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拯救四合院需要古道热肠

admin 2003-02-27 来源: 网
记者:有人说建筑是城市记忆的物化,北京的四合院代表了北京的民间文化,没有了四合院的北京,就没有了老北京的韵味。那么,什么是解决北京危旧房改造的关键因素? 黄汇:第一在
记者:有人说建筑是城市记忆的物化,北京的四合院代表了北京的民间文化,没有了四合院的北京,就没有了老北京的韵味。那么,什么是解决北京危旧房改造的关键因素?

黄汇:第一在于规划。如西安的半坡村,公元前四千年的村落,那时没有什么建筑师,但也是有规划的。中国遗留下来的居住文化非常惊人,老北京皇城的规划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一个好的规划,对于保留北京古城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02年联合国组织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家专门对中国进行了三年的调查,发出了一个《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速度惊人。现在发展的关键就是走绿色改革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的确非常困难,但中国走这条路最有利的条件就是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政府现在已经看到这一点,也正在做这件事,但许多地方还不完善。

记者:近些年,北京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拆迁力度在不断加大,如何对待体现老北京人文特点的四合院成了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保护与发展这个矛盾怎样解决?

黄汇:很多人到中国来,不是看中国五十年有什么变化,而是要看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如果把几千年的文化痕迹都抹去了,我们就什么都没了。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把过去留住,从中学到住宅文化的精华,这并不是只把四合院留在这里,变成北京市的房屋展览馆,而是把历史上建筑的人文精华提取出来,使我们的房子盖得更好,让今天和明天的北京人住得更好,让这种居住文化延续下去。

对待危改不光是投资,还要投入感情。希望开明的开发商,对四合院有感情的开发商,为四合院做一些事。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危旧房屋改造的例子,是可以借鉴的,也许短期不会得到回报,但可以目光长远。

记者:在您看来,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黄汇:保护绝不是保留现在这样的破破烂烂,也决不是花很多钱把房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改造的路很多,危改既要保护,又要改造,还要建设、整治,这不是说谁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必须有一个具有发展眼光的城市规划。这个规划,不只是把马路扩宽,房子盖上,好看就行了。要给每一个值得保留下来的院子进行定位,对现状较差的院子进行改造,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涉及到人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科学、技术等领域,需要系统的统筹和规划。对四合院的改造,可以说是一种创造,可以让四合院变得至少不亚于单元房,这样既可以让老北京的味道保留住,又解决了居民的居住条件。

记者:如果保留整个区域的四合院,那么这些原来的居民迁出后,旧居怎样管理,是否会作为旅游景点?如果这样的话,四合院里没有了原来的居民,是否会失去它的人文色彩?

黄汇:我不太赞成纯粹的克隆,那就成展览馆了。如果有些小区仍然保留了典型的四合院景观,但是住户却都是外来的老板、外国人,人们走进来也不会感觉到老北京的市井文化,所以还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房子还是应该再出售的。

记者:现在有这样一种争论,一是“彻底改造”,一是“什么都不要动,等时机成熟再动”,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黄汇:持后一种态度的人是因为他有吃、有喝、有住。10年前我做过一个危改的调查,看到那些居民的条件真的很艰苦,住的状态实在可怕。一家五口人住在一间屋里,而且有些房子都快要塌掉,这些人凭什么不该解决住房,解放50多年了,还在这里凑和。保护四合院,就应该让它在那里凝固吗?四合院的居民曾经告诉我,他们非常不愿搬出去,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家能够尽快得到改造,这样的话他们可以继续住,还有街坊的感觉。

记者:您一定知道华新民女士举办《留住四合院》图片展的事吧,还有广州的自由摄影人周传荣在北京艰苦奋斗三年多,就为了拍摄北京的胡同。现在,一个外地人要把北京的胡同通过图片留下来,一个外国人呼吁保护北京的四合院,对这些,您怎么看?

黄汇:作为建筑师来看这件事,能得到这样一个思路和一种支持,非常好。他们并不是行业内的人,有的还不是中国人,但是做了那么有益的事,花费了很多精力,非常辛苦,这种对北京的热爱和这份执着非常令人敬佩,同时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反思。很多北京人也有这份心,但是没有这个力量和决心做这件事,如果这些人有一份能力就去出一份力的话,北京将建设得更好。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来保护北京,建设北京。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