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城市超负荷向城市中心区要绿地
admin
2003-04-29
来源:
网
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令。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并已经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就拿北京而言,要筹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上海在
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令。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并已经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就拿北京而言,要筹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上海在开发浦东和在成功争办世博会的基础上,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小变、中变、大变的时限和目标。迅猛的经济发展把城市化的进程推向急剧发展的阶段。新城在建设,旧城在改造,一方面城市规划建设在基本健康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令人注目的市区超负荷、超强度开发的趋势;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城市需求把生态和环境推到了城市建设中诸多课题的前沿。这是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正是城市建设决策者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
警惕城市超负荷、超强度开发
超越城市资源和容量的负荷、超强度的城市开发,将会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中心区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不少城市规划市区范围内全面推行高层、高密度的态势与日俱增,城市用地越发紧张。在大规模城市改造中随着危旧房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少低层区和平房区将消失,大量工厂迁到郊区,几乎所有这些项目都是以开发手段完成的。一个大厦林立、道路立交纵横、匝道密布、车水马龙的城市氛围正在或已经形成。以北京为例:原有城市的平房居住区是在大树绿阴的掩映下,从飞机上看北京城除了故宫金碧辉煌之外,完全是一片绿海,如今混凝土“大厦森林”犹如雨后春笋,尽管使用了限高和绿地率的控制措施,但是开发商仍在追逐可能条件下的最大容积率。诚然,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使大量地块让位于城市开发项目,这一主导思想解决了污染、扰民企业的外迁,总体上也许无可非议,但是环境容量却受到极大挑战。尽管视觉上环境形象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环境质量和压力又带来新的一轮问题。不少城市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下大气力征用土地,增加并建设城市公共绿地。如北京的皇城根公园、明城墙公园,上海申字高架路的四边绿地,都是政府努力的成果。但总体上讲,绿地的增加远远滞后于城市开发的速度。规划中的居住区绿地 随着城市功能的叠加又不断被停车位(静态交通)、体育、社区管理等项目所挤占,实际上能发挥效益的成块绿地越来越少,居民举报侵占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城市机动车交通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以北京为例,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高达180万辆,到20 08年将要突破300万辆。而且这300 万辆汽车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家的车多只用于上下班,其他时间多处于静止状态,而我们的车辆在白天基本上是处于动态行驶。为了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只好占用原有道路绿地建辅路、修立交、加匝道,还是跟不上车辆剧增的强大势头,堵车的顽症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超强度的开发对一些城市的文物或需要保护的古都风貌产生的冲击也是十分明显。现代化和城市传统文化的碰撞是不少城市难以避免的矛盾。
在城市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多个问题提了出来:我们的城市容量、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到底有多大的承载能力 ?城市传统文化与风貌在整个城市中所占的比例和含量能否足以体现和维持?城市绿地如何有效地解决生态和景观的相应功能......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已经走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超越资源和容量的城市开发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向城市中心区要绿地
规划建设城市绿地,应该说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城市、规划城市最重大的进步之一。绿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好比人体,绿地好比城市的“肺”,是城市的呼吸器官,是城市环保、城市生态、城市景观和城市疏散的重要保障,是城市要素中最重要的构成之一。发达国家城市的绿地率都达到50%以上,当然城市绿地不仅要多,而且质 量要好,做到青枝绿叶、绿草如茵。绿地还将城市的高楼大厦、道路立交融为一体,成为联系城市各要素的纽带。因此,绿地的多少和优劣已经成为衡量城市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大多数城市在其周边和新建设区规划了较多的绿地,然而在城市中心区或旧城区却很难找到较大的集中绿地,这已经成为不少城市的共性问题。这是由于城市中心区规划得较早又缺乏前瞻性造成的被动局面,使城市生态环境无法在市中心得以改善。通过卫星遥感拍摄的热岛分布图上明显地看出,建筑集中且缺少绿地的地区热岛效应十分明显。难道这一难题永远不能得到解决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单位的整合,一大批企业迁出了市区,不少学校正在合并,一片片“都市里的村庄”在改造,同时城市违章建筑在整治中拆除,这些都为城市中心区增加绿地带来了机遇。
近几年,不少城市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拆迁污染、扰民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成为不少企业扭亏增盈的重要手段。这虽然不失一种企业发展的途径,但是宏观上讲所有的工厂都变成了高楼大厦,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应高屋建瓴地考虑拆厂建绿,这个富有远见的城市规划新课题。
诚然,拆厂建绿不会给工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从城市发展的战略上看,这又是必要的一步。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是合算的。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综上所述,我建议:1.要高度重视城市超负荷、超强度开发这一严峻课题,控制和把握城市中心区建设总量,把部分规划建设用地调整为绿地,使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纳入更加科学合理的轨道。
2.研究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模式,为了解决超负荷的问题,能否突破中心大团和分散集团式的原有观念,研究并探索以高速公路为主线的“藤上结瓜”的新规划模式,即沿着高速公路建设社区组团以缓解城市中心区压力的新思路。高速公路的出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沿高速公路发育起来的由居住、办公、康乐为一体的边缘城市社区正迅 速形成,这样的社区在欧美一些中心城市周边都有不少。
3.以政府投入为主,采取多元投资的机制,利用产业结构、教育结构调整为契机,征用土地拆迁危旧房,在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新绿地。建议有关部门向研究房改、危改一样,把拆厂建绿纳入工作日程,搞出试点,以便推开。政府可以投资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相信也可以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拆厂建绿、拆危建绿,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 是本世纪增加市中心集中绿地的最后一次机遇。从宏观上看这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是都市中心的“退耕还林”。它所换得的生态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不能替代的。
对那些由于财力,一时不能拆厂建绿的,应该从规划上把这些厂、校划为城市绿化储备用地,以实现旧城改造的科学规划。
4.重新着手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修编,为城市的科学合理容量和绿地的分布打下基础。逐步做到规划建绿、科学建绿、按需建绿,以达到城市中心区内建设用地和绿地相间相融,形成城市风貌韵律与节奏的变化格局。(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
□相关链接
石家庄市政府召开的2003年全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强调,石家庄市新一轮城市建设给园林绿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要抓住这一机遇,经过一年的努力,力争使全市的绿化面积达到447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27. 8 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78平方米,年终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绿化标准,从而使省会跨入省级园林城市行列。
《沈阳城市绿化条例》从新年第一天起正式颁布实施,这部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城市绿化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投资原则。同时对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以及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绿地面积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城市绿地规划绿线的概念,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绿地规划绿线。
嘉兴市自去年底开始实施“万顷绿化造林”工程,提出了实现“房在绿中、城在林中”的新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2万亩,其中发展经济林、防护林等7193亩。
衡水拿出100万重奖种树人,鼓励承包绿化荒地者。日前100万元人民币全部发放给利用空闲地、新开地、国道旁、河渠边等进行植树的农民,截至目前已经植树10万亩,植树500多万株。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