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常杰教授为“生态杭州”建言献计

admin 2003-01-06 来源: 网
  常杰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生态学家。近年他是联合国污水生化处理课题负责人,该研究已经卓有成效,得到了联合国的大力推广。他十分关注城市生态研究
  常杰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生态学家。近年他是联合国污水生化处理课题负责人,该研究已经卓有成效,得到了联合国的大力推广。他十分关注城市生态研究,他参与了2000年杭州市委“住在杭州”杭州生态环境研究、2001年“西湖西进”生态环境论证、2002年杭州市总体规划论证。近日,杭州日报记者就城市生态建设进行了专题采访。本文根据常杰教授的访谈整理而成。

  让河流自由地呼吸

  我们居住的城市曾经称为江南水乡,有着纵横交错的河流。河流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被作为主要的交通载体,这从城市中至今还留存着的很多被叫做“××桥”的地名中可见一斑。随着城市建设步伐,这些河流被一条条地填掉,人在与河流的竞争中似乎获得了胜利。但人们渐渐发现,失去了河流的城市有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的麻烦:洪涝、干旱、热岛效应,诸如此类,于是我们开始保护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河流。

  现在很多城市的河道污染都十分严重,于是为了方便管理把它建成了硬质的水泥岸,河流原本有自净功能,雨水通过岸边的泥土渗透到河流中,过滤了有机物质,使河水变得清澈。而硬质河岸把河流与自然界的水循环隔离开来,使它的自净功能丧失殆尽,结果河流成了一条没有生命力的水沟,既不美观也失去了生态价值。我们在对河流的治理上似乎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通过生态学家的测算,只要利用河道两边与河流等宽的绿地就可以彻底改善河流的水质。杭州的地质多属于软土层,如果保持纯天然的软土岸也很危险,可以把它改建成半硬的驳坎,适当调整绿地的植物配置,再让水循环起来,河水流经绿地,过滤掉杂质,再流回河道,同时河水中的有机物质还可以滋养岸边的植物。河流、降水、植被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循环,同时又不影响美观。

  虽然现在新建的河流绿化带的宽度远远超出这一指标,但一般仅将它作为城市绿化带,没有很好地把它与净化河流结合起来。野花野草也很美丽

  在离西湖不远的某个地方,最近新建了一块绿地,因为行人比较多还特地加上了护栏,结果只留下了不足一米的人行空间。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这些年我们的城市新建了不少绿地,城市变美了变绿了,但是否人的活动空间也因此变得更为广阔了呢?其实不然,我们尴尬地发现很多高档草坪都是禁止入内的,这些草坪就像水泥槽的河流一样,失去了它在这个城市中存在的功能,成了一片“绿色沙漠”。

  近来在草种的选择方面,越来越多地偏向于进口品种,这些进口草坪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日后的管理维护也非常麻烦,这也是很多单位不愿意开放草坪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邀请全世界的生态学家来杭州做个测评,相信他们都会推荐本地草种,杭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存在着大量可供选择的草种,完全不需要依赖进口。本地草种不但价格低廉,而且适应性更强。我还有个顽固的观点:草坪不但可以,而且应该让人们践踏,只要不是践踏过度,还有益于草坪保持应有的生态功能。

  草坪没有那么娇气。

  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已经很少有机会看到野生植物了,每次昆虫展都有数以千计、万计的孩子排着长队,只为了看一个昆虫标本。而杭州大量的城市绿地、小区绿地不但品种、形态单调,且禁止入内,与人们非常隔阂。

  在欧洲的很多国家,房前屋后有很多半自然的草地,生长着品种繁多的野生植物,政府非常重视草地的养护情况,但他们只对修剪作出规定。许多城市还设立了大量的“城市自然植被”保护区,小的只有几平方米。研究表明,保留自然、半自然状态的绿地,对人尤其是儿童的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青石板上响起回家的足音

  杭州的弄堂里令很多老杭州人怀念的青石板路,现在已近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柏油路,然而,欧洲的一些城市至今仍保留着青石板的交通主干道,上海也于近期开始有计划地新建石板路。

  实践证明,石板路对于一个城市的水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自然的降水可以很快地通过路面缝隙进入地表,由泥土过滤掉污染物质后补充地下水资源,这里的所谓污染物质其实大部分是有机物,可以成为滋养植物的营养。而现在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被打破了,降水降在硬质的路面上,只能通过下水道进入污水厂,不仅地下水源只出不进,还加大了污水处理负担。杭州是一个降水丰富却又严重缺水的城市,平时的缺水与梅雨季节的洪涝灾害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要像改造河流一样改造空气

  城市河流的改造已越来越为政府所重视,各类改造方案层出不穷,但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又该如何呢?灵隐路两边绿阴环绕、青山绵延,是一条重要的景观道路,而空气检测的结果却令人非常意外,这里的污染指数甚至比市区内的交通干道还要高,这是因为两边的树木、高山阻挡了气团的移动,使空气失去了循环。

  杭州属于平原地区,周围又围绕着一些山峦,这样的地形非常不利于气团移动,虽然近年来政府在改善空气质量上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关闭了一些小型水泥厂、外迁污染企业、建筑业推广商品混凝土等等,但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到了冬季,夜晚的“逆温”现象非常严重。

  但是通过科学的规划,这一现象是可以得到改观的。首先在城市绿带的设置上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结合城市的风向进行科学处理,该宽的地方宽、该窄的地方窄,有些位置上还应留出缺口,规划出几条通气道,加速气团的流动。

  不要“新贵族”城市

  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往贵族化发展,比如在市区的道路建设方面,在“畅通工程”的口号下,道路建设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道路是越建越宽了,但自行车道、人行道却越来越窄了,自行车道还经常与公共汽车的候车人群混杂在一起,有些还被赶上了高低不平的人行道。

  “畅通工程”成了仅为汽车服务的畅通工程。在城市的交通管理上也是如此,香港的交通压力比杭州要大得多,但是它通过严谨的交通规则与严格的罚款制度使道路得以畅通。杭州对于交通的管理似乎总把汽车放在比行人更优先的位置上,非机动车不能上机动车道,而机动车却可以在非机动车道上行使、停放;在每个路口汽车总可以找到自己通过的时间,而行人呢,往往是在数分钟的等待后仅得到了十几秒的时间,还必须与进行小转弯的汽车分享,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杭州要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就该根本不过马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动辄就是几百万,汽车的数量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两三年后这一现象将会变得非常严重。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远远低于我国,但是为了城市里洁净的空气,他们又开始提倡步行上班、搭公交车上班了。

  城市生态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美国从国家总统到各州的州长都有专业的生态顾问,会在一项变革实行之前作出全面的生态评价。在我国,园林、河流、建筑各自都有一批不错的专家,但是互相之间却缺乏联系,所以城市的道路今天刚建好,明天又挖开,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需要有一批专家进行生态的综合性研究,为政府提供系统建议,将生态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有人会认为天蓝了、水清了、草绿了,城市就生态了,其实不然,更高层次的生态是一个系统的调配,是许多完美的零部件组成的一个协调的综合体。

  杭州已完成了作为一个城市构筑框架的最初阶段,接下来是要从功能上改善这个城市,因此生态已到了不得不提的阶段。我们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还应该多参考一下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虽然有些弯路难以避免,但是在全面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许多弯路。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