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海派住宅该什么样

admin 2003-04-11 来源: 网
上海人有着挥之不去的石库门情结。以至于一问起“什么是海派住宅的代表”时,几乎所有的人给我们的答案都是———石库门。 石库门就等于海派住宅吗?上海正迎来一个住
上海人有着挥之不去的石库门情结。以至于一问起“什么是海派住宅的代表”时,几乎所有的人给我们的答案都是———石库门。

石库门就等于海派住宅吗?上海正迎来一个住宅建设的高峰期。预计今后几年,平均每年还将有1500 万平方米左右的新建住宅竣工。这又将会为后人留下什么样的新“海派住宅”?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了这次的讨论。

本期嘉宾

郑时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

伍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

林驹上海市房地局房屋改造和安全管理处处长

宋元上海市住宅发展局总工程师室处长

张泓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华伟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屠海鸣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郑喜明瑞安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目发展)

探究篇 海纳百川———海派住宅的灵魂

张泓铭:不同历史时期的海派住宅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

明清时期,海派住宅多采用围合式,多进,讲究梁柱、门窗等细部的雕琢,留至现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属城隍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在当时应运而生;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出现了大批“兵营式”的多层住宅,它们造价低廉,高集成、简单化;九十年代,“欧陆风”住宅大行其道;而最近几年来,简约风格的住宅又开始遍地开花……

在我看来,我们研究海派住宅,首先应当关注其内涵与思想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指向某种形态。我觉得海派住宅的灵魂应该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在形成新时期海派住宅形态的过程中,首先要允许多样性、丰富性、百花齐放,广泛引进中外南北的各种住宅风格,然后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即在百花园中培养一朵本土的奇葩,这朵奇葩要有鲜明的上海本土特色、中国本土特色,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逐渐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海派主流住宅。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内外统一———海派住宅的精髓

伍江:尽管每个人对海派住宅的理解不一样,但一说起石库门,大家都认为它是海派的,为什么?因为它的内外是相吻合的。

就内部而言,石库门建筑提供了能够适合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空间。天井、客堂间、灶间、亭子间、晒台……这些功能的设置、布局的分布都是人们愿意接受的,适合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尽管当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石库门的建筑外形也受到了西方建筑形态的影响,但人们始终没有完全抄袭或照搬国外建筑形态,而是巧妙地进行了“中西合璧”,把那些与自身生活习惯冲突不大的西方建筑样式“拿来”了。比如说,人们将欧式的大门用到了石库门建筑中,但门一打开,内部还是传统的围合式庭院,是完全中式的。这样,外部形态和内部使用功能是不冲突的,造就了石库门建筑独特而经久的生命力。

到了解放后,为什么会有新的住宅形态诞生?就是因为人们的居住习惯发生了变化。上世纪五十至八十时代,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口多、住房小的问题,再大量地建有着天井、客堂、晒台的石库门,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就有了“兵营式”住宅的产生。应当说在那个特定的情况下,这种住宅的内部,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如果能在外部形象上同步跟上,就更好了。

我们现在的住宅也存在内外分离的现象,谈外立面与谈房型是割裂的。我认为,我们现在造楼时,首先应该考虑,现在的上海人应该住在什么样的空间里?是不是面积越大越好,是不是卫生间越多越好,是不是厅一定要朝南?然后再研究第二个问题,就是它的外部形式。

争论篇 ?欧陆风还是简约风

郑时龄:上海曾经有一度极其流行欧陆风格的建筑,类似“倾情奉献罗马式住宅”一类的广告词不断充斥于耳,有的开发商更以“发明”了某种外国建筑而沾沾自喜。其实这是非常荒唐的。

过去,“海派”一词多表示贬义,而现在我们更多地把它理解为一种对多样文化的兼收并蓄,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性,逐渐趋于褒义。我们现在来研究“海派住宅”,绝不能简单地模仿欧陆建筑或石库门建筑,简单地划分欧陆风还是简约风,而是要研究如何创作一些适合当代人居住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建筑。尽管在这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住宅样式,但最终,还是会慢慢演变,直到和谐。

华伟:我并不反对欧陆风格。为什么上海九十年代新造的住宅多欧陆风格,而少日本风格?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九十年代初,人们对欧美经济的成功崛起有着某种认同,并希望整个城市的经济也获得极大发展。

建筑有新、旧之分,海派建筑也有“旧的海派建筑”和“新的海派建筑”的区分。在目前这个时候,我更赞成研究新的海派建筑。研究新的海派建筑,首先要研究新时期哪些人会在上海居住,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比如说那些具有购买力的优势人群,他们的生活空间、办公空间、休闲空间在哪儿?他们最需要的房型是什么?事实上,他们的需求就是新的海派建筑的风格取向。

张泓铭:九十年代,上海住宅市场的主力军是“欧陆风”,虽然很多专家对此予以批评和否定,但是我认为它毕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这是客观现象。“欧陆风”体现了现代和经典的融合与兼顾,但是也有不足,那就是失之于厚重,繁琐。而最近几年来,住宅市场又开始流行“简约风”,但简约风也有问题,那就是又过于追求简洁,失之于轻薄,缺少艺术感。

高层住宅还是花园洋房

郑喜明:上海这座城市的特点,决定了“海派住宅”首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中西方各类住宅样式应当都有。其次,“海派住宅”一定是都市型的,它需要有超高层建筑的存在,但绝不能多。在这里,必须有高层、多层、排屋、别墅多种住宅样式,以满足老人、年轻人,传统的、时尚的……各类人的需求。而从房型上来说,豪华的、经济型的、错层的、复式的也都应该有,从住宅小区的园林设计上来说,既要有大空间绿化,也要有小家碧玉式的点缀型绿化。关键是要有个合理的结构分布。

从开发商角度来看,客户定位的不同将决定你开发的住宅样式的不同。无论是什么样式,都应该是 timeless 的,也就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宋元:我认为公寓房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上海人的主要住宅形式。这与上海的地域特征有关。也许在澳大利亚这样地广人稀的国家,大多数人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式住宅,但在上海不可能。上海的地域范围有6300 多平方公里,但在600 多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内居住着800 多万人口。在有限的空间中,还要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住宅势必只能向上发展,向上发展也就只能是公寓了。

公寓房的外表不管是什么样的,它的内部空间还是应当适应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们常常觉得“方盒子”、“兵营式”的公房不好看,我觉得是因为重复太多才不好看的。举个例子,以前我们都穿中山装,中山装其实也蛮好看的,只是穿的人太多了,全是蓝的、黑的,所以就觉得不好看了。关键是它的使用功能要到位。

板式住宅还是点式住宅

屠海鸣:在这方面,很多开发商是有过经验教训的。比如说早些年一些东南亚的开发商来上海造高层建筑,大多造了点式住宅,一个楼层上七八户人家围成一圈,电梯在中间。没想到上海人有着浓厚的“朝南情结”,结果朝南的房子一抢而光,朝北的没人要。所以才有了现在一字排开、讲究南北通透的板式住宅的出现。

再比如欧美的房型很漂亮,有的开发商就把欧洲宫廷式的高窗户造到了上海人家里。这又与上海人的“朝南情结”犯冲了。谁愿意花了几十万买个朝南房子,结果太阳仅从一个又高、又小的窗户照进来?所以说,就像任何正宗的菜系到了上海都要进行改良一样,任何外来的建筑形态到了上海,一味强调原汁原味也是不行的。

林驹:我们研究“海派住宅”的时候,心态不能太浮。前些年上海人喜欢欧陆风,于是大家都来个宫廷式。这两年住宅流行简约风,于是又有大批“极简主义”住宅出现,不少还不忘在屋顶上加个“大盖帽”。我们要切忌追求短时期的时髦和一窝蜂的模仿与抄袭,不能把流行的就认为是海派的。

说到板式住宅,这两年在上海是越来越多。但板式住宅也有问题,那就是它对城市景观来说并不是很好看,有些房子长长排开,上海人爱管它叫“排门板”,多难看。所以说,不管是点式还是板式,在平面布局上不要拘泥于一种式样。

郑喜明:我觉得现在市中心的住宅样式最终可能还是要从板式住宅回归到点式住宅上来。因为上海市中心的土地稀缺,大部分上班族不愿意搬离市中心。而从技术上来说,现在朝北的房间通过使用新材料,同样能做到冬暖夏凉。如果将这些住宅的房型设计得紧凑一些,年轻人还是愿意接受的。另外,很多外来人士其实并不在乎朝向,而更在乎景观。举个例子,新天地旁的“翠湖天地”,朝北景观房卖每平方米3000 多美元,朝南的卖每平方米2000 多美元,朝北的房子卖得比朝南的还好。

拆还是留

郑时龄:上海现在正在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年代久远的老建筑旁,耸起了一幢幢高耸的新建筑,新老建筑混杂,显得很不和谐。我认为老城区的改造应当控制节奏,与其在经济基础没有跟上的时候,在老城区中搞遍地开花的拆除、新建,还不如先一心一意搞好新城建设,等到有了足够的资金实力,再对一些有价值的老建筑进行修建。切忌大拆大建。

林驹:上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根据上海市政府公布的《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全市共有398 处、近300 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市中心区以重庆路为界,以东分布着大量石库门建筑,以西又有不少风格迥异的花园住宅。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旧区改造,要避免大拆大建,不能割裂历史文脉,要同时处理好建筑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要对历史负责。

旧区改造的方式应当是多样的。对于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应当认真予以保留,并注意在周边延续其风格;对于那些不成套的公房或者拆套使用的公房,通过一定改造使之满足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而那些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才被拆除重建。“拆、改、留”应当不是割裂的。比如大家都认为很成功的“新天地”项目,就不是简单地“拆、改、留”,而是实行了综合改造。

实战篇 不能忽视的上海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春湿秋燥

点评:

屠海鸣:上海的这一气候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海人的居住习惯,比如造就了上海人的“朝南情结”,还要求住宅设计要冷暖适宜、采用低窗户大开间采光,并最大可能引入景观。

伍江:不少人在设计房型的时候,引用西方设计,在卧室内安排浴室。可是上海有黄梅天,浴室的潮气总令人担心房间的衣服会不会发霉。

不能忽视的上海人购房心态

讲究实惠,富而不露,要多种选择,爱接受新东西

点评:

伍江:上海人讲究实惠,太奢侈的房型不喜欢;上海人讲究富而不露,外形太张扬的住宅不喜欢;上海人买房喜欢多种选择,一种住宅形态显然不行;上海人买房还喜欢赶新潮流,什么小户型呀、酒店式公寓呀,总能受到追捧……单独来看,这些心态都容易带来人群的缺点,但这些特点放在一起,就变成优点了。这是我的理解。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