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可持续发展
admin
2002-11-22
来源:
网
背景
北京是一座有着3047年悠久历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使北京不仅居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首,也确立了北京在世
背景
北京是一座有着3047年悠久历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使北京不仅居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首,也确立了北京在世界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明确提出: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要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三个层面开展工作。
北京城市独具特色
梁思成先生说过,北京是“古代中国都市发展的结晶”。
从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到3000年前的西周古城,从秦汉唐时代的北方重镇到元明清的封建帝国首都,北京城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千锤百炼,特别是经过明、清两代的营建,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具有东方城市艺术独有的特色。
北京城以皇宫作为中心,面向正南,以景山作为制高点,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构成都城布局的脊梁,这条中轴线上或其两侧布置了紫禁城、景山、钟鼓楼、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等封建王朝最重要的建筑群。
紫禁城外由皇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拱卫,将皇宫、寺庙、府地民居和商业文化建筑构成功能不同、主次有序、相互协调的群体和平缓开阔的都城空间形态。
严谨对称、格局方正的京师城垣之内平直整齐的棋盘式街道、位于中轴线西侧的自然曲折的“六海”园林水系、苍翠浓郁的绿化系统构成全城雄伟秀美的景色。
大片四合院民居以其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空间组合,表现出内向含蓄的建筑风格,与传统的商业街和文化街、胡同、牌楼、寺庙组成各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北方城市风貌。
以大片青灰房屋和绿树为基调,突出金黄色琉璃瓦的皇宫以及绿、蓝琉璃瓦的王府、坛庙,形成统一而重点突出的城市色彩。
这种严格按统一的规划思想完整建设起来的集中国古建筑精华之大成的城市,有着特殊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给人类留下丰富的历史遗产。
规划保护与发展包容
多年来,北京一直遵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人们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逐渐深入,已从单体建筑物发展到整体环境;从人工构筑物到自然景观;从街区到城市,保护范围愈来愈广,保护内容越来越丰富,保护的层次也从物理的、现象的向文化的、精神的方面提升与发展。
文物古迹
科学管理合理利用
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对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加强科学管理,精心保护。北京具有极为珍贵、数量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城市遗址;以故宫为主的宫殿建筑群;皇家园林及风景名胜;重要的坛、庙、寺、塔;帝王陵寝;革命纪念物;古今名人故居;四合院民居、骊楼、会馆等反映北京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民间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市范围的文物普查工作,陆续公布了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市、区县三级文物保护体系正在形成。北京文物资源极其丰富,各级文物总量为3550处,文物建筑200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其中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4处,区县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517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2513处。几年来,市政府拨款抢修了一大批文物建筑,已使历代帝王庙、后门桥、钟鼓楼等得到抢救和保护,基本缓解本市地面文物年久失修、隐患严重的矛盾,为合理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还建设了莲花池、皇城根、圆明园遗址公园;阜景传统文化街的历史风貌初步展现;永定门城楼、普度寺、宛平城、十三陵德陵、纪晓岚故居、司马台长城等也陆续复建、修缮、开放。目前北京尚有十三陵、北海、云居寺、古观象台、卢沟桥在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中。
城市格局
保护传统 美化环境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提出:要从10个方面进行整体保护。即:保护和发展传统城市中轴线;注意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沿城墙旧址保留一定宽度绿化,形成象征城墙旧址的绿化环。原城门口的建筑应体现“城门旧址”的标志特点;保护与北京城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旧城改造要基本保持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注意吸取传统民居和城市色彩特点,保持皇城内青灰色民居烘托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的传统色调;以故宫、皇城为中心,分层次控制建筑高度;保护城市重要景观线,保护“银锭观山”和从市中心区往西的几条干道遥观西山的重要景观线以及城内各级文物古迹景点之间几条主要的传统景观线;保护街道对景,对于历史形成的对景建筑及其环境要加入保护,控制其前景和背景的建筑高度;增辟城市广场;保护古树名木,增加绿地,发扬古城以绿树衬托建筑的城市传统特色。
持续发展
古都风貌 现代都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北京的城市性质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保护与发展相互包容、相互协调是北京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现代化的概念具有四方面的含义: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以人为本;三是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四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城市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2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已获得北京市政府的批准。这一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举措显示出在北京城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保持传统风貌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城市现代化是保持传统风貌的保证。
北京是一座有着3047年悠久历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使北京不仅居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首,也确立了北京在世界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明确提出: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要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三个层面开展工作。
北京城市独具特色
梁思成先生说过,北京是“古代中国都市发展的结晶”。
从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到3000年前的西周古城,从秦汉唐时代的北方重镇到元明清的封建帝国首都,北京城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千锤百炼,特别是经过明、清两代的营建,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具有东方城市艺术独有的特色。
北京城以皇宫作为中心,面向正南,以景山作为制高点,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构成都城布局的脊梁,这条中轴线上或其两侧布置了紫禁城、景山、钟鼓楼、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等封建王朝最重要的建筑群。
紫禁城外由皇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拱卫,将皇宫、寺庙、府地民居和商业文化建筑构成功能不同、主次有序、相互协调的群体和平缓开阔的都城空间形态。
严谨对称、格局方正的京师城垣之内平直整齐的棋盘式街道、位于中轴线西侧的自然曲折的“六海”园林水系、苍翠浓郁的绿化系统构成全城雄伟秀美的景色。
大片四合院民居以其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空间组合,表现出内向含蓄的建筑风格,与传统的商业街和文化街、胡同、牌楼、寺庙组成各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北方城市风貌。
以大片青灰房屋和绿树为基调,突出金黄色琉璃瓦的皇宫以及绿、蓝琉璃瓦的王府、坛庙,形成统一而重点突出的城市色彩。
这种严格按统一的规划思想完整建设起来的集中国古建筑精华之大成的城市,有着特殊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给人类留下丰富的历史遗产。
规划保护与发展包容
多年来,北京一直遵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人们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逐渐深入,已从单体建筑物发展到整体环境;从人工构筑物到自然景观;从街区到城市,保护范围愈来愈广,保护内容越来越丰富,保护的层次也从物理的、现象的向文化的、精神的方面提升与发展。
文物古迹
科学管理合理利用
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对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加强科学管理,精心保护。北京具有极为珍贵、数量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城市遗址;以故宫为主的宫殿建筑群;皇家园林及风景名胜;重要的坛、庙、寺、塔;帝王陵寝;革命纪念物;古今名人故居;四合院民居、骊楼、会馆等反映北京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民间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市范围的文物普查工作,陆续公布了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市、区县三级文物保护体系正在形成。北京文物资源极其丰富,各级文物总量为3550处,文物建筑200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其中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4处,区县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517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2513处。几年来,市政府拨款抢修了一大批文物建筑,已使历代帝王庙、后门桥、钟鼓楼等得到抢救和保护,基本缓解本市地面文物年久失修、隐患严重的矛盾,为合理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还建设了莲花池、皇城根、圆明园遗址公园;阜景传统文化街的历史风貌初步展现;永定门城楼、普度寺、宛平城、十三陵德陵、纪晓岚故居、司马台长城等也陆续复建、修缮、开放。目前北京尚有十三陵、北海、云居寺、古观象台、卢沟桥在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中。
城市格局
保护传统 美化环境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提出:要从10个方面进行整体保护。即:保护和发展传统城市中轴线;注意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沿城墙旧址保留一定宽度绿化,形成象征城墙旧址的绿化环。原城门口的建筑应体现“城门旧址”的标志特点;保护与北京城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旧城改造要基本保持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注意吸取传统民居和城市色彩特点,保持皇城内青灰色民居烘托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的传统色调;以故宫、皇城为中心,分层次控制建筑高度;保护城市重要景观线,保护“银锭观山”和从市中心区往西的几条干道遥观西山的重要景观线以及城内各级文物古迹景点之间几条主要的传统景观线;保护街道对景,对于历史形成的对景建筑及其环境要加入保护,控制其前景和背景的建筑高度;增辟城市广场;保护古树名木,增加绿地,发扬古城以绿树衬托建筑的城市传统特色。
持续发展
古都风貌 现代都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北京的城市性质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保护与发展相互包容、相互协调是北京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现代化的概念具有四方面的含义: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以人为本;三是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四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城市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2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已获得北京市政府的批准。这一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举措显示出在北京城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保持传统风貌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城市现代化是保持传统风貌的保证。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