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风景区保护存在三大问题 总体规划浮出水面
admin
2003-02-19
来源:
网
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西湖在杭州。为了保护好杭州的西子湖,昨天,“总管”2002年到2020年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批准同意上报。这样,杭州历
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西湖在杭州。为了保护好杭州的西子湖,昨天,“总管”2002年到2020年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批准同意上报。这样,杭州历史上第一个法定意义的“西湖风景区总规”已经浮出水面。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全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
西湖因依傍在杭州城区的西侧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风光秀丽,所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风景最为绮丽,内涵最为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背景
规划是怎样编成的
建国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961年由南京工学院编制了《杭州西湖山区规划》;1974年杭州园林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尔后,几年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但没有正式上报审批;1978年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着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正式上报,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附在《总体规划》的《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其主要内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1987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要求,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研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修改,重新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全国风景园林界专家会审并获得较高评价。但由于按国务院规定,总规中必须明确管理体制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不能上报审批。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至今,法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工作于2000年年初开始。该规划在1987年编制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编并多次讨论、评审和反复修改,历时两年才告完成。
现状
景区保护存在三大问题
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
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本风景区游览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
●资源利用不当
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具有多重性。但目前对这多重性的风景区资源利用存在某些错位现象,如抽取地下水和拦截溪水作为生活、生产用水,将污水就地排放,照成水景受损水源受污染,片面满足交通需求而把停车场、道路盲目引入风景核心景区,都造成了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范围
西湖景区共59平方公里
东起松木场、保 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治路接四宜路,河坊街、中山中路至鼓楼。
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公里范围)。
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
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
总面积为59.04平方公里。
以上范围和1983年省人大确定的修改之处是:
新增加白塔起至六和塔沿江绿地;
浙大南侧退至青芝路北30米;
凤山门外增加馒头山地区;
划出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公里。
评述:这样规定既尊重了现状,又保证了风景区的管理要求,建议在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修改时,对西湖风景区的范围作必要的调整。
分类保护
景区保护分五个区块
西湖风景名胜区既是自然保护区,担负着保护自然,维护和改善杭州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又是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保护区,通过游览,可以加深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认识。西湖的山水构架协调和谐,它的自然美是一份珍贵的财富,要合理保护、适度利用。规划对景区进行了分类保护。
自然景观保护区
在自然景观保护区范围内,严格强调植被、地形的原生性,严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范围内只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他设施进入。
划为自然景观保护区的区域有:
宝石山景区:重点保护火山流纹岩地貌及植被,面积为0.71平方公里。
飞来峰景区:重点保护哈斯特地貌及特色植被、水体,面积为0.49平方公里。
九溪景区:重点保护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的特色5山涧景观及冰川地质地貌,面积为3.30平方公里。
云栖、五云山景区:重点保护五云山至灵隐山脊景线琅岭、西湖龙井茶原产区、竹林及色叶植物景观、山岭风光与幽谷景观,面积9万平方公里。
自然景观保护区共计面积13.5平方公里。史迹保护区
在区域范围内,应严格保护历史遗存,建立保护标志,建立健全科学的记录档案实施统一管理。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史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文物历史保护,搬迁保护区内所有居住人口,严禁增设与历史遗存无关的设施,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划入历史保护区的有:
吴山城市民俗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37平方公里;
凤凰山南宋文化保护区,面积为1.54平方公里;
将台山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面积为2.12平方公里;
灵隐、天竺佛教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4平方公里;
孤山清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12平方公里;
北山历史街区,面积为0.1平方公里;
清河坊民俗街区,面积为0.07平方公里;
史迹保护区共计面积4.72平方公里。
风景恢复区
将台山、金家山一带,因采石破坏了山体与植被,需进行景观与植被的重点恢复;凤凰山需进行南宋皇城遗址和文物历史环境的恢复;九溪口、四眼井居住建筑杂乱无序,其中违章建设和有碍观瞻的建筑应坚决拆除;金沙港、茅家埠、双峰村一带位于“西湖西进”规划范围,划为风景恢复区,面积为4.8平方公里,要求通过科学规划,拓展西湖水面,建设湿地景观,恢复生态植被,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
风景游览区
为保护风景游览区内的景观资源,保证游览活动的质量,应疏减交通,分级限制机动交通的进入,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冻结并逐步减少区域内的常住人口及建筑总量。
发展控制区
在风景区范围内,上述四类保护区以外的水面与用地,均划为发展控制区。
景观
西湖风景区分九大景区
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示了一千多年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互渗性、包容性,代表了东方文化体系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谐为美的审美情趣。
规划将景区划分为环湖景区、北山景区、吴山景区、植物园景区、灵竺景区、凤凰山景区、钱江景区、五云景区、虎跑龙井景区九大景区。
环湖景区
特级景区,包括西湖环湖路以内绿地、西湖水面、湖中孤山、二堤、三岛及茅家埠、普福岭一带湖西区域和太子湾、南屏山、九曜山等南线范围。景区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42.75%。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1处,占总量的41.80%,其中特级景点15处,一级景点9处,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髓。
规划措施:规划改善西湖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工程,打通环湖景区,整治湖西地区,扩大西湖水域面积,建成环湖复线,疏解景区交通压力。
北山景区
特级景区,由北山路、保 路、憂曙光路围合,包括宝石山、栖霞岭一带,景区范围虽小,但景点、文物与古迹众多。其中保 塔是西湖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景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3.81%,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0.66%,其中特级景点3处。
规划要求:在宝石山南坡按照保护历史街区的要求,保护历史环境风貌,山的北坡应严格控制建筑总量。清理区域内与风景区无关的单位和乱搭乱建,与景观不和谐的建筑,拆迁和疏解居住人口,使其达到合理的密度。挖掘、开放大批近现代遗迹和名人故居,把西湖北山建成为以名人故居群、中小型画廊、艺术宫及景观咖啡吧、茶吧等休闲设施错落于山间、林中,可游宜憩、成景结合的特级景区。
吴山景区
一级景区,位于万松岭路以北伸入城区的吴山、紫阳山地块,景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5.66%,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10%,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2处。
规划措施:利用吴山历史及地理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挖掘与展示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把山上、山下、分散闲置的景点很好的缀连起来,使整个景区正成为完美一体的城景结合的景区。
植物园景区
一级景区,北至浙大路,东至曙光路,南沿灵隐里由洪春桥沿金沙溪上至白乐桥村,西至老和山至北高峰山脊。景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5.66%,景区共有景点6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92%,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3处。
规划要求:解决公交线穿越景区的问题,限制“假日通道”的使用。同时,进一步充实景区观赏游览内容,进一步充实相应的各类设施,建设展览温室和展馆,为游人提供一处亲近自然,并可获得有益知识的“生态天堂”。
凤凰山景区
二级景区,北起万松岭路,转南山路,上南屏山、莲子峰、九曜山山脊至西侧虎跑路,往南达钱江大桥北岸,南界为钱江大桥北岸沿江转西湖引水管线,绕过杭州陶瓷品市场,笤帚湾路、凤凰山脚路,止于万松岭路。北景区面积5.85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9.91%。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量的10.66%,其中一级景点6处。
规划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建设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组织完整有序的游览空间序列;拆迁和整治凤凰山东侧一带和玉泉山脚南山村过于密集的建筑,搬迁与风景名胜无关的单位,疏散过于密集的常住人口。
灵竺景区
一级景区,自九里松沿一一七医院西界,折西顺金沙涧,上至白乐桥村,折上九峰山、北高峰、石人岭山脊,东折天竺山山脊,转棋盘山、天马山、月桂峰山脊至九里松。景区总面积6.06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10.26%。景区共有各级景点7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数的5.74%,其中特级景点2处,一级景点1处。
规划要求:改善三天竺的景观风貌,复建天竺香市,完善寺院布局规模,重新论证“大灵隐”景区的建设规划,整合灵隐景区风景资源,合理规划农居建设用地,把农居建设按风景建设的要求来处理,使其成为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持和发扬原有的地方特色。
钱江景区
二级景区,南靠钱塘江,东端贴临钱江大桥北引桥,转北至马鞍虎跑后山、白鹤峰、杨梅岭山脊,西达琅当,南下万林背书脊,过五云山顶,到许家坞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东界重合延伸至珊瑚沙水库处江边,景区面积7.83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六和塔、九溪和钱江大桥。
规划要求:九溪是一处充满诗情画意的山谷游览线,突出山涧景色,进一步整治和改善九溪口的环境。九溪茶室至龙井路严禁一切机动车辆驶入。
五云景区
二级景区,是西湖风景名胜区最西端的景区,包括新西湖十景之云栖竹径及西湖龙井茶主生产地梅家坞,西湖风景名胜区最有价值的山脊景线琅 线等。景区面积为10.12平方公里。
规划要求:整治、完善景区环境,还该地清溪茶庄的清丽面貌,以黑、白、灰色净化景区内建筑色彩,按空间比例要求搬迁疏解过于密集的建筑,增加绿化。
虎跑龙井景区
虎跑龙井景区即普福岭、龙井、满觉陇、虎跑、珍珠坞一带,为北山、吴山景区之外的六大景区所环绕,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腹地所在。景区面积5.64平方公里。
规划要求:按环境容量要求疏解景区建筑和人口,净化景区农居色彩,增加绿化,恢复南高峰塔,保护整理“一峰四涧”,坚决停止对景区内泉水资源的商业性开采,景区内的人居用水,接入城市自来水管网系统。
相关
城市景观如何整容
风景区与杭州主城区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为了处理好城市景观和风景区景观的关系,风景区规划规定了外围保护地带及城市景观控制要求。
西湖风景名胜区设立的外围保护带,其范围东起中河北路、中河中路、中河南路转复兴大桥一线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之江路至转塘路以北地区;西为绕城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环城北路以南地区,总面积为39.65平方公里。
为保护西湖,杭州的城市景观需“整容”:
——保护西湖同城市相融、精致和谐的景观特色,严格控制湖滨地区和嵌入城市内部的吴山、宝石山过渡带内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要求体量小巧,色彩清雅,与环境景观相协调。建筑色彩注意避免使用大面积实墙面和反光墙面,加强湖滨地区绿化,注重绿化种植的多样性,尤其多种植高大乔木,使建筑与绿化相互渗透。远期拆除不符合规划的建筑。
——在官巷口、武林广场、城站周围新建高层建筑,需做以西湖湖心亭为视点的视线和景观分析,高层建筑的高度以不突兀于宝石山、吴山山脊为控制原则。
——为了减少风景区土地资源的压力,总体规划还规定旅游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主要依托城市,对风景区内宾馆、饭店等住宿服务设施实现总量控制,今后不再新增总量。
专家评述:这样规定可以控制城市建筑对风景区景观的影响,使之逐步过渡,同时,还可以控制风景区的建筑环境总量,凸现风景区的游览功能。
在保护西湖景区的问题上,控制景区容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总体规划对风景区的风景山林、游览公园、西湖水面作了游憩生态容量的测算,对九大景区和西湖水面的游客容量、村居型和城市型人口、景区建筑总量作了测算,比如按每年330天可游览天数计算的话,生态容量就达到了每年3000多万人次(见附表)。还进一步对村居型居住点分为控制型、缩小型、聚居型、搬迁型等4个类型,对城居型住宅分为缩小型、合并型、搬迁型3种类型。
专家评述:这样测算和规定为控制西湖风景区的游客、人口和建筑总量和编制详细规划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有利于西湖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景源的永续利用。
建议
加强管理防止失控
建立名胜区政府,加强管理
在条件成熟时建立西湖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
出台相关决定,防止管理失控
从上报之日到国务院批准之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空间。为了防止在此时段中出现管理失控,建议人大常委会作出一个相关决定,使风景区管委会能严格规划加强管理,防止管理失控,坚决依法制止一切违反风景区总体规划的行为。
人员只出不进,缩小规模
从严从紧控制西湖风景区的人口规模和建筑容量,遏制风景区城市化的倾向。本着只出不进、缩小规模的原则,分期外迁、逐步疏解风景区的常住人口。今后在风景区内不得新、扩建与风景区无关的建筑,确需建设的,要严格按法定程序审批,且建筑体量、建筑风貌和色彩必须与景观相协调。
声音
●西湖是杭州的根系
“西湖是杭州的根系和魂魄所在,”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许多不同场合都有这样的表述,“保护好西湖风景名胜区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630万杭州市民理所当然的任务。”
●规划编制非常迫切
杭州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贤祥说,西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编制有利于风景区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对提高城市品位,打响西湖品牌意义深远,因此,当前编制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非常迫切。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全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
西湖因依傍在杭州城区的西侧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风光秀丽,所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风景最为绮丽,内涵最为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背景
规划是怎样编成的
建国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961年由南京工学院编制了《杭州西湖山区规划》;1974年杭州园林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尔后,几年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但没有正式上报审批;1978年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着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正式上报,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附在《总体规划》的《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其主要内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1987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要求,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研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修改,重新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全国风景园林界专家会审并获得较高评价。但由于按国务院规定,总规中必须明确管理体制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不能上报审批。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至今,法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工作于2000年年初开始。该规划在1987年编制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编并多次讨论、评审和反复修改,历时两年才告完成。
现状
景区保护存在三大问题
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
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本风景区游览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
●资源利用不当
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具有多重性。但目前对这多重性的风景区资源利用存在某些错位现象,如抽取地下水和拦截溪水作为生活、生产用水,将污水就地排放,照成水景受损水源受污染,片面满足交通需求而把停车场、道路盲目引入风景核心景区,都造成了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范围
西湖景区共59平方公里
东起松木场、保 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治路接四宜路,河坊街、中山中路至鼓楼。
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公里范围)。
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
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
总面积为59.04平方公里。
以上范围和1983年省人大确定的修改之处是:
新增加白塔起至六和塔沿江绿地;
浙大南侧退至青芝路北30米;
凤山门外增加馒头山地区;
划出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公里。
评述:这样规定既尊重了现状,又保证了风景区的管理要求,建议在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修改时,对西湖风景区的范围作必要的调整。
分类保护
景区保护分五个区块
西湖风景名胜区既是自然保护区,担负着保护自然,维护和改善杭州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又是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保护区,通过游览,可以加深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认识。西湖的山水构架协调和谐,它的自然美是一份珍贵的财富,要合理保护、适度利用。规划对景区进行了分类保护。
自然景观保护区
在自然景观保护区范围内,严格强调植被、地形的原生性,严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范围内只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他设施进入。
划为自然景观保护区的区域有:
宝石山景区:重点保护火山流纹岩地貌及植被,面积为0.71平方公里。
飞来峰景区:重点保护哈斯特地貌及特色植被、水体,面积为0.49平方公里。
九溪景区:重点保护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的特色5山涧景观及冰川地质地貌,面积为3.30平方公里。
云栖、五云山景区:重点保护五云山至灵隐山脊景线琅岭、西湖龙井茶原产区、竹林及色叶植物景观、山岭风光与幽谷景观,面积9万平方公里。
自然景观保护区共计面积13.5平方公里。史迹保护区
在区域范围内,应严格保护历史遗存,建立保护标志,建立健全科学的记录档案实施统一管理。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史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文物历史保护,搬迁保护区内所有居住人口,严禁增设与历史遗存无关的设施,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划入历史保护区的有:
吴山城市民俗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37平方公里;
凤凰山南宋文化保护区,面积为1.54平方公里;
将台山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面积为2.12平方公里;
灵隐、天竺佛教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4平方公里;
孤山清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12平方公里;
北山历史街区,面积为0.1平方公里;
清河坊民俗街区,面积为0.07平方公里;
史迹保护区共计面积4.72平方公里。
风景恢复区
将台山、金家山一带,因采石破坏了山体与植被,需进行景观与植被的重点恢复;凤凰山需进行南宋皇城遗址和文物历史环境的恢复;九溪口、四眼井居住建筑杂乱无序,其中违章建设和有碍观瞻的建筑应坚决拆除;金沙港、茅家埠、双峰村一带位于“西湖西进”规划范围,划为风景恢复区,面积为4.8平方公里,要求通过科学规划,拓展西湖水面,建设湿地景观,恢复生态植被,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
风景游览区
为保护风景游览区内的景观资源,保证游览活动的质量,应疏减交通,分级限制机动交通的进入,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冻结并逐步减少区域内的常住人口及建筑总量。
发展控制区
在风景区范围内,上述四类保护区以外的水面与用地,均划为发展控制区。
景观
西湖风景区分九大景区
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示了一千多年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互渗性、包容性,代表了东方文化体系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谐为美的审美情趣。
规划将景区划分为环湖景区、北山景区、吴山景区、植物园景区、灵竺景区、凤凰山景区、钱江景区、五云景区、虎跑龙井景区九大景区。
环湖景区
特级景区,包括西湖环湖路以内绿地、西湖水面、湖中孤山、二堤、三岛及茅家埠、普福岭一带湖西区域和太子湾、南屏山、九曜山等南线范围。景区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42.75%。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1处,占总量的41.80%,其中特级景点15处,一级景点9处,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髓。
规划措施:规划改善西湖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工程,打通环湖景区,整治湖西地区,扩大西湖水域面积,建成环湖复线,疏解景区交通压力。
北山景区
特级景区,由北山路、保 路、憂曙光路围合,包括宝石山、栖霞岭一带,景区范围虽小,但景点、文物与古迹众多。其中保 塔是西湖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景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3.81%,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0.66%,其中特级景点3处。
规划要求:在宝石山南坡按照保护历史街区的要求,保护历史环境风貌,山的北坡应严格控制建筑总量。清理区域内与风景区无关的单位和乱搭乱建,与景观不和谐的建筑,拆迁和疏解居住人口,使其达到合理的密度。挖掘、开放大批近现代遗迹和名人故居,把西湖北山建成为以名人故居群、中小型画廊、艺术宫及景观咖啡吧、茶吧等休闲设施错落于山间、林中,可游宜憩、成景结合的特级景区。
吴山景区
一级景区,位于万松岭路以北伸入城区的吴山、紫阳山地块,景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5.66%,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10%,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2处。
规划措施:利用吴山历史及地理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挖掘与展示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把山上、山下、分散闲置的景点很好的缀连起来,使整个景区正成为完美一体的城景结合的景区。
植物园景区
一级景区,北至浙大路,东至曙光路,南沿灵隐里由洪春桥沿金沙溪上至白乐桥村,西至老和山至北高峰山脊。景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5.66%,景区共有景点6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92%,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3处。
规划要求:解决公交线穿越景区的问题,限制“假日通道”的使用。同时,进一步充实景区观赏游览内容,进一步充实相应的各类设施,建设展览温室和展馆,为游人提供一处亲近自然,并可获得有益知识的“生态天堂”。
凤凰山景区
二级景区,北起万松岭路,转南山路,上南屏山、莲子峰、九曜山山脊至西侧虎跑路,往南达钱江大桥北岸,南界为钱江大桥北岸沿江转西湖引水管线,绕过杭州陶瓷品市场,笤帚湾路、凤凰山脚路,止于万松岭路。北景区面积5.85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9.91%。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量的10.66%,其中一级景点6处。
规划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建设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组织完整有序的游览空间序列;拆迁和整治凤凰山东侧一带和玉泉山脚南山村过于密集的建筑,搬迁与风景名胜无关的单位,疏散过于密集的常住人口。
灵竺景区
一级景区,自九里松沿一一七医院西界,折西顺金沙涧,上至白乐桥村,折上九峰山、北高峰、石人岭山脊,东折天竺山山脊,转棋盘山、天马山、月桂峰山脊至九里松。景区总面积6.06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10.26%。景区共有各级景点7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数的5.74%,其中特级景点2处,一级景点1处。
规划要求:改善三天竺的景观风貌,复建天竺香市,完善寺院布局规模,重新论证“大灵隐”景区的建设规划,整合灵隐景区风景资源,合理规划农居建设用地,把农居建设按风景建设的要求来处理,使其成为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持和发扬原有的地方特色。
钱江景区
二级景区,南靠钱塘江,东端贴临钱江大桥北引桥,转北至马鞍虎跑后山、白鹤峰、杨梅岭山脊,西达琅当,南下万林背书脊,过五云山顶,到许家坞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东界重合延伸至珊瑚沙水库处江边,景区面积7.83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六和塔、九溪和钱江大桥。
规划要求:九溪是一处充满诗情画意的山谷游览线,突出山涧景色,进一步整治和改善九溪口的环境。九溪茶室至龙井路严禁一切机动车辆驶入。
五云景区
二级景区,是西湖风景名胜区最西端的景区,包括新西湖十景之云栖竹径及西湖龙井茶主生产地梅家坞,西湖风景名胜区最有价值的山脊景线琅 线等。景区面积为10.12平方公里。
规划要求:整治、完善景区环境,还该地清溪茶庄的清丽面貌,以黑、白、灰色净化景区内建筑色彩,按空间比例要求搬迁疏解过于密集的建筑,增加绿化。
虎跑龙井景区
虎跑龙井景区即普福岭、龙井、满觉陇、虎跑、珍珠坞一带,为北山、吴山景区之外的六大景区所环绕,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腹地所在。景区面积5.64平方公里。
规划要求:按环境容量要求疏解景区建筑和人口,净化景区农居色彩,增加绿化,恢复南高峰塔,保护整理“一峰四涧”,坚决停止对景区内泉水资源的商业性开采,景区内的人居用水,接入城市自来水管网系统。
相关
城市景观如何整容
风景区与杭州主城区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为了处理好城市景观和风景区景观的关系,风景区规划规定了外围保护地带及城市景观控制要求。
西湖风景名胜区设立的外围保护带,其范围东起中河北路、中河中路、中河南路转复兴大桥一线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之江路至转塘路以北地区;西为绕城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环城北路以南地区,总面积为39.65平方公里。
为保护西湖,杭州的城市景观需“整容”:
——保护西湖同城市相融、精致和谐的景观特色,严格控制湖滨地区和嵌入城市内部的吴山、宝石山过渡带内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要求体量小巧,色彩清雅,与环境景观相协调。建筑色彩注意避免使用大面积实墙面和反光墙面,加强湖滨地区绿化,注重绿化种植的多样性,尤其多种植高大乔木,使建筑与绿化相互渗透。远期拆除不符合规划的建筑。
——在官巷口、武林广场、城站周围新建高层建筑,需做以西湖湖心亭为视点的视线和景观分析,高层建筑的高度以不突兀于宝石山、吴山山脊为控制原则。
——为了减少风景区土地资源的压力,总体规划还规定旅游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主要依托城市,对风景区内宾馆、饭店等住宿服务设施实现总量控制,今后不再新增总量。
专家评述:这样规定可以控制城市建筑对风景区景观的影响,使之逐步过渡,同时,还可以控制风景区的建筑环境总量,凸现风景区的游览功能。
在保护西湖景区的问题上,控制景区容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总体规划对风景区的风景山林、游览公园、西湖水面作了游憩生态容量的测算,对九大景区和西湖水面的游客容量、村居型和城市型人口、景区建筑总量作了测算,比如按每年330天可游览天数计算的话,生态容量就达到了每年3000多万人次(见附表)。还进一步对村居型居住点分为控制型、缩小型、聚居型、搬迁型等4个类型,对城居型住宅分为缩小型、合并型、搬迁型3种类型。
专家评述:这样测算和规定为控制西湖风景区的游客、人口和建筑总量和编制详细规划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有利于西湖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景源的永续利用。
建议
加强管理防止失控
建立名胜区政府,加强管理
在条件成熟时建立西湖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
出台相关决定,防止管理失控
从上报之日到国务院批准之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空间。为了防止在此时段中出现管理失控,建议人大常委会作出一个相关决定,使风景区管委会能严格规划加强管理,防止管理失控,坚决依法制止一切违反风景区总体规划的行为。
人员只出不进,缩小规模
从严从紧控制西湖风景区的人口规模和建筑容量,遏制风景区城市化的倾向。本着只出不进、缩小规模的原则,分期外迁、逐步疏解风景区的常住人口。今后在风景区内不得新、扩建与风景区无关的建筑,确需建设的,要严格按法定程序审批,且建筑体量、建筑风貌和色彩必须与景观相协调。
声音
●西湖是杭州的根系
“西湖是杭州的根系和魂魄所在,”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许多不同场合都有这样的表述,“保护好西湖风景名胜区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630万杭州市民理所当然的任务。”
●规划编制非常迫切
杭州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贤祥说,西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编制有利于风景区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对提高城市品位,打响西湖品牌意义深远,因此,当前编制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非常迫切。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