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古代北京城的五次变迁

admin 2003-01-24 来源: 网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灭商后,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 周末的广安门桥上不再是如织的车流,护城河也安静得看不见一丝涟漪。桥北侧一座大理石的纪念柱周围搭起了钢筋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灭商后,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

周末的广安门桥上不再是如织的车流,护城河也安静得看不见一丝涟漪。桥北侧一座大理石的纪念柱周围搭起了钢筋脚手架,我站在纪念柱脚下,听着丁丁当当的敲击声微微搅动着这个周末的早晨。

纪念柱是由建筑历史学家王世仁设计的,上面的笔墨出自书法家唐殷之手: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为周其名曰蓟。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在纪念碑记中追溯了北京城的历史,“……今日北京城起源于蓟,蓟城之中心在宣武区。其地承前启后,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灭商后,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著作《水经注》里提出,蓟城的西北隅有一个土丘,称之为蓟丘,蓟城是以蓟丘命名的。侯仁之先生曾推测这个蓟丘位于白云观西面。这里自古有一座土丘,1970年考古人员又在此地发现一处城墙的拐角,正对应了《水经注》里“西北隅”的方位,蓟城也就被推断在这个区域之内,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广安门一带。

■从战国至唐辽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蓟城坐落于广安门一带

不久前宣武区烂漫胡同进行施工改建的时候,北京大学的副教授岳升阳与几位专家为了核实前人的一个推论专门赶到现场。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唐幽州城大致位于今天宣武区西部,法源寺即唐代的悯忠寺踞于它的东南角,烂漫胡同则是东护城河的位置。胡同的地下被挖开后并没有发现城壕,烂漫胡同是唐故壕的说法也就被推翻了。

虽然城墙的位置迟迟得不到确定,但按照大量城内水井的遗迹来判断,从战国至唐辽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蓟城依然坐落于广安门一带,规模似乎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女真人在北京建立了中都,使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

顺着一个个蓝色的指示牌,我曲折找到了位于右安门外玉林小区深处的辽金城垣博物馆。1990年9月末的一天,当一处住宅楼的地基挖到4米深的时候,工人们忽然发现了一些排列有序的石板和木桩。工程立即停止,经过仔细的挖掘,人们惊喜地发现这是800多年前金中都的南城垣水关遗址。

水关是古代城墙下供河水进出的水道建筑,遗址只残存下基础部分。它正南北向,南距今天的凉水河即金中都的南护城河70米远,中都城内的河水就是通过这个水关流入南护城河的。

女真人在北京建立了中都,使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中都建设于辽南京的基础之上,是一座4000多米见方的城市,它的西北城角位于今羊坊店附近,东北城角坐落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周围,西南城角踞今凤凰嘴村,东南城角则立足今北京南站一带。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文物部门就把金中都的护城壕与街道勘探出来了,金中都至今遗留下凤凰嘴、万泉寺、高楼村三处城墙夯土残壁,而水关遗址则是除城墙外仅存的建筑遗迹。

■大都城与中都旧城相隔400米,被称为北城,原来的中都就称为南城,南城逐渐衰落,到明朝时最终被废弃了

今天北京城的基础是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建设的元大都所奠定下的,忽必烈进入北京时,金代的皇宫早已荡然无存。在政权南移的决策下,他决心以位于今天北海琼华岛旁的金代行宫大宁宫为中心建立新的都城,并命设计师刘秉忠主持规划。

元代建城已经有了明确的设计思想,刘秉忠选定今天鼓楼一带为北面的中心点,与南面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棵被称为“独树将军”的大树相连,画出了一条直线,作为建立宫殿的中轴线,所有的建筑都要围绕轴线展开。1267年新城开始动工,到1272年基本完成。修建好的元大都东西长6700米,南北长7600米,略呈长方形。今天的长安街是它的南城墙位置,北土城是它的北城墙,东到朝阳门,西至阜成门。大都城与中都旧城相隔400米,被称为北城,原来的中都就称为南城,南城逐渐衰落,到明朝时最终被废弃了。

当年的西城墙如今已经演变为西土城路中的一条绿化带,隆起的土丘默默掩饰起它曾有的气魄。明光桥下修筑起的一座城墙断面上,“元大都城垣遗址”一行字揭示了这高低延绵的土丘的秘密。残土城的夯土上已经长满了灌木与松树,顺着石料铺出的小路可以一直漫步到蓟门桥。两侧是穿梭的车流,这里却独具静谧。和舞剑遛鸟的老人错肩而过时,我们似乎都将脚下这700年的根基视若平常了。

■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后重定北京为首都,他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又向南移了800米左右,重修后的北京城为长方形,西北处因为太平湖的存在形成一个斜角

从积水潭地铁站走出来时,暮色将至。我特意从这里步行去西直门,因为这一段路就位于明代北京城西北面残缺的那一角。左手侧是繁忙的二环路,右手侧则是冬日宁静的北护城河。

明洪武元年,徐达率兵攻打到通州,元朝的皇帝弃城逃跑了。为防止元军卷土重来,明朝放弃了元大都北面三分之一的城池,后退5里重新筑一道城墙,这个地点就选在了今天德胜门一线。原来这里有一条大河,元大都时用以运输的,向西又是太平湖,河湖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工事。在后来的考古中,人们发现这道城墙修筑得十分仓促。当把城墙拆开后,里面还残留着两米多高的墙壁,一些生活用品也掩埋于其中。北城墙是应战争需要而修建的,它也是北京城墙中最高最厚的。

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后重定北京为都城,当他重建皇宫时又遇到了城市改造的难题。他已经在元后宫旧址上修建了镇山,即今天的景山,所以整个宫殿都不得不南移,但原先城南的面积显然不够了。朱棣索性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又向南移了800米左右。重修后的北京城为长方形,西北处因为太平湖的存在形成一个斜角,于是北京城的城墙也就缺了一角。

曾经让修城人为难的太平湖如今早已不见了踪影,护城河边遛弯儿的老人告诉我,当年为了修地铁湖被填平了,现在那里成为地铁车辆段的所在地。

■有人提出一个省工的方案:金中都的南城墙和西城墙还有残留,北面元大都也留下了一段城墙,把它们连缀起来建成一个凸字形外城

嘉靖年间,京城一再受到蒙古军队的威胁,朝廷多次讨论是否要修建外郭城以加强防御。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有人提出一个省工的方案:金中都的南城墙和西城墙还有残留,北面元大都也留下了一段城墙,把它们连缀起来建成一个凸字形外城。设想付诸实践后朝廷才发现这个范围太大了,国库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完成,于是原先东西20里的距离缩减为12里。最终外城并没有形成包围式,而只修建了南部的城墙。此时的京城虽然分内外城,但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城池,外城只包了内城的一面,另外三面则再也没修建起来。这座约62平方公里呈凸字形的明代北京城便是今天二环以内老北京城的规模。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