要求很短,也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国外企业的参与。除非外商投资项目,特别要求国外大型企业来参与管理,否则无论从成本还是利润的角度考虑,它都不会要求外资企业进来。而这些要求,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几乎都能完成,危机感反而没有了。”
在香港工作4年,郑朝来的言谈举止有些“海归”。“原来以为自己的东西很成熟了,出去以后就觉得还是井底之蛙,最重要的转变是思维方式和市场观念。比如深圳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地王大厦,日本雄谷组是总承包,我们的中建二局、中建三局都是专业总分包。我们去学习考察时发现,这么大的工程,作为总承包商,日方的管理人员只有9个人,如果是国内的建筑企业采取这种管理方式,恐怕早就被当成皮包公司了。这就是观念的问题。”
文/陈筱红
日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建设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规定》对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工程承包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外资建筑业企业允许
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包下列工程:一全部由外国投资、外国赠款、外国投资及赠款建设的工程;二由国际金融机构资助并通过根据贷款条款进行的国际招标授予的建设项目;三
外资等于或者超过50%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及外资少于50%,但因技术困难而不能由中国建筑企业独立实施,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四由中国投资,但因技术困难而不能由中国建筑企业独立实施的建设项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由中外建筑企业联合承揽。
北京建筑企业叫板外来狼
将和无论资金实力、管理技术、专业设备都领先一筹的外资企业展开同台较量,国内建筑企业并不敢小视,但诸多的国有老牌企业还是表现了大将风范。
“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建筑市场的“王牌军”北京建工集团董事长孙维林对此反应颇为平淡。“国外有竞争力的大型建筑企业参与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非常有利于规范国内建筑市场;同时也可以‘逼’着国内的施工企业尽快改革机制和体制,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而且,成熟的管理经验、有效的规章制度、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些都是以往我们到国外企业去学习和观摩的重要内容,现在在国内同台竞争,不是更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吗?”
事实上,孙维林的“平淡”是有“底气”的———建工集团几年来的改制早已名声在外,二建和浙江广厦重组、三建即将“脱胎换骨”、投资1亿和德国B B公司合资、和美方合资成立环保公司,还有路桥、地产、物业等新产业领域的涉足,正在让他实现着做强做大建工的梦想。
“当然,我们不能盲目的自我陶醉。外资企业的介入,让本来已经白热化的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由此可能产生的很多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另外,国内建筑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外资企业相比较弱,特别是资本的运作我们还处在一个学习提高的阶段,而这一点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对于国内市场的谙熟、我们的本土化成本以及我们单位产品的相对低的价格,都是明显的优势。”
“如果说引进来的是‘狼’,我们为什么不走出去也做‘狼’呢?”住总集团董事长连廉说。“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建筑市场恐怕很难以地域来划分是谁的了,不接受现实没有用,抵触更没有意义,何况,我看结果也没有那么危言耸听。”
早在10年前,住总海外就已经开始“走出去”,到非洲等地区承揽建设工程,至今早已蜚声海外。作为“先行者”,连廉说,在相关的国家,我们也同样可以得到国外建筑企业在国内的“许可”和“承诺”,这对于我们开拓海外市场同样是有利的,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这一段时间我们在尽量地完善自己———特级资质的就位、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体系、改善资金状况、增强融资能力、改革二级企业,我们要让自己的企业也有能力成为“狼”。
根据统计,2001年国际承包工程市场虽然有继续萎缩的趋势,但市场容量仍然很大。据《工程新闻记录》的统计,2001年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共计完成国际营业额1065亿美元,据估算,整个国际承包工程的市场容量应该在1800亿美元左右。
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几年来发展尤其迅猛,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开始跻身于对外承包工程大国的行列。据外经贸部统计,2001年对外承包工程的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达到130.39亿美元和89亿美元,与198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3倍和72倍;问题是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虽然涉及的地区市场较多,但市场占有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地区构成极不匹配;而且由于实力和技术等因素,国内企业仍然很难进入欧洲、美国等主流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因此,中国虽然目前已经是一个对外承包工程的大国,但却不能算是强国。
同样,在采访中,企业老总们几乎都提到了“做强、做大”的概念———“我们的企业规模够大,但是实力不够强。”
今年五月,在第五届北京科博会举行的“2002中国建筑业国际高层论坛”上,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在演讲时曾经提到: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建筑市场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而如果外资企业利用品牌和实力的优势,与国内机制相对灵活的民营建筑企业合作,挖走国有建筑企业优秀的人才,这样的竞争将是一种不堪设想的局面和后果。
由此看来,目前“狼来了”的“版本”,充其量还只是彩排。
外资建筑企业跃跃欲试
根据新规定,外资企业不仅可以参与外国投资或赠款的工程,也可以参与部分中国投资的建设项目。据了解,中国目前的建筑市场工程价值总额为2000亿美元,境外建筑公司所占份额约2%。很多国际知名建筑总承包商早已进入中国建立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开展市场公关和调研,等待时机的到来。目前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已有140多家在中国承揽业务。中国已批准了120多家中外合作和合营的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
英国ATKINS国际公司中国事业发展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外资企业的冲击目前主要体现在高技术难度的工程,与先进的外资建筑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弱点主要体现在对一些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超高层钢结构、特殊地基项目等缺乏相关经验;另外外资企业在管理体系中会把和银行、发展商、供应商的关系管理得好,对每一个环节定量化掌握可以节省成本。相比较之下,中国的建筑业企业多达10万余家,从业人员3400万人,大都存在着生产能力弱、生产效率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弊病。
根据世贸组织协议,中国政府将在3年内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合资合作企业在3年内也将开始享受国民待遇。
“中国的建筑业从经营到管理,传统的东西比较多。不像IT等新经济,不得不采用大量的海外技术达到和国际接轨。而建筑业就不是,严格来讲,我们的建筑业离开国外仍然可以生存,甚至生存得很好,这是根本区别。”中建一局华江建设工程公司总经理郑朝来说,“实际上我们的很多同行还没有感觉到这种威胁。”
“中国的建筑业和欧美的状态不一样,甚至和香港、日本也不同。国内的一些企业投资、房地产投资项目还不是十分规范,比如说投资商会把价格压得很低、工期却要求很短,也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国外企业的参与。除非外商投资项目,特别要求国外大型企业来参与管理,否则无论从成本还是利润的角度考虑,它都不会要求外资企业进来。而这些要求,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几乎都能完成,危机感反而没有了。”
在香港工作4年,郑朝来的言谈举止有些“海归”。“原来以为自己的东西很成熟了,出去以后就觉得还是井底之蛙,最重要的转变是思维方式和市场观念。比如深圳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地王大厦,日本雄谷组是总承包,我们的中建二局、中建三局都是专业总分包。我们去学习考察时发现,这么大的工程,作为总承包商,日方的管理人员只有9个人,如果是国内的建筑企业采取这种管理方式,恐怕早就被当成皮包公司了。这就是观念的问题。”
文/陈筱红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