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板斧“砍”出新兰州
admin
2003-02-23
来源:
网
第一斧:建设新标志 规划10大建筑
富有个性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是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城市的文化标志。建设文化兰州自然离
第一斧:建设新标志 规划10大建筑
富有个性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是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城市的文化标志。建设文化兰州自然离不开这些标志性建筑。
目前已经列入城市建设规划的大型标志性建筑有兰州大剧院、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金城关文化风情区、改建造扩建中的省博物馆、兰州科技馆、黄河天塔(原暂定名黄河明珠电视塔)。此外还有作为远景规划的大型建筑还有集文艺培训辅导、艺术品陈展、文化讲座、演出娱乐、电子阅览、信息网络于一体的艺术中心大厦和具有公益性、开放式的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大广场。
第二斧:铸造文化精品 设立两大文化奖项
文化精品是衡量城市文化水平、反映文化发展整体态势、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标志。 市上也将设立“文化兰州艺术精品”工程和“兰艺之星”奖,鼓励市属文艺团体进行体制改革和艺术创新。
在今后的5年至10年中,兰州市属艺术表演院团每年要推出1—2台具有鲜明时代特、体现地域特色的新创剧(节)目,5年内要创作出2—3台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以及其他全国性文艺评奖中能够获得优秀成绩的艺术精品。在“十五”期间,要创作推出1—2台有较高艺术质量和观赏性强的优秀剧(节)目,打入国际商演市场;设计制作1—2个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民间民俗艺术展或黄河历史文物展,对外进行交流展出。
第三斧:保护旧文化 抢救六处历史资源
打造文化兰州的城市品牌,要坚持保护、开发、利用三统一。其中保护是第一位,目前兰州市有六处文物、名胜古迹亟待保护。
位于五泉山公园内的庄严寺,最早为西秦霸王薛举故宅,为唐所灭后改建为佛寺。因出自宋元丹青高手的画绝、塑绝与写绝又名“三绝寺”。现仅剩空殿三座,画、塑、写三绝只留部分壁画。还原修复刻不容缓。
建于唐初的普照寺,目前只有安置在五泉山公园的一口铁钟为幸存之物。该铁钟又名泰和铁钟,据今已八百年历史。应妥为保护。
在张掖路木塔巷内的木塔寺与我国山西应县现存最高木塔相媲美,木塔的修建与玄奘去印度取经曾在兰州停留的影响有关,已在清康熙年间和同治十三年分别两次毁于火灾。修复木塔寺有昭示兰州久远历史以及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印证的意义。
位于西关兰医二院内的至公堂是甘肃贡院残留的惟一一座主体建筑。是甘肃人文蔚起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的五泉山公园,被各种游艺项目充斥其间,每到节假日喧闹不堪,与五泉山清秀深邃、幽雅恬静的景观极不协调。对与古建筑不相称的杂乱建筑和设施应尽快予以拆除和清理。
金天观位于兰州市文化宫南部建于公元1399年,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这里成了餐馆、茶园、麻将摊及各类培训班竞相牟利的场所,导致环境污浊不堪,火灾隐患四伏,有些古树已死,抢救维修迫在眉睫,最有效的办法是迁出住户,清理杂摊野店,辟为兰州博物馆。
第四斧:改造城市环境 打造一批文化园区
特色博物馆、大型雕塑以及民族文化风情园、水车园的落成将为兰州市增添更多的亮点。
围绕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三大文化资源”主题建立系列特色博物馆。近、中期先建立起兰州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博物馆、儒家文化博物馆、书院博物馆、黄河奇石博物馆。
雕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客观地凸现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文明,是城市的静态文化标志。结合城市规划和黄河风情线建设,除了在重要景区、广场结合自然或人文环境创作一些单体雕塑外,近、中期将建成“丝路花语雕塑园”、“体育健美主题的雕塑园”。根据大禹治水的九洲台的故事传说,在九洲台上建一尊巨型(100米高)大禹塑像。
根据兰州不同的民族文化资源,规划和建立各种民族文化风情园,展示各种民间习俗,为兰州的民族文化增加一幅新景观。同时在兰州的近郊县区发展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文化农业产业,以实现人们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空间的拓宽、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营造具有浓郁田园风光的水车园,结合百里黄河风情线建设,在雁滩等地选址建造数十轮水车既是文化景观又可汲水灌园。
第五斧 开拓民族文化 重塑金城关
居住在兰州的少数民族有37个,总人口有12.51万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10个,人口近11万人。历史上兰州又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建立西北伊斯兰文化中心将充分展示伊斯兰文化。
以实物、文献的形式全面反映兰州乃至西北穆斯林发展的真实历史,搜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成果,使这里成为集伊斯兰文化收藏、展示和加以研究交流的中心。“中心”的建设要以即将建成的金城关文化风情区伊斯兰文化艺术博物馆为依托。遍布市区的清真寺则从建筑风格和伊斯兰文化教育方面很好地体现伊斯兰文化的面貌。还将考虑将木塔寺复建在西关清真寺东面,中间公交车站枢纽可开辟成一块绿地,两座风格迥异的建筑遥相呼应,成为反映兰州不同文化交汇溶合的历史缩影和象征。拟在金城关以西600多米长的区域内,建立以穆斯林风味饮食和各地特色小吃为主的饮食文化街区。与此同时建设金城关文化风情区,集中展示西北各民族的民俗工艺品。
富有个性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是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城市的文化标志。建设文化兰州自然离不开这些标志性建筑。
目前已经列入城市建设规划的大型标志性建筑有兰州大剧院、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金城关文化风情区、改建造扩建中的省博物馆、兰州科技馆、黄河天塔(原暂定名黄河明珠电视塔)。此外还有作为远景规划的大型建筑还有集文艺培训辅导、艺术品陈展、文化讲座、演出娱乐、电子阅览、信息网络于一体的艺术中心大厦和具有公益性、开放式的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大广场。
第二斧:铸造文化精品 设立两大文化奖项
文化精品是衡量城市文化水平、反映文化发展整体态势、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标志。 市上也将设立“文化兰州艺术精品”工程和“兰艺之星”奖,鼓励市属文艺团体进行体制改革和艺术创新。
在今后的5年至10年中,兰州市属艺术表演院团每年要推出1—2台具有鲜明时代特、体现地域特色的新创剧(节)目,5年内要创作出2—3台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以及其他全国性文艺评奖中能够获得优秀成绩的艺术精品。在“十五”期间,要创作推出1—2台有较高艺术质量和观赏性强的优秀剧(节)目,打入国际商演市场;设计制作1—2个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民间民俗艺术展或黄河历史文物展,对外进行交流展出。
第三斧:保护旧文化 抢救六处历史资源
打造文化兰州的城市品牌,要坚持保护、开发、利用三统一。其中保护是第一位,目前兰州市有六处文物、名胜古迹亟待保护。
位于五泉山公园内的庄严寺,最早为西秦霸王薛举故宅,为唐所灭后改建为佛寺。因出自宋元丹青高手的画绝、塑绝与写绝又名“三绝寺”。现仅剩空殿三座,画、塑、写三绝只留部分壁画。还原修复刻不容缓。
建于唐初的普照寺,目前只有安置在五泉山公园的一口铁钟为幸存之物。该铁钟又名泰和铁钟,据今已八百年历史。应妥为保护。
在张掖路木塔巷内的木塔寺与我国山西应县现存最高木塔相媲美,木塔的修建与玄奘去印度取经曾在兰州停留的影响有关,已在清康熙年间和同治十三年分别两次毁于火灾。修复木塔寺有昭示兰州久远历史以及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印证的意义。
位于西关兰医二院内的至公堂是甘肃贡院残留的惟一一座主体建筑。是甘肃人文蔚起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的五泉山公园,被各种游艺项目充斥其间,每到节假日喧闹不堪,与五泉山清秀深邃、幽雅恬静的景观极不协调。对与古建筑不相称的杂乱建筑和设施应尽快予以拆除和清理。
金天观位于兰州市文化宫南部建于公元1399年,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这里成了餐馆、茶园、麻将摊及各类培训班竞相牟利的场所,导致环境污浊不堪,火灾隐患四伏,有些古树已死,抢救维修迫在眉睫,最有效的办法是迁出住户,清理杂摊野店,辟为兰州博物馆。
第四斧:改造城市环境 打造一批文化园区
特色博物馆、大型雕塑以及民族文化风情园、水车园的落成将为兰州市增添更多的亮点。
围绕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三大文化资源”主题建立系列特色博物馆。近、中期先建立起兰州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博物馆、儒家文化博物馆、书院博物馆、黄河奇石博物馆。
雕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客观地凸现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文明,是城市的静态文化标志。结合城市规划和黄河风情线建设,除了在重要景区、广场结合自然或人文环境创作一些单体雕塑外,近、中期将建成“丝路花语雕塑园”、“体育健美主题的雕塑园”。根据大禹治水的九洲台的故事传说,在九洲台上建一尊巨型(100米高)大禹塑像。
根据兰州不同的民族文化资源,规划和建立各种民族文化风情园,展示各种民间习俗,为兰州的民族文化增加一幅新景观。同时在兰州的近郊县区发展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文化农业产业,以实现人们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空间的拓宽、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营造具有浓郁田园风光的水车园,结合百里黄河风情线建设,在雁滩等地选址建造数十轮水车既是文化景观又可汲水灌园。
第五斧 开拓民族文化 重塑金城关
居住在兰州的少数民族有37个,总人口有12.51万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10个,人口近11万人。历史上兰州又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建立西北伊斯兰文化中心将充分展示伊斯兰文化。
以实物、文献的形式全面反映兰州乃至西北穆斯林发展的真实历史,搜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成果,使这里成为集伊斯兰文化收藏、展示和加以研究交流的中心。“中心”的建设要以即将建成的金城关文化风情区伊斯兰文化艺术博物馆为依托。遍布市区的清真寺则从建筑风格和伊斯兰文化教育方面很好地体现伊斯兰文化的面貌。还将考虑将木塔寺复建在西关清真寺东面,中间公交车站枢纽可开辟成一块绿地,两座风格迥异的建筑遥相呼应,成为反映兰州不同文化交汇溶合的历史缩影和象征。拟在金城关以西600多米长的区域内,建立以穆斯林风味饮食和各地特色小吃为主的饮食文化街区。与此同时建设金城关文化风情区,集中展示西北各民族的民俗工艺品。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