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admin
2003-01-08
来源:
网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天津市副市长夏宝龙认为,国内外大环境与环渤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结合促进了这个经济圈的崛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的大趋势下,这个地区巨大的潜力开始凸显。
中国在90年代初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建设构想。这个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约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目前这里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内城市间合作亮点频现。2001年10月,由吴良镛院士主持100多位学者完成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被建设部审定。专家认为,京津两地加强合作将大大增强地区的向心力和辐射力。2002年10月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在济南召开,29个成员城市达成经济合作项目30个,合作金额33.6亿元。自1992年来,联席会议共达成1400多个合作项目,合作金额近300亿。经济的互动发展,使这个区域长期的“诸侯经济”格局被打破。通过区域内资源互补、优势整合,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开始形成。北京有中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天津开发区已成长为环渤海沿海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IT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河北省目前已形成一批邻港产业、制药业、生态农业等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外商投资地区和领域不断拓宽;而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日前表示,环渤海地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为中国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作出了贡献。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发挥了环渤海区域的地理优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2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绿色通道。北起山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大动脉,目前已经完成约三分之二的建设任务。
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王武小珍认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往往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立在天津、山东等地。刚刚参加完中日韩环黄海经济圈研讨的南开大学张东刚教授说:“中国环渤海经济圈巨大的发展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目光,以此为中心辐射开去,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世界商业市场。周边更大范围的国家、城市开始考虑如何利用这一市场发展平衡贸易促进互惠经济合作。”
天津市副市长夏宝龙认为,国内外大环境与环渤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结合促进了这个经济圈的崛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的大趋势下,这个地区巨大的潜力开始凸显。
中国在90年代初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建设构想。这个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约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目前这里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内城市间合作亮点频现。2001年10月,由吴良镛院士主持100多位学者完成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被建设部审定。专家认为,京津两地加强合作将大大增强地区的向心力和辐射力。2002年10月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在济南召开,29个成员城市达成经济合作项目30个,合作金额33.6亿元。自1992年来,联席会议共达成1400多个合作项目,合作金额近300亿。经济的互动发展,使这个区域长期的“诸侯经济”格局被打破。通过区域内资源互补、优势整合,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开始形成。北京有中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天津开发区已成长为环渤海沿海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IT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河北省目前已形成一批邻港产业、制药业、生态农业等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外商投资地区和领域不断拓宽;而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日前表示,环渤海地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为中国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作出了贡献。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发挥了环渤海区域的地理优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2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绿色通道。北起山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大动脉,目前已经完成约三分之二的建设任务。
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王武小珍认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往往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立在天津、山东等地。刚刚参加完中日韩环黄海经济圈研讨的南开大学张东刚教授说:“中国环渤海经济圈巨大的发展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目光,以此为中心辐射开去,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世界商业市场。周边更大范围的国家、城市开始考虑如何利用这一市场发展平衡贸易促进互惠经济合作。”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