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修复斥资4.6亿 如何"再造"圆明园?

admin 2003-03-03 来源: 网
大洋网讯 圆明园于1709年开始兴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焚毁后,历代清朝皇帝多次修复,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残留建筑亦被焚毁。此次圆明园恢复山型水系,1933年


大洋网讯 圆明园于1709年开始兴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焚毁后,历代清朝皇帝多次修复,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残留建筑亦被焚毁。此次圆明园恢复山型水系,1933年的实测图是反映其真实面貌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圆明园40景有乾隆时期的40景图咏做参照。

  “本次专项大修将斥资人民币4.6亿元,规划范围为352.13公顷,因北京第101中学尚占用部分地域,实际规划范围不足331公顷。”圆明园管理处副研究馆员宗天亮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实际上,这次圆明园全面大修近期进行重点恢复的主要是‘三园’遗址中的圆明园福海以西景区(包括大宫门区、九洲区、方壶胜景、三潭印月等)、长春园(包括含经堂、西洋楼)、绮春园(包括正觉寺、凤麟洲、清夏斋)等重要景区的山型水系、植物景观和附属设施的整修。”

  这次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大修工程预计将于2006年底完工。据介绍,本次大修除突出爱国教育主题、提供休闲场地外,将作为研究考证皇家园林以及进行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大修恢复山型水系

  园内流水亦动亦静

  山型水系的恢复被认为是本次大修的重头戏,圆明园目前山型现状是:圆明园西部景区中的现状山水与1933年地图相比,绝大部分山水痕迹依然存在;有些局部遭到破坏,如福海西岸一带的山;有些则完全被铲除,如“多稼如云”东西两面、圆明园西墙南半部、“鸿慈永祜”的南半部等。水系现状是:现整个圆明园中除了前后湖、福海及其北面的大船坞、“方壶胜境”有水外,其余河湖水道均无水,有些水道还被填平了。

  圆明园原为多泉水地区,据史料记载有30余处泉眼,建园时又引玉泉山泉水和万泉河水入园,流经全园后从七孔闸排出流回万泉河。本次水系恢复规划将分别采取动水和静水两套方案:动水方案———待将来南水北调后,一方面恢复自颐和园二龙闸向东流从藻园入园的原玉泉山水系,另一方面可加大万泉河水量,取其部分从绮春园流入园内,两股水最后经七孔闸流回万泉河,使园内水系形成动水。静水方案———目前主要水源仍用万泉河水,次要水源可以利用园内的自流井进行补水。

  园林植被渲染40景

  或秀或野浓淡相宜

  园林植物景观的恢复是本次大修的第二大工程。目前园林植被现状是:园内原有植物被毁后早已不存,目前只有正觉寺内留数株柏树,“天然图画”有一株国槐。

  景观恢复的第一步是清理园林现有植被下的杂乱灌木丛,保留树型好、生长良好的树木,补种新树种。对园林整体林貌恢复将依照“三园”不同特点进行恢复。以九洲景区为例,将突出其九岛不同特点,形成一个九岛环抱、景色各异的环境;而圆明园中路景区的整体风格是自然野趣,林貌处理将自然而稍有荒野感;北部植被则突出江南水乡景色;福海景区内环突出轻妆淡抹、辽阔舒展的意境,关键是福海外环要形成曲折幽深、山秀水长的风貌;西部则是一片草原荒莽景象。

  圆明园现有40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模仿江南各园,如曲院风荷、平湖秋色;另一类是模仿诗清画院,如杏花春馆、武陵春色等。恢复重修后,植物景观将配合建筑性质和功能来体现不同的建筑艺术,如“碧桐书院”,院内有梧桐数株,浓荫蔽日,寓意“有凤来栖”;“正大光明”则营造松轩茅殿的意境,用松树体现肃穆、简朴的政治气氛;“杏花春馆”则让山村野趣跃然凸显。

  山型水系及植物景观恢复以“武陵春色”为例———武陵春色是乾隆仿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建的,该景点的地型地貌基本骨架尚存,山水规划将以1963年实测图为基础,依据1933年实测图恢复。武陵春色东部地型将以桃花溪为主恢复原有溪流,对桃花洞山石做适当的整理;西部恢复建筑四周的山体,形成与外部隔离的世外桃源。

  植被参照诗中所描述的进行配置,在南部水门附近遍植桃花,形成桃花溪,整个景区植物以春景为主,除碧桃、山桃外,适当增加春季开花及早春发芽的迎春、连翘、玉兰、丁香、梨、垂柳等,形成盛极一时的春季景观。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